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73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自然地理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2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3746篇;相关期刊509种,包括海洋世界、地理教学、百科知识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二届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等;北极地区的相关文献由111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培清、Terry、位梦华等。

北极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2 占比:6.40%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3746 占比:93.42%

总计:14714篇

北极地区—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谢晓光; 杜洞光
    • 摘要: 北极地区的安全合作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作为影响国家外交决策的经典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能够解读中俄北极安全事务合作的结构与进程。一方面,当前的北极治理正朝着北极理事会主导下的“多极竞争”格局发展;另一方面,中俄由于经济互补、威胁感知、力量平衡等因素驱动发展成为较为紧密的安全合作伙伴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两国在北极地区的资源共同开采、航线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合作意识提升等安全合作程度。由于存在各国认知的差异性、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将北极安全军事化的危险性,中俄两国的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应明确中俄在北极地区的核心利益与诉求,正视各国的冲突与差异,加强新兴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打造“中俄北极+X”合作新模式与共同建立北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基金是两国应对挑战的可选路径。
    • 金希
    • 摘要: 北极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
    • 李文胜; 朱丽明
    • 摘要: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教学中渗透这一教学理念。本文以“北极地区”为例,探讨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温亭
    • 摘要: 北极,Arctic,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Arktos”,意思是:熊,它反映了北极所处的位置,即在大熊星座的下方。冥冥之中,这似乎也印证了北极与熊之间的奇妙缘分。如今的北极地区,便生活着一群极为耐寒、全身雪白的“大白熊”,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北极熊。不过,北极熊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北极这个冰雪世界中生存的。
    • 钱国宏
    • 摘要: 居住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以猎杀海豹、雪砖垒屋而闻名。在我国境内,也有这样一个擅长构筑雪屋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北风呼啸、积雪如山的林海雪原之中,以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彰显了本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与自然的和谐依存。他们就是居住在大兴安岭山林里的鄂伦春人。"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山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首当地小调,唱出了鄂伦春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鄂伦春族自称"山岭上的人",也有"使用驯鹿的人"之意。
    • 丹美涵; 车超; 陈仕林; 张厚和
    • 摘要: 2021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11月,俄总理批准了《俄罗斯到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确立了顶层规划。俄罗斯油气出口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短期内最大油气出口目标市场仍在欧洲,随着北极航道进一步打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将成为俄罗斯油气出口的重要目标地区。为保持在能源贸易领域的领先地位,俄罗斯将氢能和北极油气出口作为其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中俄关于氢能产业的双边合作有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领域进一步升级。《2035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与中国的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高度契合。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新时代,俄罗斯低碳转型对中国利大于弊。中国可加强与俄罗斯在氢能和在远东地区的战略性合作,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深化新时代下中俄能源合作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刘倩; 韩佳霖
    • 摘要: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温度迅速升高,储冰量大幅下降,北极航道适航性显著提升。黑碳作为短期气候强迫因子,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北极航线的进一步开通,北方海航道因其所具有的天然气等资源优势将得到航运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北极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 周茹; 李昀英; 陆春松
    • 摘要: 基于CloudSat-CALIPSO(CloudSat-Cloud 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反演资料以及ERA5(ECMWF Reanalysis v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极地区总云量及其出现频率最高的层积云(Sc)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且探讨了层积云形成的可能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是北极地区全年总云量最多的季节,且喀拉海—楚科奇海区域云量增加幅度较为明显,其中海气温差较大、表面潜热通量致使边界层上升运动较强且相对湿度大是该区域云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因素。另外,北极地区分布着大量Sc,主要位于常年几乎无海冰覆盖的挪威海—巴伦支海区域。此区域的低层稳定度与Sc云量呈负相关,即低层稳定度越大,Sc云量越少,此现象与热带以及中纬度等地区不同。开阔的海洋表面通过地表—大气耦合、热量和湿度的湍流表面通量降低了低层稳定度,促进了层积云的形成,增加了层积云的覆盖。
    • 肖洋
    • 摘要: 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导致地缘安全风险加速向北极地区蔓延,瑞典和芬兰申请加入北约,使得北极国家间安全互信困境进一步加剧,北极地缘安全格局不稳定性明显增强。受俄乌冲突与俄美北极战略博弈的双重影响,北极安全治理面临新的重重挑战。因此,各北极利益攸关方应加大国际协调与对话,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动北极安全治理重回稳定与发展、协商与合作的框架中来。
    • 徐庆超
    • 摘要: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战事已进行了百天有余,但战局仍未发生决定性变化。俄乌冲突的演进已脱离很多人最初的设想,其影响更超越双边范畴而达至包括北极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冷战结束后较长时期内,俄美在北极的战略角力保持着低紧张态势,但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及其后美欧对俄不间断的制裁使双方关系持续恶化。2022年3月以来,俄罗斯以外的北极国家在北极治理体系内持续的“排俄运动”以及近期瑞典和芬兰正式签署了加入北约组织议定书,更使人们不得不关注俄乌冲突对北极地区日益显现的溢出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