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10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北大西洋流海洋锋研究有较高的海洋气象学、海洋动力学价值,特别是锋区对水下声传播的显著影响使得北大西洋流海洋锋有较高的军事应用价值.本文利用WOA13多年(1955-2012年)季节平均格点数据,对北大西洋流海洋锋锋区分布、锋轴线位置、锋轴线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对0~800m水深各层锋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北大西洋流海洋锋空间变化特征明显,时间变化特征较弱.北大西洋流海洋锋锋轴线位置受到地形因素影响密切,锋轴线随深度有相对较稳定的区域也有随深度逐渐向东移动的区域.锋轴线强度在水平方向上呈现2-3个极值区域;锋强度随深度变化温度锋与盐度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 摘要:近年来我国重大海洋溢油频发,海洋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成为值得关注的海洋污染.从墨西哥湾溢油等重大溢油事故中可以看出,溢油遥感监测技术需满足应急反应的信息需求,直接影响应急处置的实施以及后续的损害评估.航空遥感分辨率高、时效性强、机动性高,成为主要的溢油监测手段之一.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海上溢油,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北海航空支队连续进行了应急监测飞行,获取了包括高光谱数据在内的大量遥感数据.高光谱数据具有空间/波谱分辨率高,波谱连续,覆盖面大的优点,适用于对溢油有关信息的提取.基于获取的AISA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利用内部平均法(IARR),完全基于数据本身特征,不需要进行实际地面光谱及其大气环境参数等辅助数据,提取大连新港海域溢油光谱曲线,分析波峰响应特点,研究大连新港溢油光谱特征,提供评估基础信息;比对溢油与正常海水光谱曲线,差值运算确定最值敏感波段,提取敏感波段附近单波段图像,可为大连新港溢油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科学评估及相关后续工作提供支持支撑.
  • 摘要:在对溢油的监视监测中,航空遥感是重要的监测平台,推帚式成像光谱仪是获取高分辨率的高光谱图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推帚式成像光谱仪所获取的溢油高光谱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了高光谱数据的图像信息特征,在综合考虑各波段的信息含量、波段间的相关性以及地物光谱的吸收特性和可分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溢油水体、正常海水二者的差值光谱曲线进行分析,提取溢油水体与正常海水差值最大的的单波段图像(波长581.8nm左右);利用主成分分析溢油高光谱数据,将具有相关性的124波段高光谱图像压缩到完全独立的三通道遥感图像,较清晰地获得溢油细节;运用ISODATA算法(基于最小光谱距离公式),非监督分类完成对溢油和海水的分析统计.
  • 摘要:机载SAR是海面溢油监测的有效手段,在介绍了机载SAR图像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集进行溢油信息提取的改进算法.以2010年大连新港溢油为例,利用改进算法实现对机载SAR图像的油膜边缘提取,通过边缘提取结果得到油水分离结果.同时,对改进算法和提取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 摘要:本文细致阐述了国产商用化多用途多波束图像声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现场测试过程,详述了系统的技术指标并深入讨论了各个硬件组成部分的设计思路,通过多波束图像声呐的水池和湖上试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图像声呐系统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以及很强的实用性.
  • 摘要:本文选取我国渤海湾沿岸部分岸段为实验区域,采用机载(Light Detection and Rang)Li-DAR系统ALS70进行了海岸侵蚀监测数据获取,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生成测量区域的正射影像图(DOM),根据该成果在GIS环境下对试验区域的岸线进行提取,将其与前一历史时期的岸线进行拓扑运算,从而得到海岸的侵蚀面积、侵蚀岸线的长度等数据结果,完成对目标岸段的航空遥感定量化监测.充分利用了机载LiDAR的作业机动性以及高精度数据获取能力,较传统的海岸侵蚀测量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为海域使用规划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行政管理等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资料.
  • 摘要:基于2003年至2010年期间AMSR-E的海冰密集度数据,对北极海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北极整个区域海冰范围和海冰面积每年3月份达到最大值,9月份最小;8年中,2007年9月份北极区域海冰面积和海冰范围最小,分别为3.45×106km2和4.09×106km2.5个海区中,北极区域、洋中区和北大西洋区海冰范围和面积都是逐年递减趋势,北太平洋区和白令海区存在递增趋势.根据2003-2010年近8年来与1979-2006年整个北极区域海冰范围和面积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得出,这8年间海冰覆盖在减小,而且海冰总体的密集度也在减小.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这种减小的趋势可能会保持下去,从而使北极航道通航成为可能.
  • 摘要:南沙珊瑚岛礁作为一种有别于基岩岛和泥沙岛的特殊生物岛礁,具有明显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特征.如何获取这些珊瑚岛礁的地貌信息对于我国海岛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以随机森林为分类器,结合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技术的南沙岛礁分类方法.并以南沙群岛南海礁为例,利用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了岛礁地貌单元分类试验,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88.42%,Kappa系数为0.8632.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分类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满足当前南沙岛礁卫星遥感监视监测对地貌信息提取的需求.
  • 摘要:水深是重要的水文要素.与水深现场测量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覆盖广、周期短、费用低、空间分辨率高的优势,尤其可以反演获取船只无法靠近和难以进入区域的水深资料,是水深测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挖掘立体影像的角度信息,本文开展了水深立体影像反演融合模型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隶属度的多角度遥感反演融合方法,并以西沙群岛北岛为研究区,实现了上述模型方法的实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水深立体影像反演融合方法可较为充分地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资源,有效地挖掘多角度信息,对水深反演精度提升有较大贡献——其中,平均相对误差比立体像对中精度较高的前视影像小15.3%,为17.2%;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0.1m,为0.8m.
  • 摘要:利用多年的DMSP微波辐射计海冰密集度产品数据,对南极海冰面积分布特征、海冰消融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南极海冰分布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2月份海冰面积分布最小,9月份海冰面积分布达到最大,约经历7个月的凝结期和5个月的消融期,通过对2008午-2013年海冰密集度变化特征分析,可以得出:海冰密集度年平均变化幅度不大,大部分变化幅度在20%以内,但2011年海冰密集度分布整体偏低,而2013年海冰密集度分布整体偏高.通过卫星长期观测,可以了解南极海冰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为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海洋环流和极地科学考察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
  • 摘要:本文基于风暴潮前后两期影像为数据源,建立了东营海岸带风暴潮前后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及解译标志集,提取了风暴潮前后土地利用覆盖结果,并对风暴潮灾受损情况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温带风暴潮后受损土地主要集中分布于河口区飞雁滩、黄河入海口南北两侧及垦利县、广饶区沿海一带,受损土地类型为互花米草、养殖水面用地、耕地和其他土地.(2)风暴潮后研究区受损土地总面积为60685hm2,其中养殖水面用地、其他土地、耕地和互花米草受损面积分别为32149hm2、26857hm2、1182hm2和496hm2,其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土地类型为养殖水面用地及其他土地,分别占总受损面积的52.98%和44.26%;(3)提取的养殖水面用地面积对比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数据得出,提取精度达92%.
  • 摘要:"浙江省海涂资源调查"是分析研究我省海涂资源的演变规律,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为今后生态围垦提供决策依据的项目.其最初成果——海涂地形图,在形成过程中会涉及跨带拼接,出现接边叠加或分离的现象,这是由于分带投影使得各带的变形规律相同误差互不传递,而曲面向平面转换变形误差逐渐向边子午线堆积,使相邻带的收敛角增大所致,而并非测量或图形误差.此外,各比例尺图都是基于1∶100万比例尺图的经纬差派生,找到分幅的规律性,各比例尺图号与经纬度可以通过图解获得或通过计算获得或就图上任何点坐标计算各种比例尺图号及图廓经纬度.也可以通过图廓坐标数据判断某近海滩涂,在其图上的变形误差.
  • 摘要:借鉴现有Spar浮式风机平台的主要结构形式,在我国南海海域的实际环境下,考虑台风因素,创新性的设计出有抗台风特性的Spar浮式风机平台.通过对抗台风型的Spar浮式风机平台频域范围内的水动力性能分析,包括水动力系数(附加质量和辐射阻尼),一阶、二阶波浪力,幅值响应RAOs曲线以及在台风海况下的运动响应图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设计的新型抗台风Spar浮式风机平台可以适用于台风海况下的南海海域.设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摘要:大型潮流能发电设备的主轴承在发电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径向、轴向乃至弯矩载荷,随着载荷的增大,主轴承制造成本显著升高.为了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兼顾产业制造的经济性,对主轴承的疲劳寿命进行较为精确的设计计算十分必要.本文依据基于Lundberg-Palmgren理论的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方法与基于Herz应力理论的接触应力计算方法,结合主轴承的工况条件,并参考DNV-GL规范中关于潮流能发电设备的安全系数要求,对主轴承算例的疲劳寿命与静态载荷进行分析计算,以验证是否满足发电设备整体的技术要求.
  • 摘要:按比例掺入石灰进行滩涂淤泥化学固化,测试7d和28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含水率,并进行微观形貌观察,研究石灰对滩涂淤泥化学固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含水率随石灰的掺入而不断下降,28d含水率略低于7d;石灰的掺入极大提升了水泥对滩涂淤泥的化学固化性能,石灰掺量为3%的试件28d强度为水泥掺入固化淤泥的2.5倍;石灰的掺入改善水泥在滩涂淤泥水化反应,在固化淤泥内部寻找到大量蜂窝型结构.
  • 摘要:2014年9月于浙江衢山岛海域采集了10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对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和重金属等理化参数进行了检测分析.结合陆海分布、水文动力背景,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沉积物质量符合国家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2)硫化物较高的站位,其污染物主要来源为衢山岛;(3)石油类除S6站位外,其他各站位间差别不大,其可能是码头船只柴油渗漏所致;(4)有机碳和各重金属的站位交化不大,Cu、Pb的相对值较高,其与海区整体背景值一致.
  • 摘要:团山角地区是辽东湾自然砂质海岸集中分布区域之一,也是海岸侵蚀灾害高发区域之一.本文收集并解译了1958年海图及1972年、2010年及2013年遥感影像,并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对部分岸段开展了岸线及海滩的现场调查.遥感影像解译结果显示:1958年以来,受养殖塘、码头及防波堤建设及围海工程因素影响,团山角地区自然砂质海岸减少达2.72km;南江屯至团山角段自然砂质海岸年后退速率达2.77~3.21m/a,其中团山角段海岸自然形态明显改变,持续侵蚀后退过程中海岸弯曲程度降低;二河口段自然砂质海岸出现明显淤积,淤积速率达2.37~4.68m/a.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南江屯段部分海岸后退速率达7.48m/a,海滩年均下蚀达35.5~53.2cm/a,海蚀陡坎最高可达2.49m.
  • 摘要:对山东东营海域的一种未记录过的海草(形态学鉴定为川蔓藻,Ruppia maritima)叶绿体matK、核糖体ITS基因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799bp、735bp基因片段,将上述基因序列与GenBank注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支持该种海草为川蔓藻(matK、ITS基因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3、0.0000).鉴于川蔓藻科(仅有川蔓藻一属)的系统分类尤其是与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的亲缘尚不确定,以获取的该种基因序列与泽泻亚纲(Alismatidae)的15种代表性水生植物的matK、IT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基因遗传距离和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均支持:川蔓藻代表川蔓藻科(Ruppiaceae)划归于茨藻目(Najadales);在茨藻目中,川蔓藻科与波喜荡草科(Posidoniaceae)、丝粉藻科(Cymodoceaceae)近缘,其次是大叶藻科(Zosteraceae),眼子菜科距其亲缘水平与大叶藻科的相似或较远.
  • 摘要:目的:采用半胱氨酸盐酸盐法测定不同样品中褐藻多糖含量,并检验此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以及专属性.方法:样品与半胱氨酸盐酸盐反应后,按照分光光度法分别在427nm和396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度之差和浓度呈正比,测定浓度,并检验其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以及专属性.结果:实验表明此方法线性关系较好,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都较高,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各种盐类对专属性影响较小,糖类对本法的专属性影响较大,尤其以鼠李糖影响最大.结论:此方法检测褐藻多糖含量准确,但要避免糖类,尤其是甲基戊糖的干扰.
  • 摘要:本文对江苏省渔船更新改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列举和分析,对当前渔船更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船东缺乏渔船更新资金、现有的功率指标政策过于死板教条,渔船修造企业产能相对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船用产品配套不规范,渔船检验人手严重不足,基层渔船检验力量相对薄弱,渔船检验手段滞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思路,促进这个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提高渔民收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 摘要:海岸带作为滨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黄金地带",面临着自然灾害频发和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引起的各类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海岸带综合性规划与管理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海岸带综合性规划与管理的阶段,由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构成的3S技术在其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3S技术在我国海岸带综合性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 摘要:本文以天津市海岸带为例,在对海水淡化工程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水淡化工程选划适宜性评价指标.基于GIS的加权叠加模型,通过对单因子图层的评价与分级,生成了天津市海岸带海水淡化工程选划适宜性评价的综合图层.研究表明,天津市海岸带适宜发展海水淡化的区域集中在岸段的中南部区域,天津市海岸带的南北两端不适宜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河口区和天津市海岸带的中北部区域为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的一般适宜区.
  • 摘要:根据1982-2012年智利捕捞竹筴鱼的年产量数据,以及厄尔尼诺指数、南方涛动指数这2个主要的海洋环境和气候因子数据,采用GAM模型分析确定影响智利捕捞海域内竹筴鱼资源量的主要的海洋环境和气候因子;利用多种BP神经网络模型对智利捕捞竹筴鱼资源量与GAM模型分析选取的主要海洋环境和气候因子进行建模拟合,预测智利捕捞竹筴鱼资源量变化.通过对2个方案,共26种不同BP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以拟合残差、相关系数、预测标准差这3个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智利捕捞竹筴鱼的资源量变化预测的最优预报模型.研究表明,在环境因子数大干9的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残差约为0.0001,相关系数大于99%,且预报标准差小于0.03,可以用来作为智利捕捞竹筴鱼资源量的预报模型.为今后深入研究预测智利捕捞竹筴鱼资源动向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 摘要:海冰主要是指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块,它们受风和流的作用而产生运动,其推力与冰块的大小和流速有关.海冰不仅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同时在寒冰海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当中,海冰的物理参数也被认为是重要的环境参数,其中海冰厚度最为重要.为了监视和研究海冰厚度的生消变化,人们采取了很多方法来获取海冰厚度.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测量海冰厚度的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 摘要:随着海洋石油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溢油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海上溢油的危害,归纳了目前主要的预防措施,对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增加科研经费,加强船员对系统文件的学习、风险识别及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应组建一支专业的溢油应急团队。各溢油应急反应体系都应制订相应的应急计划,对应急工作人员、设施与器材的配备都做详细的规定。某些区域还应建立跨区域、国界的溢油应急反应体系。
  • 摘要: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海洋科技创新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科技创新形成反哺.同时,两者又存在非线性相关,导致海洋科技创新无效或低效,海洋经济发展乏力.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有效互动,克服非线性相关,需建立完善、协同、高效的互动机制体系.本文对该机制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多元融投资机制、海洋人才机制、海洋科技创新机制及海洋产业集聚机制,探讨了这些机制的基本功能.
  •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成为重中之重.文章以中国知网上与"海洋经济"相关的博硕士论文题录信息为数据来源,利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建立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通过层次聚类将海洋经济领域的研究主题划分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渔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蓝色经济区等9类研究主题;并结合战略坐标图对这些类的密度和向心度进行分析与探讨,得出研究主题地域性差异较明显、成熟研究话题与新兴研究热点并存的结论,以期为海洋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 摘要:本文利用全国渔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生产方式下渔民群体的收入差距及影响,以及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贡献.通过研究发现:渔民收入虽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但远高于农民收入.渔民收入的提高可以有效缩小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分项收入中的转移性收入差距对海水捕捞渔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而家庭经营收入差距对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高.淡水养殖渔民的收入差距对全国渔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第一位的.政策含义在于,要缩小渔民总体的收入差距,重点要缩小不同渔民群体的内部收入差距.这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转移支付政策、用工政策以及土地、海域使用权流转政策来实现.
  • 摘要:自19世纪以来,亚太地区一直是美国扩大国际市场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区域.太平洋岛礁作为美国经略亚洲的战略支点,其利用方式也随之变迁.本文选取太平洋上夏威夷群岛、关岛等重要岛礁,通过研究岛上设施的变迁过程,总结美国太平洋海岛利用模式的演变,并为我国的岛礁利用和权益维护提供借鉴.
  • 摘要:海岸带破坏日益严重,各级海洋部门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海岸带环境保护的同时,健全的管理制度对维护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结合我国海岸带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发达海洋国家的管理机构设置,我国海岸带管理提出强化海洋意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建议.
  • 摘要:研究了遥感反演水深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并利用WorldView-2遥感影像数据,对南海区域礁盘水深进行了信息提取研究与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证明,研究区水体清澈,利用波段比值模型对30m以浅区域水深反演精度达到90%,水深反演误差可接受,通过此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南海礁盘内的水深信息提取及制图效率.
  • 摘要:Wa-LiD模型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发展的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模型,其能仿真水表面、水体和海底的反射激光雷达波束所形成的回波波形,水体光学量的表达是该模型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体三要素叶绿素、悬浮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和散射,然而涉及到这部分的表达式和参数并未公开.本文借鉴前人在水体吸收、散射性质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仿真模型,并将改进后模型产生的波形与Wa-LiD模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发展的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仿真模型底部回波信号能量值较Wa-LiD模型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底部回波信号的可探测率.
  • 摘要:海上溢油给海洋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应用SAR遥感手段开展溢油监测是目前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海上开展现场测量,获得多极化C波段的后向散射,整体上,同极化相似,交叉极化散射系数低于同极化;与Radarsat-2图像计算结果相比,C波段的HH、VV极化对溢油的表现明显,而HV、VH极化对溢油表现不明显,从观测角度方面,30°~45°入射角对溢油观测明显,实际测量与影像计算得到了相互验证,给溢油的遥感监测提供科学的监测参数.
  • 摘要:针对海洋环境数据多维、海量、动态等特点,基于NetCDF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数据,设计基于Ajax的异步数据传输方式,避免请求数据过程造成网页卡顿的现象;为了提高运算效率,在研究WebGL绘制流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行运算的方式实现海洋环境标量数据、矢量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实现海洋环境要素网络可视化系统.系统加载、绘制时间统计结果显示,该系统对于大规模网格数据可视化的有着良好的显示效果.
  • 摘要:世界气象组织制定气象报文编码规范,用于世界范围内气象资料的共享,世界各地区的海洋水文气象资料的编报都基于这一规范.海洋水文气象报文种类繁多、格式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编报内容也不尽相同,各类报文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长;而将海洋水文气象报文解析成可读的数据资料,要求解析人员精通海洋水文气象报文的编码规则,同时具有海洋水文气象专业知识,并且了解不同机构在编报内容上的差异.海洋水文气象报文自动解析系统采用多线程技术结合大数据存储技术,分离报文文件获取与报文解析流程,结合针对海洋水文气象报文的解析算法,实现对多种格式海洋水文气象报文的自动化实时解析与解析数据的存储,替代报文解析人员进行繁琐复杂的报文解析工作,为海洋气象预报及气象填图等应用提供基础观测数据支持.
  • 摘要:压力式验潮仪获取的数据需要经过单位换算、气压改正、密度改正等数据处理才能转化为潮位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因某一环节的疏漏而造成结果不准确,本文梳理了压力式验潮仪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推荐了一种压力式验潮仪数据处理的流程,为压力式验潮仪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 摘要:在大面积水深测量中,自动验潮仪作为海上定点验潮站控制水位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海上定点验潮站零点位置容易发生变动或自动验潮仪自身的零点有时会发生漂移,如果分析不出这些异常数据,会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误差.尤其当验潮站零点位置缓慢变动或是自动验潮仪的零点逐渐变化时,测量人员很难从潮位数据本身发现错误,本文提出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海上定点验潮站的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随着海流发电技术的日渐成熟,海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迫切需要提高,其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尤为关键.本文针对直驱式永磁同步海流发电系统在流速变动下叶片附着物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电流信号的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电流信号变频率重采样得到转子一周期内平均电流频率,与实际电流频率做差,去除海流波动对信号的影响,利用经验模态分解与频谱分析得到故障特征频率.同时,文中对故障形成与传递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搭建了海流流速变动下的直驱式永磁同步海流发电仿真模型与样机实验平台.理论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不需额外传感器,仅需定子电流信号,就可克服流速变动带来的影响,实现叶片附着物的故障检测.
  • 摘要:应用国家的海水分析方法(流动注射分析法)和地表水分析方法测定珠江口不同盐度的海水样品中的总磷和总氮,分别进行精密度试验和准确度试验,并对两种国标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流动注射法适用于任何盐度海水中总磷和总氮的测定,且方法具有检出限低、环保、高效等优点.
  • 摘要:本文利用ICP-MS分析测定了湛江湾12个表层沉积物和4根柱状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E)含量.结果显示,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REE含量处于107.94~336.17μg/g之间,平均为193.63μg/g;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从湾内至湾口逐渐增加,浅层样品含量总体上高于深层样品;沉积物∑LREE/∑HREE比值较大,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各区和各层次沉积物REE的配分曲线相近,均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明显负异常等典型的陆源沉积物特征.研究区域的沉积物主要来自汇入湛江湾的遂溪河、沿岸细流及近岸养殖排放等输送的颗粒物.
  • 摘要:现有的分层抽取法不能测试沉积过程中淤泥强度的变化,并且需要使用较多的孔隙水应力传感器导致试验成本很高.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研制了可测试强度极低淤泥的室内微型高精度十字板剪切仪和一个孔隙水应力传感器,切换测试沉积柱不同高度处孔隙水应力的装置.由试验结果可知实测的数据完全满足需要,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利用改进的分层抽取法可得到淤泥沉积过程中的泥水分界面高度、含水率(密度)、超静孔隙水应力、有效应力、颗粒分布、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可研究时间尺度较大的沉积淤泥的大变形自重固结和强度问题,并为进一步进行大变形自重固结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基础.
  • 摘要:随着中西太平洋金枪鱼资源的衰退,延绳钓船的渔获率明显下降,寻找稳定渔场交得越来越困难.本文结合上海蒂尔远洋渔业公司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队2009-2013年的渔业数据,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提供的环境因子(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渔获率(CPUE)与SST和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以期为船长寻找渔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CPUE与SST关系显著,呈先增大后减小关系,峰值出现在28℃;但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不显著.
  • 摘要:中西太平洋是全球金枪鱼围网的主要海域,鲣鱼(Katsuwonus pelamis)是金枪鱼围网的主要作业对象.本研究利用1985-2010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数据,结合海洋表层温度(SST)数据,分析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在时间序列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985-2002年,各年平均CPUE在时间序列上呈一定的上升趋势,1985-2002年,平均SST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平均CPUE和平均SST无显著相关性;2003-2010年,平均CPUE和平均SST均呈较大幅度上升,两者呈显著相关.从空间位置分析,鲣鱼资源量集中出现在SST为28~30℃之间的海域,在5°N和10°S附近海域CPUE反映的总体资源量较高,而在0°和5°S的资源量较低.鲣鱼资源量较大区域分布在冷暖水团交汇处.
  • 摘要:中央电视台在我国社会公众媒体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对文化传播和舆论导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海洋文明传播,本文通过对央视七套主题冠名的修改、频道涉海内容栏目的设计、海洋文明宣传的内涵等方面的解析与描述,规划架构了国家海洋频道的基础框架.
  • 摘要:本文从目前我国海洋信息化的现状入手,介绍当前形势下海洋信息化工作对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探寻海洋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我国海洋信息化统筹建设新的工作思路.
  • 摘要: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是一种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洄游鱼类,为我国远洋渔业重点捕捞的鱼种之一,其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大眼金枪鱼在东太平洋也是重要的金枪鱼资源之一.本文主要是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5°A、85°~155°W)大眼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的,另外再结合了海洋卫星遥感所获得的表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SSH)的数据,然后利用外包络方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适应性指数为基础,按照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大眼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并用2012年各季度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对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的栖息地预测中,正态分布模型比外包络模型能够更好的进行渔场的预测.对2012年中心渔场的预报正态分布模型的准确率为80.39%,外包络模型的准确率为66.83%.因此,正态分布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如果能够将该模型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能够为我国东太平洋的大眼金枪鱼的生产提供技术性的指导,也为以后东太平洋的渔场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 摘要: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柔鱼类,不仅在西南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中地位重要,同时也是阿根廷等沿岸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含台湾省)等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阿根廷滑柔鱼每年的资源量及渔场形成情况受水温影响较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确定性.为此,本研究本研究利用上海金优远洋渔业有限公司2012-2014年在西南大西洋生产期间的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对阿根廷滑柔鱼的渔场分布与表温等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渔场年间差异,为高效开发、利用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渔场年间变化较大.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适宜表温(SST)不仅与月份相关,而且还与不同年份有关.2012年1-4月份各月的最适SST分别为14.8~16℃、14.4~16℃、12.4~13.6℃和9.5~11℃;2013年1-5月份各月最适SST分别为12~13.2℃、13.2~14.8℃、10.5~12.5℃、10~11.5℃、9~10℃;2014年1-7月各月最适SST分别为11.6~12.8℃、12.8~14℃、12.4~13.6℃、9~10.5℃、7.8~9.6℃、7.2~8.4℃、5.4~6.8℃.其渔场年间变动与福克兰寒流以及巴西暖流的势力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 摘要:根据1998-2011年我国东海大型灯光围网企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来自全球海洋遥感资料网站(http://oceanwatch.pifsc.noaa.gov/las/servlets/datasett)有关东海区相应年月的等温图,分析黑潮对东海鲐鱼渔场分布的影响.黑潮是暖水流,对鲐鱼渔场的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鲐鱼渔场重心多分布在黑潮锋面区,并靠近暖水流侧.多数情况下,同一年不同月份及同一月份不同年之间的渔场重心位置变化均有较大变化,这可能与黑潮的移动有关.
  • 摘要:本文运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当前国内最大容量90MPa深海高压环境模拟舱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深海高压环境模拟舱的组成、结构和失效关系,建立了模拟舱的故障树,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求出了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以及顶层事件的失效率,在此基础上,找出了深海高压环境模拟舱的薄弱环节和关键事件,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
  •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北极地区不断转暖的气候,北冰洋海冰的融化速度加快,北极航道的顺畅开通指日可待.北极地区的这一系列变化在引发生态环境恶化的同时又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环北极国家加紧在北极主权与资源领域上的抢占,世界其他国家纷纷开始关注北极,并积极投身到北极活动中来.北极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不仅是地区性问题,它关乎全球人类的利益福祉,是全球性问题.中国在加强自身软硬实力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北极事务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维护并扩大中国在北极的海外利益,积极开展北极地区国际合作,加强与北极国家的贸易往来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倡导和谐北极,逐渐增加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争取在未来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中赢得更高的国际地位和良好的国际声誉.
  •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迫切要求增强重视海洋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学术界很少把海上丝绸之路同海洋权益维护结合在一起论述,本文运用交叉学科方法和归纳总结方法,认为二者结合在一起研究很有必要.我国构建海上丝绸之路体系面临若干海洋权益挑战.全球化背景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明确底线,划出红线,协调资源,整合力量,展开有效的海上执法,处理海洋争端,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保驾护航,依法维护我国的正当海洋权益.
  • 摘要:北回归线更是一条与人类接触甚显紧密的生态线,它以23°26′17″N为基准.穿越省区疆域必定包括其所管辖的陆地和岛屿、海域等.鉴于被北回归线穿越的省区其相对南端纬度必须要小于23°26′17"N的准则,经测量福建省海域地图并综合有关论证,福建省管辖海域从最北端纬度到最南端纬度约为23°31′N至23°09′N,北回归线穿越福建省漳州市所属诏安县、东山县的管辖海域,从而证实北回归线穿越福建省.通过对北回归线穿越福建省的分析和论证,使我们除了重点研究陆地上的北回归线外,也要关注海域中的北回归线,只有这样,才能更系统、全面地探讨北回归线、认知北回归线、经略北回归线.
  • 摘要:近年来,在海洋权益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频繁发生的渔业纠纷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关注.博弈论可以为理解和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渔业纠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通过领土地缘、自然资源、经济利益、军事战略、民心制度和历史传统的博弈效用比较分析发现,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渔业纠纷问题极易陷入一个囚徒困境,需要双方进行博弈行为协调,妥善处理纠纷,维护地区和平.
  • 摘要:本文将NCAR中心研制的CAM3.0大气环流模式和SOM3.0(Slab Ocean Model Version3.0)混合层海洋模式耦合运行的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同时利用CCSM3.0(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3.0)气候系统耦合模式的运行结果,对IOD事件的气候态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通过SOM3.0和CCSM3.0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以及与观测资料的比较,证实IOD事件是印度洋上明显存在的海洋事件且处于印度洋海温变化的第二主模态.IOD有很强的季节锁相,秋季达到峰值,并且海温异常第一模态由全海盆型变为偶极子型.对比分析表明大气环流异常引起的海表面净热量通量异常有能力产生东西印度洋偶极子型海温变化.西印度洋暖海温异常(SSTA)较东印度洋冷SSTA晚约一个季度出现,这是由于除热通量作用外,东风距平首先出现在东印度洋,会引起海水上翻使得印度洋负SSTA建立,随后负SSTA激发东印度洋Rossby波西传使得赤道西印度洋表层海温增暖.
  • 摘要:机载LiDAR技术是快速高精度获取滩涂海岸地区地形数据的高技术手段,本文探讨了在滩涂激光点云数据处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采用该技术手段对黄河三角州北部沿海的一段滩涂海岸进行了地形形变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 摘要:海洋溢油是海洋污染中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时间最长,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的一种生态灾害.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海上溢油,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北海航空支队连续进行了应急监测飞行,获取了大量遥感数据,为主管部门的处置提供了决策依据.航空遥感分辨率高、时效性强、机动性高,成为主要的溢油监测手段之一.从墨西哥湾溢油等重大溢油事故中可以看出,溢油遥感监测技术需满足应急反应的信息需求,直接影响应急处置的实施以及后续的损害评估.目前中国海监北海航空支队引进的芬兰产AISA高光谱仪具有空间/波谱分辨率高,波谱连续,覆盖面大的优点,适用于对溢油有关信息的提取.基于获取的AISA高光谱遥感图像,依据航高和视场角,计算空间分辨率;根据高光谱数据获取同步GPS及姿态信息,在ENVI平台实现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地理纠正;运用ISODATA算法(基于最小光谱距离公式),非监督分类完成对溢油和海水的分析统计,解译制作大连新港溢油分布示意图件;利用主成分变换(PCA),研究高光谱多波段图像压缩技术,将具有相关性的258波段高光谱图像压缩到完全独立的三通道遥感图像,提取大连新港溢油高光谱彩色合成图像,较清晰的获得溢油细节,为大连新港溢油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科学评估及相关后续工作提供支持支撑.
  • 摘要:采用1990-2013年的遥感卫星数据,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开展了北戴河海域的海岸线遥感监测,对1990年、1995年、2004年和2013年4年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从1990年至2013年,岸线长度变化不大,在2004年为最长,2012年北戴河及领近海域进行了岸滩环境整治,通过对2012年与2013年的遥感影像分析,有效地保护了沙滩以及河口,河口宽度变化不大,但港口码头建设面积稍有增加.人类活动对海岸带岸线强烈,主要为海洋工程、港口、码头建设、围填海工程造成,由此也带来巨大的海洋环境压力,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监测与监管措施,保持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围填海工程给海洋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围填海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用地不足的问题。
  • 摘要: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有独特的摄影成像方式,可获取不同视角的地物影像信息.本文在简单阐述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内容和航空倾斜影像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利用该技术进行数据获取技术设计、数据预处理、三维建模等关键数据生产流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点进行了重点分析.
  • 摘要:为测试与评估国产高精度姿态仪在多波束测量应用中的精度,以主流的高精度OCTANS姿态设备作为对比样本进行精度测试.采用了原始数据对比分析法和多波束水深数据对比法,对国产高精度姿态仪S260在多波束测量应用中的海洋动态环境下的精度进行了测试与评估,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能够比较直观地评估国产高精度姿态仪S260的动态性能,且完全适用于高精度多波束水下测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