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四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第四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第四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温州
  • 出版时间: 2010-06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会议文集:第四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对痉挛型脑瘫感觉统合训练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行滑板训练时,由于高速下滑,患儿的自觉反应是伸出双手来阻止滑板下滑和保护自己取得平衡,所以一定注意阻止此动作,避免上肢损伤;痉挛型偏瘫或轻度四肢瘫患儿(有左右差时)在俯卧滑板练习爬行时,由于联合反应,一侧肢体,尤其是上肢反应明显,所以一定要注意让患儿放松;由于大滑板稳定性较好,所以大多数治疗师偏向于为患儿选择较大的滑板。这种选择在练习俯冲时安全性能较大。但是,在练习爬行时就成为制约性因素。建议为患儿选择适中的滑板,既利于俯冲,又利,于爬行。建议标准为:滑板长度为患儿躯干和大腿长度之和,滑板宽度为患儿两肩的宽度。这有利于四肢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发挥;在练习爬行时,注意让患儿把手放在滑板两侧,避免放于滑板前面,以免在滑行过程中损伤其手合前臂。
  • 摘要: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对中国内地儿童康复机构进行了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共收集有效资料111份。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机构设置、环境条件、康复对象、康复技术、队伍状况、继续教育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 摘要: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细胞群异常的超同步化放电为基本病理生理基础的,以突发性、暂时性、发作性症候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癫痫的临床表现随异常放电的部位和范围而异,最常见的是意识改变或意识丧失、限局性或全身肌肉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及感觉异常:也可有行为异常、情感和知觉异常、记忆改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我国2001年发布的癫痫患病率约7‰,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癫痫的起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临床上许多癫痫综合征呈年龄依赖性特征。小儿癫痫大多数发生于学龄前期,婴幼儿期是癫痫发病的第一个高峰期。我国目前癫痫患者总数约900万,每年新发癫痫人数约40万。约70-80%患者未接受正规诊断与治疗,活动性癫痫治疗缺口约60%。近年来我国该领域学者积极努力,通过国际或国内合作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诊疗研究,在癫痫诊疗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2005年中国抗癫痫协会(Chinassociation Against Epilepsy,CAAE)正式成立并成为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Epilepsy,ILAE)和国际癫痫病友联合会(International Bureauof Epilepsy,IBE)的正式成员,使得我国在癫痫诊疗领域的研究和国际交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总体上我国在癫痫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 摘要:脑瘫是一种运动性伤残,婴儿期脑瘫症状的发展是动态的过程。这和0~1岁婴儿神经运动发育顺序和规律有关。通过系统的神经运动检查方法,可以及早发现运动落后、反射、肌张力和姿势异常。结合围产期历史、全面体格和智力检查,可早期作出脑瘫的诊断。脑瘫康复越早越好,甚至在发展为典型脑瘫症状以前进行功能训练,对于减少或减轻脑瘫的发生,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0~1岁神经运动检查和脑瘫诊断主要根据法国Amil-Tison的方法结合我们近10余年来应用的经验,适当修改制定的。此方法共有52项,是比较全面实用有效的测查方法,但是作为临床应用不够简便,通过我们的实践,蓝参考Amil-Tison和Julie Gosselin(2001)的资料,制定20项简化检查方法。
  • 摘要:脑性瘫痪是一种由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异常和姿势异常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异常发育,运动模式异常或先天性的运动异常、姿势异常更为严重。因此,肌肉痉挛、挛缩、骨骼畸形、关节脱位等肢体残疾经常出现。因此,脑瘫康复应注重尽早抑制异常发育,促进正常运动。近年来对脑瘫的治疗注重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各种抑制肌肉痉挛的药物,装具治疗,石膏固定疗法,神经阻滞,整形外科手术治疗,脑外科治疗。此外,肉毒杆菌治疗以及巴氯芬鞘内注射也得到普及应用。然而,目前这些方法基本都是以抑制异常运动为主,促进正常运动模式仍主要是以训练师康复手法为中心。
  • 摘要:ゎらしべ会是在1992年开始应用乘马疗法进行治疗的,在这18年间,培养了乘马疗育指导员,并进行了有关乘马疗法疗效的相关研究。在北海道内的札幌市、伊逵市大淹区、浦河郡浦河町等3个地区各有一个设施。其中在浦河ゎらしべ园的身体障碍者疗护设施设立了乘马疗育中心(以下称本中心)。浦河町是日高地方有名的出产竞走用马の産地,是夏天凉爽冬天少雪的宝地。在这样的土地上,当中心养了8匹供从障碍儿童到高龄者各年龄段乘坐的马。平时,乘坐人群由本设施的治疗中的成人的30%左右和日服中心的通园的儿童的70%左右组成。另外,还接受来自北海道内外的利用暑期进行乘马露营以及受付特别援助学校的修学旅行等团体等乘马。至今,乘马疗法的相关措施是从实施前后姿势的对称性得来的,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使用体压测定器测定左右坐压过程中得到的一些见解。
  • 摘要:在残疾人联合会和卫生系统的支持下,儿童脑性瘫痪的康复己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对促进脑瘫儿童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脑瘫高危儿童的监测,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年之前就己建立起全国性的脑瘫或其它疾病的数据库。
  • 摘要:“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在脑瘫、智障儿童中学习应用”是《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协作研究总课题的子课题。针对脑瘫和智障儿童的特殊性,探索以纵横信息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填补了残障儿童接受信息化教育的空白。纵横汉字输入法与小键盘的运用,发展了脑瘫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电脑操作的无纸化作业,解决了书写操作困难;智障儿童特殊教育课程中以游戏形式实施纵横汉字输入法教学,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专注力,拓展特殊儿童的感知觉、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学习技能,发展了特殊儿童的信息接受意识,拓展内隐学习能力,有效提高7心理认知水平。
  •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一些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和脑损伤儿的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最早的脑发育不全,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到目前的中枢性协调障碍和脑瘫倾向等。有些医务工作者将不具备脑瘫诊断条件的患儿诊断为脑瘫,造成滥治和家长恐慌;有些则将脑瘫的患儿诊断为缺钙、营养不良等而延误治疗。因此,规范脑瘫诊断前脑损伤儿的诊断,及时合理的进行早期干预,对防治小儿脑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观察输合配穴针推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2005年5月~2008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脑瘫康复中心收治的痉挛型CP患儿60例应用随机数目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给予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输合配穴针推法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月做一次末期评估;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推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定。rn 结果:全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相比,ADL、GMFM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输合配穴针刺、推拿法是纠正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肘膝以下异常姿势和降低患儿肌张力、提高肌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常规的针刺、推拿疗法。
  • 摘要:目的:应用“全身运动质量(Generalmovements,GMs)评估方法”和“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在评估早产婴儿发育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情况方面的一致性。rn 方法:选取早产儿和早产合并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共16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婴儿早期即早产儿出生后3个月以内,分别对研究对象应用两种方法的进行评估,判断其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状况,并记录结果。根据Amiel-Tison神经运动检查方法将”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进行量化。最后将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rn 结果:使用”全身运动质量(Generalmovements,GMs)评估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其中有U名研究对象的评估结果正常,4名研究对象表现为单调性全身运动,1名研究对象表现为痉挛一同步性全身运动。应用”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进行评估,有12名研究对象的评估结果正常,另外4名研究对象的评估结果为中度缺陷。没有研究对象的评估结果显示重度缺陷。而GMs质量评估表现为痉挛一同步性GMs的婴儿,其应用”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评估的结果显示为中度缺陷。rn 结论:婴儿早期,“全身运动质量(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方法”和“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在评估高危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情况方面有着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09)。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应用简便易行的52项神经检查法对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进行筛查。
  • 摘要:在体育运动中,人体核心的主要作用是稳定身体、是肌肉发力的基础,这一点日益得到公认。对于脑性瘫痪儿童而言,核心的控制能力则是四肢运动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本文把体育运动中”核心稳定性”训练这一理念引入到对脑瘫儿童的治疗中,通过阐述核心的控制能力对脑瘫患儿从竖头到行走整个运动能力的影响,希望能使更多的治疗者提高对脑瘫患儿核心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以更好的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鼠皮质SYN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康复干预的对神经可塑性的作用机制。rn 方法:根据李晓捷,高晶方法制备宫内感染致脑损伤模型给予30只孕17、18天的脂多糖(LPS)组大鼠LPS 450μg/kg腹腔注射,6只生理盐水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随机选取LPS组新生仔鼠分为干预组(I=30),非干预组(NI=30),生理盐水组仔鼠(NS=30)。对I组康复干预至28H龄,其余组常规饲养。各组分别于生后1日,7日,14日,28日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质部突触素(SYN)的表达情况。rn 结果:①I组,NI组新生仔鼠,皮质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SYN表达,且出生时I组,NI组SYN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②NS组SYN表达从出生时开始递增,至28日时接近正常成年大鼠水平,且前两周的增速较快。③早期干预后,I组SYN阳性表达在7日龄后达到高峰(P<0.01),峰值及变化幅度明显高于NI组水平(P<0.01),14日表达下调,28日后表达下降与NS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④NI组在出生时增加,至7日时达到高峰,高峰较NS组高但低于I组水平(P<0.01),2周之后逐渐下降,至28天时明显低于Ns组(P<0.01)。rn 结论:⑴宫内感染致脑损伤可使皮质SYN的阳性表达下降。⑵早期干预能上调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皮质SYN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 摘要: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torticollis,CMT)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和纤维性交性所致头部向患侧偏斜的儿童常见病,发病率为0.4%~1.3%,是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之后的第三大骨骼肌肉系统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儿期若能予以积极的保守康复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CMT能通过临床检查、超声等方法明确诊断,但疗效评估至今没有关于胸锁乳突肌功能状态的有效量化指标,长期以来多采用胸锁乳突肌的触诊、颈部关节活动度等主观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难以精确定量而受到置疑和限制,患者康复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随访。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进行肌肉功能的评价,故采用sEMG信号分析技术评价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已经成为近年来康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以进行有效康复治疗的CMT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的sEMG信号,进行时域分析,探讨患侧和健侧胸锁乳突肌sEMG信号特征,为CMT康复治疗后胸锁乳突肌功能状况的疗效评价提供了定量指标,同时对CMT的保守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 摘要:由于发育中神经系统的年龄特异性差异,需要一种与年龄相适应的诊断程序,奥地利Prechtl教授基于年龄特异性和个体发生适应性的理念对婴儿的运动模式进行系统性分类,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评价技术-全身运动评估(general movements,GMs),GMs对婴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肯定和认可。GMs足最常出现和最复杂的一种自发性运动模式,最早出现于妊娠9周的胎儿,持续至出生后5个月到6个月,能够十分有效地评估年幼神经系统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分析2003年至2008年间在早期接受过GMs评估的高危儿的随访数据,采用PDMS评估对不安运动(fidgety movements)阶段不同全身运动质量表现高危儿的运动发育进行描述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他们的运动功能发育的特性,为早期制定干预策略提供更多的帮助。
  • 摘要:脊柱裂是婴幼儿在脊柱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一般发生于母亲怀孕期约24~26天。这是国际脑积水与脊柱裂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康复部在中级康复工作者指南中的定义。先天性脊椎裂包括一组疾病。定义为躯干中线间质、骨、神经结构融合不全或不融合。大体上将有椎管内容物突B皮肤表面者称为显性脊椎裂.反之称为隐性脊椎裂,其中最常见的为隐性脊柱裂。我国有关隐性脊柱裂发生率的报道,各家差异颇大,由12%至50%不等,可能与所取材料及人种、环境等因素不同有关,张斌俊研究报道为37.7%,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夏丁等人研究报道约为27%:这表明国人隐性脊柱裂是较常见的。该病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但以儿童、青少年多见。检查设备的水平可能会影响隐性脊柱裂的阳性率。
  •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早产儿所致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颅脑MRI图像,并以同期1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儿头颅MRI作对照。rn 结果:16例均诊断为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16例早产儿所致脑性瘫痪患儿在MRI上表现为脑室周围自质在T2WI上的异常高信号、脑室周围深部自质减少、侧脑室变大和变形,胼胝体萎缩。上述特点符合脑室周围自质软化(PVL)。rn 结论:PVL是早产儿所致脑性瘫痪的MRI特征性表现,这有助于脑性瘫瘫病因和类型的判断。
  • 摘要:现代康复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后,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迅速,新建的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但由于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滞后,难以持续地向康复医疗市场提供足够的经系统培训的康复治疗师。在此背景下,我校于2001年筹备组建康复系,2004年开始招收康复治疗学本科学生,成为浙江省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和培训的主要基地。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6年来,已先后招收全日制理学本科生173人。通过6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康复治疗学的教育现状,总结如下:培养目标的定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人才的成才方向和规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行使每个教学环节和内容的依据。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而不是康复医师,更不是保健师。目前国内除少数院校外,大多数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治疗师并没有区分PT、OT。我校康复治疗专业为适应目前国内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不区分PT、OT,并设立了总体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总体培养目标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方针,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康复各科治疗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 摘要:运动损伤是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损伤的易发部位与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技术动作、锻炼者的身体状况、场地设备等情况密切相关。儿童是运动损伤的发病主体,因为儿童关节柔韧、肌力较弱,运动强度较大时,易发生肌肉劳损,关节韧带、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儿童运动损伤根据创伤的组织结构分类,可以分为:软组织损伤、关节、韧带和膝半月板的损伤、骨组织的损伤、关节稳定结构的损伤、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其他器官的损伤。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是: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儿童运动损伤中软组织损伤最多见,骨骺骨折也是儿童运动损伤的特点,关节的损伤占损伤部位的84.9%,其中踝关节损伤最常见的。儿童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十分常见,也是竞技运动员影响运动成绩,甚至终止运动生涯的最常见的原因,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康复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运动创伤康复与普通医疗康复的重要区别在于采用科学、合理的专业训练技术,整个康复过程要求保持机体的运动状态和符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康复的目标是尽可能早的恢复运动功能,减少远期并发症。
  • 摘要: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基于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整体化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在于通过物理治疗、体育疗法、言语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伤残者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存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具有劳动和工作能力。他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不仅要保全生命,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不仅要提高其生质量,生活自立,还要使其重返社会,具有职业,并在经济上自立,成为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的劳者。儿童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 摘要:Reye综合征(Reyesyndrome)是1963年由Reye等首先报告而命名为Reye综合症。因出现急性弥漫性脑水肿和肝脏为主的内脏脂肪变性病理特征,曾被称为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病死率20~40%,病人得到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幸存者可顺利度过极期而进入恢复期,但极期的重症患儿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痴呆、失语、流涎、肢体瘫痪等,因儿科护理工作繁忙,临床护理中对患儿心理行为恢复的指导做得不够,这不仅不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而且阻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水平。2008年8月,本院收治1例Reye综合症合并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本文对康复护理进行了介绍。
  • 摘要:自闭症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教育和训练的方法,年龄越小,康复的程度越高。在得不到及时有效干预治疗的情况下,自闭症会是一种终生残障。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可以肯定有神经生理方面的变异。我中心于2007年开展儿童自闭症训练工作以来,相继接待了350多名自闭症患儿,其中有201名患儿接受了我中心的专业评估。
  • 摘要:本文对儿童语言发育与语言障碍的诊治进行了阐述。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F.Skinner强化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一刺激-反应-强化)和美国心理学家F.Al Iport、A.Bandura模仿论(语言模型);N.Chomsky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先天语言能力);J.Piaget认知相互作用理论(认知先于语言,语言能力是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和Bruner、Bates社会相互作用理论。
  •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脑性瘫痪共患病之一癫痫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发现癫痫发生的普遍性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rn 方法:对住院且资料完整的117例脑瘫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和脑电图分析总结。Logistic回归分析脑瘫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及脑瘫类型、高危因素、影像学异常、脑电图异常与癫痫的发生、起病、癫痫控制难易的关系。rn 结果:17例脑瘫共患癫痫30例,发病率为25.6%,其中痉挛型中24例,占80%,四肢瘫最多36.7%,双瘫33.3%。脑瘫患儿不同时期的高危因素引起癫痫的共患率不同,生后与产前及产时相比有显著性意义,产前因素中感染引起癫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组中其它因素,生后因素中颅内出血引起癫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组中病理性黄疸高危因素。癫痫表现类型中部分(部分-全身)11例(36.7%),强直-阵挛型8例(26.6%),婴儿痉挛6例(20%),肌阵挛5例(16.7%)。影像学为感染或发育异常者癫痫发生率最高,达60%,其次是灰质/白质损伤为45.5%,不同的影像学改变与癫瘸的发生率间存在显著差异。117患儿中脑电图异常87例,为74.4%,其中痉挛型脑瘫异常62例,占53%;有癫痫波83例,占35.9%;正常30例占25.6%,脑瘫类型与脑电图的改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1岁以内起病22例,占73.3%,1~2岁起10例,2岁以后7例,不同类型脑瘫起病年龄不同,有极显著差异。脑瘫类型与癫痫控制有显著相关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影像学异常和脑电图无统计学意义。对其进行logi 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瘫合并癫痫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瘫的类型、影像学表现和脑电图异常。脑瘫合并癫痫难控制者占6/30,主要是痉挛型四肢瘫,合并癫痫率高(11/18),且较难控制(6/18),占难控制癫痫的5/7;其他类型脑瘫合并癫痫难控制者占2/7。除外痉挛型四肢瘫,其他类型脑瘫合并癫痫大多数容易控制(16/18),本组病例中,癫痫发作控制病例控制均在80%以上。在抗癫痫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5例,发生率为16.75%,头痛、嗜睡、皮疹、粒细胞减少症、肝损伤各1例。rn 结论:脑瘫是否共患癫痫以及共患癫痫的预后主要与脑瘫类型有关,共患癫痫常难控制,易转为难治性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大多需要2种或2种以上抗癫痫药(AEDs)治疗。
  • 摘要: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不同程度和部位的肌肉痉挛和异常姿势常导致步速较慢、步幅较小、承重期分期不良,跟着地期、全足承重期和蹬离期比例失调、重心不平衡、足底受力不均等等,极人的影响了患者的站立、行走功能。矫形器根据部位不同分为下肢、上肢及脊柱矫形器,其基本作用为稳定和支持、固定和保护、预防和矫正畸形、减轻轴向承重及改善功能。下肢矫形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应用泛,按照国际矫形器分类分为足部矫形器(foot orthosis,F0)、踝一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osisi,AF0)、膝-踝-足矫形器(knee-ankle-foot orthosis,KAF0)、髋-膝-踝-足矫形器(hip-knee-ankle-footorthosis,HKAF0)。
  • 摘要:目的:探讨脑内移植混合培养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个核细胞,再通过贴壁细胞培养法培养出人脐血MSCs。rn 方法: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随机取培养的8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A组,8份脐血问充质干细胞(半量)为B组,将A、B组各剩余的半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合为C组。3组细胞密度均为1.0×106L-1。混合培养的第3代脐血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CD86、HLA-ABC和HLA-DR的表达。选择P3代脐血MSCs作为移植细胞,并经52-澳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体外标记,7日龄新生SD大鼠50只制备HIBD模型,造模过程中死亡3只,随机抽取5只进行HE染色,剩余42只分为混合移植组(n=16)和单份移植组(n=16)和对照组(n=10)。造模后第3天,在立体定位条件下,细胞移植组大鼠经左侧大脑皮层注入人脐血MSCs,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入相同体积的PBS。在细胞移植后第7天,各随机选择6只细胞移植组大鼠处死取脑,通过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迁移情况。于移植后第1、7、14、21、28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方法对三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rn 结果:活细胞计数显示,将2份不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后,细胞增殖比单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快(P<0.05)。移植组大鼠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移植细胞在脑内能够存活,并以移植点为中心向周围迁移,移植后7天混合移植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单份组(P<0.05)。mNSS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第1天移植组大鼠mNSS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21、28天混合移植组大鼠mNSS低于单份移植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21、28天移植组大鼠mN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混合培养的人脐血MSCs脑移植可能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摘要:康复治疗学在我国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不同于以往医科院校的其他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如何针对本专业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出合格的康复治疗师,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本中心自2004年承担温州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总结出了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带教的几点经验,试与同仁商讨。
  • 摘要:臂丛神经损伤又称臂丛神经麻痹,是由于在分娩时过度牵拉和屈曲胎儿颈部,致使臂丛神经纤维撕伤或断裂,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肌麻痹。发生率各国报道差异较大,目前国外报道在0.87‰~4‰,国内有文献报道在0.5‰~0.85‰,虽然发生率低,但致残性很强,对患者的生活、就业造成困难,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007年1月~2010年3月门诊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32例,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并行X-线检查排除锁骨和上肢骨干骨折,男18例,女14例。开始干预治疗年龄1-7个月,就诊年龄1-3月12例,3-6月14例,大于6个月6例,均系分娩性产伤所致患儿治疗前均行徒手肌力检测,肌力在0-2级,平均康复治疗3~9个月。
  • 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从胚胎时期至婴儿期各种原凶所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件的、永久性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发认知、感觉、行为障碍,癫痫及神经肌肉性疾病。国际卜统计CP的发病率为1‰~5‰,国内CP的发病率为1.8‰~4‰,随着新生儿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脑瘫的发病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是当前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对于脑瘫,目前没有一种治疗方法是确切有效的,需要长期康复,耗费资源大,对家庭、社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家庭康复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康复模式,为脑瘫患儿,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患儿带来了极人的便利。家庭康复及专业机构康复、特殊教育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模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效、易行的儿童康复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家庭康复即通过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模式,巾专业康复人员定期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平时由家长自行在家中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康复模式。管理足重点的转移,是从以医院为中心转移到更实际的社会生活、教育和家庭方面。倡导以家庭为中心对患儿进行康复管理,参与日常活动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对国内外脑瘫康复和管理的概况进行了阐述。
  • 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鬻伴有智力低下,癫痫等合并症。小儿脑性瘫痪不但发病率较高,而且致残率极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中医认为脑瘫属于“五迟”。 “五软”,“五硬”,“痿证”的范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以致精血亏虚,精气不能上荣于脑所致。近来推拿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报道日益增多,推拿作为治疗小儿脑瘫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疗效好,成本低,痛苦少,无副作用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几年来推拿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摘要:病例1:男,11个月,病历号323463,因“智力、运动发育落后9月伴惊厥发作”入院。围产期无明显异常。有一姐姐,体检,家族无类似病史。入院时不能竖头,不会翻身,不能独坐,手不能握物。能认识亲人,能逗笑,不会发声。生后半个月出现惊厥发作,服用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后惊厥控制。查体:头围45.5cm,视物追踪可,无眼球震颤,无共济失调,四肢肌张力明显降低,无明显异常姿势,双膝腱反射活跃,双侧踝阵挛阳性。头颅MRI:脑白质发育不良,未见明确髓鞘化征象。在当地医院诊断: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癫痫。来我院考虑为佩一梅病,行基因检查示:患儿PLP1基因重复突变,母亲为携带者。病例2:男,3岁8月,病历号320475,因“智力、运动发育落后3年余伴惊厥发作”入院。患儿为第2胎1产,围产期无明显异常,有一舅不明原因死亡。入院时不能竖头,不会翻身,不能独坐,手不能握物,逗引有反应,会笑,认识亲人,不会发音。生后5个半月出观惊厥发作,服丙戊酸钠后惊厥控制。查体:头围47cm,视物追踪不灵活,眼球震颤明显,无共济失调,四肢肌张力明显降低,无明显异常姿势,膝腱反射能引出,无活跃亢进,踝阵挛阴性。头颅MRI: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容积小,并见白质髓鞘化进程明显较正常同龄儿迟缓。脑室系统增宽,脑沟、脑裂、脑池,双侧额部蛛网膜下腔较同龄儿略宽。胼胝体体部、压部明显薄。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性瘫痪(肌张力低下型)。来我院后根据核磁表现诊断为佩-梅病,后行基因检查:母亲为PLP1基因携带者,患儿血未检测(血标本丢失)。
  • 摘要: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而致的非进行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位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一、发病率及发病原因为人口的0.06%~0.5996。按我国人口计算,此类患者不少于250万,且每年新增患者约20万左右,已成为一个值得再重视和再认识疾病。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很多原因可以构成高危因素,可以将其伤害分为妊娠期(占20%)、围产期(占60~70%)、生后短时间(1个月)(占15~20%)。窒息、未成熟儿、重症黄疸为脑瘫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
  • 摘要:脑瘫是由于缺氧或缺氧环境下造成大脑损伤。这种大脑损伤涉及到运动神经中枢功能的紊乱,往往造成肌肉的高张力和继发性骨骼系统的畸形,从而进一步影响肢体和躯干的异位,平衡失调,步态紊乱,社会参与减少以及活动能力降低。在脑瘫患儿的生长过程中和特定的时刻,我们会不断的选择一些手术和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采用何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判断尤为重要,因为治疗方案会因人而异,而非千篇-_律。每个脑瘫患儿都有不同的功能需求,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和骨骼肌肉的畸形。下面是总结一下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它的适应症。治疗目的:倾听患儿的父母以及治疗小组成员的意见,积极建立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初步治疗方向和目的。这是临床判断的首要一步。总的治疗目的主要归纳为促进运动功能,防止或矫正畸形,及防止后期关节运动障碍。例如,对于痉挛型四肢瘫患儿,他们往往行走的较晚,那么你的治疗目的是去帮助他们能够利用各种辅助支具或矫形支具达到独立行走,或者提高他们行走的效率。对一些痉挛性髋关节患儿,治疗的方向是在早期利用矫形支具去预防髋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进一步防止髋关节的发育不良。如果患儿不能行走,那么你的治疗方案就要集中在患儿是否正确的站立姿态及平衡,是否可以成有效的坐姿,是否能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以及注意脊柱的位置等等。
  • 摘要:过去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然而,国际上现在越来越注重保守治疗。目前,有许多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如手法治疗,运动治疗,康复治疗,固定支架治疗以及其它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还没有达到手术指征病人。虽然有许多文献综述了这些不同治疗方法,还没有可信服的证据支持这些方法。本文的目的就是评估软支架在新的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标准定义下对脊柱侧凸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
  • 摘要:残疾儿童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所以,做好残疾儿童的预防工作,防止其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尤其重要。一级预防是残疾儿童最重要的预防阶段。主要目的是防止残疾儿童的产生,即预防能导致残疾儿童的各种感染、外伤、缺氧、出血、药物因素所致的发育缺陷及发育畸形的发生。尤其要注意孕妇围产期的保健问题。
  • 摘要: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96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了“综合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第一次明确说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是“临床科室”。2006年卫生部重新颁布“临床专科医师专业分类”目录,正式将康复医学科列入其中。至此,康复医学科就正式列入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完成了与国际的接轨。今年,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须设立康复医学科,床位设定为3%。作为独立建制的临床新科室,如何与实力雄厚的其他临床科室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个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带头人或负责人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病伤残者的最高潜能,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它包含了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engineering)、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社会康复(socialrehabilitation)、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等,其中,康复医学是以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预防和(或)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实现全面康复的最重要的根本保证,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补充和延续。
  •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小儿脑瘫社会康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脑瘫社会康复工作的主要经验,认为立法支持足做好社会康复工作的重要保障,个案管理是做好腑瘫社会康复工作的基础和主要模式,社会化、全方位的工作方法是做好脑瘫社会康复工作的有力手段,对小儿脑瘫社会康复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 摘要:音乐疗法是指音乐治疗师通过音乐体验和由音乐而建立、发展起来的良好治疗关系,帮助求治者改善、维持或重获健康达到完好状态的治疗方法,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早在4000年前,就有古印度人用音乐为患者减轻疼痛、古埃及人通过音乐促进产妇分娩的事例。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音乐医学”的概念,认为音乐可通过影响灵魂的和谐,具有增加或解除人的激情的作用;柏拉图指出,音乐能影响人的行为、意识;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有疏泄情绪的价值。
  • 摘要:脑瘫是继脊髓灰质炎之后造成小儿残疾的最常见的疾病,随着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脑瘫的发病率也在增加,疾病给患儿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精神打击及生活质量的下降。本文以在我院康复科就诊及门诊、住院康复的脑瘫忠儿家长为对象进行生活满意度的测评,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 摘要:脑性瘫痪是导致人类残疾的重大疾病,针对脑瘫进行预防与早期系统康复干预对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命质量,减少疾病负担具有重大意义。据2006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脑瘫儿童的发病率为1.92‰”,按照每年中国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计算,每年新增脑瘫患儿在4万例以上,康复早期预防与干预已成为小儿神经康复领域的主要任务。
  • 摘要:近年来,有关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如ABA行为分析法、感觉统合、多感官治疗、社交故事、地板时间、结构化教学法、音乐治疗、听觉统合训练、小步十程序训练法、任务分析法等。在众多的方法中,我中心采用结构化教学法贯穿全日康复教育流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儿童生活质量的测定更是重点与难点。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PedsQL近年来在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中心应用广,国外关于PedsQL在脑瘫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应用研究已陆续开展,我国虽已引入PedsQL,但尚无关于其在脑性瘫痪中应用的研究。本文从PedsQL的基本信息,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的信度、效度及敏感度分析及其在脑瘫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摘要:患儿女、6岁。患儿以“发热7天,昏迷6天,抽搐8次”为主诉,于2009年2月8日从大庆市某医院转入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小儿神经内科诊断: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⑵左肺炎;⑶感染性贫血。治疗经过:入院后一级护理,吸氧,降低颅内压,抗炎,鼻饲喂养,神经营养药及对症治疗。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