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0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4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20336篇;相关期刊621种,包括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瞭望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海洋论坛、第十一届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海洋发展论坛等;对外关系的相关文献由131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丽冰、黎敏、李易之等。

对外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4 占比:10.27%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0336 占比:89.48%

总计:22726篇

对外关系—发文趋势图

对外关系

-研究学者

  • 陈丽冰
  • 黎敏
  • 李易之
  • 林涵
  • 林芊芊
  • 刘一颖
  • 甘泉
  • 王功清
  • 高航
  • 中国-东盟中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朋亲; 叶桂平
    • 摘要: 澳门作为一个特殊的地方政经实体,具有一般国际关系行为体所具有的共性;也有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所不拥有的外事权,或比联邦制国家次国家政府外交权更大独立性的个性。如何发挥澳门独特优势,既保持澳门繁荣稳定,又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成为澳门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有特点,引入功能性“平行外交”的理论,从路线与目标上提出特别行政对外关系属于功能性“平行外交”的范畴;并根据澳门对外事务的授权特性和回归二十多年对外关系成就,总结出澳门对外关系实质是国家外交的功能性授权,即具有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平台性等。面向未来,澳门要利用好“机遇叠加”优势,做好特区“功能性平行外交”这一课,更好地服务中国对外战略,适应新时代“一国两制”的新特点、新实践。
    • 林小娇
    • 摘要: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两个重要阶段。中国学派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最新的理论成果,以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道义现实主义”“上海共生学派”三种理论流派为主要代表。如何凸显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是现阶段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运用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方向。从本体论维度出发,中国学派都是在“和合”的非对立概念中对世界、本国与他国的关系等进行思考。从认识论维度出发,中国学派主要是从中国经验中汲取理论资源,用中国实践论证理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知识构建实践出发,中国学派呈现出“先认同后构建”的构建特色,理论内容多聚焦于现实实用,且不同流派之间的理论相融性较高,并呈现出内涵式发展趋势。也正是基于这些成果,在理论层面,中国学派打破了西方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垄断,发出了中国声音,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新的理论视角。在实践层面,中国学派也为中国对外关系实践提供了理论说明和理论指导,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理解,为国际关系现状的改良提供了中国方案。
    • 贾庆国
    • 摘要: 百年变局中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国快速强大。强起来过程中的中国有三个突出特点,即其身份和利益在多方面的双重性和矛盾性、其快速强大以及其文化、制度和治理方式上的独特性。这三个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下中国的外交行为和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大大增加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的快速强大伴随并呈现出中国对外部世界了解的不足、一些国人心态调适不佳、对中国应对外部挑战的经验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些国家对中国强起来不适应和不接受。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上述挑战并有效应对,作出合理的选择。
    • 杨保筠
    • 摘要: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今年将走过55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东盟无论是在自身的一体化建设方面,还是在主导东亚区域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东盟的对外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东盟的发展及其对外关系也面临国际和地区格局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 钱云
    • 摘要: 夷夏阴阳说是一种以阴阳譬喻政治、诠释夷夏关系的论述,结合了传统思想中的阴阳五行观念与夷夏观.从汉代开始,夷夏阴阳说便与儒学中的"天人关系"密不可分,汉儒以此强调"阳尊阴卑"与华夷秩序的对应.到了宋代则又随着思想与政治的转型,根据"有阴则有阳"、"阴阳消息"、"孤阳不生"衍生出夷夏相对、"重内轻外"、夷夏不可相无三种不同诠释.伴随着北宋到南宋的不同政治格局的塑造,夷夏不可相无也经历了官方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实现了夷夏观的重构.并且借由思想家、科举用书等广泛传播,夷夏阴阳说也成为后世审思华夷关系的重要资源.
    • 薛庆超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期间,面临着实施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建中央人民政府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性任务.中共中央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深思熟虑,游刃有余,清醒、冷静、妥善、周密地处理与苏联关系问题、与美国关系问题、与英国关系问题,秉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处理英国"紫石英号"军舰突发事件,展示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捍卫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 梅华龙
    • 摘要: 公元前1千纪,亚述成为西亚北非实力超群的强国;该地区原本由若干强国主导的大国"兄弟"体系遂为由亚述主导的世界帝国体系所取代.此时的亚述官方宣传,强调其国王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帝国无远弗届、开疆拓土的实力,给人留下当时国际体系中没有任何国家与亚述处于平等地位的印象.然而,新亚述时期国王铭文、外交通信、条约、年代志和图像史料的细节中仍保存着亚述与其他国家平等关系的蛛丝马迹.据此可知,在崛起过程中亚述逐步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据以制定出达到实力顶峰后(公元前7世纪初)的对外策略,即放慢扩张、稳定边境、缓和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并承认它们与自己平等的政治地位.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帝国话语体系、理念和帝国形象构建与现实政治间的关系和差异.
    • 陈道彬
    • 摘要: 本文对小国概念和小国外交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在小国视域下探讨东帝汶与中国关系发展特点与现状.从2002年与中国建交以来,东帝汶对中国外交以政治互信和双边务实外交为主要路径,在发展区域多边外交关系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或区域组织.东帝汶充分发挥中葡论坛作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各领域拓展与中国关系,通过构建互惠合作和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吸引中国对东帝汶投资与援助,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复苏.
    • 刘天
    • 摘要: 元光二年(1223),金宣宗病逝,金哀宗即位,此时的金国内忧外患.金国内部,政治腐败,经济凋敝,起义不断;对外关系上,金国三面受敌,与南宋、西夏、蒙古的战事不断.为了挽救金国的统治,金哀宗即位后调整对外关系,与西夏、南宋议和,集中军事力量抵抗蒙古的侵略,使金朝的国祚得以延续.
    • 汤明琪
    • 摘要: 大长和国(902-928年),系南诏国权臣郑买嗣篡夺蒙氏南诏之后建立的政权。与南诏国相比,这个政权由于其建立者为外来族群,因而在云南地区根基甚浅,仅存在26年即被本土势力推翻。在对外策略层面,大长和国大体继承了南诏后期之对外关系,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调整,以求适应时局变化,求得对外关系之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