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700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法律、世界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6899篇;相关期刊276种,包括国际安全研究、国际展望、国际论坛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暨首届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论研讨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博士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等;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关文献由54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云、倪世雄、车力等。

国际关系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1 占比:2.5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6899 占比:97.46%

总计:27599篇

国际关系理论—发文趋势图

国际关系理论

-研究学者

  • 刘志云
  • 倪世雄
  • 车力
  • 田甲
  • 胡宗山
  • 秦亚青
  • 阎学通
  • 陈玉聃
  • 徐崇利
  • 王义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思
    • 摘要: 冲突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崛起,规范、认同、文明等社会学概念进入国际冲突论的研究领域中,冲突论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理论和重要研究视角。但在相关研究中,国际关系理论中“冲突论”的研究现状依然面临定义不明确、理论不够系统、文明冲突论指向性高等问题,本文基于对国际关系传统理论中“冲突论”的梳理总结,联系当前国际冲突论的研究现状,试图再认识国际关系理论中对“冲突论”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特征总结。
    • 周桂银
    • 摘要: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 储昭根
    • 摘要: 竞合主义实现了对经典国际关系三大理论的整合,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成长及扬弃,竞合主义终将被和合主义所代替。当合作远远超过竞争,世界从当前的“竞合状态”向未来“和合状态”演进,实现行为体间优态共存,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真正的安全才可实现。进一步地看,竞合主义找到了行为体间的互动方式,成功整合了三种结构性变量,让现实与理想、实然和应然、实证分析和规范性反思研究结合起来,从而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基本路径和终极安全的实现方式,让和合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从观念变为现实。
    • 李滨; 陈子烨
    • 摘要: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方法,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从具体的经济基础出发研究社会与历史的一种方法。它从现实存在的生产方式着手分析社会问题,同时注重既定的上层建筑对社会的反作用。这种既定的上层建筑也是现有或历史的生产方式的产物。由于上层建筑建立后就存在一定的自主性,会反过来影响社会与历史变化,因此,在一个历史片段中既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会对社会与历史的发展产生合力。
    • 林小娇
    • 摘要: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两个重要阶段。中国学派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最新的理论成果,以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道义现实主义”“上海共生学派”三种理论流派为主要代表。如何凸显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是现阶段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运用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方向。从本体论维度出发,中国学派都是在“和合”的非对立概念中对世界、本国与他国的关系等进行思考。从认识论维度出发,中国学派主要是从中国经验中汲取理论资源,用中国实践论证理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知识构建实践出发,中国学派呈现出“先认同后构建”的构建特色,理论内容多聚焦于现实实用,且不同流派之间的理论相融性较高,并呈现出内涵式发展趋势。也正是基于这些成果,在理论层面,中国学派打破了西方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垄断,发出了中国声音,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新的理论视角。在实践层面,中国学派也为中国对外关系实践提供了理论说明和理论指导,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理解,为国际关系现状的改良提供了中国方案。
    • 摘要: 《国际政治科学》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本刊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重点关注国际安全、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学领域,尤其重视与中国对外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相关的研究成果,倡导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主要刊登包括问题提出、文献回顾、逻辑推论和经验检验等在内的研究程序完整的学术论文,同时适当刊出学术性较强的综述文章和书评。
    • 刘孟强
    • 摘要: 近年来,国际关系学界出现了通过引入复杂性科学成果进行理论创新的趋势,这种创新趋势衍生出了两条具体路径,分别是国际关系下的复杂性探究路径和复杂性思维下的国际关系探究路径。尽管既有研究已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国际关系在引入复杂性科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国际关系学界对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缺乏系统性认知,致使在面对复杂性问题时,无法实现从机械性思维到复杂性思维的转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科学史视角出发,对复杂性、复杂性科学进行区分和界定,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理论创新的思想框架。这一思想框架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机械性世界观的禁锢。在国际关系领域,机械性世界观具体表现为三个“机械性内核”,它们分别是“范式简化”倾向、国际关系理论建构的演绎逻辑、战争的初始条件(决定了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路径)。与之相对,本文根据复杂性视角,提出三个复杂性内核,分别是归纳方法、国际关系系统状态的复杂性特征、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
    • 王义桅
    • 摘要: 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开创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是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夙愿,彰显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自信和中国自觉。然而,这些思想均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为参照系。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提法超越了“西方(West)—非西方(Rest)”对立,但忽视了“中国特色”和“天下无外”的中华文化传统。全球国际关系学如何确保不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折射或另一种形式的全球扩张?而且其潜在思维逻辑是:西方有的,中国也会有;中国崛起,自然带来理论崛起。
    • 刘斌; 刘颖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产业链全球化直接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成型,全球经济的地理分布和权力结构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出现新的变化。如何评估一个国家的相对权力资源是国际关系领域长期关注的问题,在国际关系理论中,苏珊·斯特兰奇将结构性权力定义为塑造和决定全球各种政治经济结构的权力,权力通过安全结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和知识结构对特定关系产生影响,随着全球全球化“潮起潮落”,这些结构性权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张发林
    • 摘要: 国际关系理论是对国际关系现实的规律发现和系统解释,然而,国际关系是否具有跨时空客观性颇具争议,现实的变化需要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本文尝试对国际关系两大主流理性流派(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进行合成,将解释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形态的权力逻辑和制度逻辑融合起来,构建现实制度主义的新理论,以解释国际关系现实的新变化,尤其是国际关系的冲突—合作复合形态和国际秩序变迁。权力与制度逻辑的初步融合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了解释国际关系形态的不同逻辑,主要包括现实主义侧重解释国际冲突的权力逻辑,新自由制度主义尝试解释国际合作的制度逻辑,以及建构主义的文化逻辑。现实制度主义理论构建主要是在权力逻辑和制度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合成。尽管这两种逻辑各有侧重,但本质上并不是相互独立和完全互斥的,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集和重合,一些理论和经验研究也尝试对其进行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权力或制度逻辑下对制度或权力加以考量,进行范式内拓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