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18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2篇、会议论文12篇、相关期刊786种,包括台湾工作通讯、统一论坛、台声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年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纪念郑观应先生诞辰一百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等;一国两制的相关文献由16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家泉、田飞龙、齐鹏飞等。
一国两制
-研究学者
- 李家泉
- 田飞龙
- 齐鹏飞
- 冯庆想
- 徐海波
- 钱其琛
- 江泽民
- 邹平学
- 冯泽华
- 李超
- 王振民
- 祝小茗
- 马进保
- 刘兆佳
- 常乐
- 张建
- 本刊编辑部
- 李永刚
- 杨爱平
- 王禹
- 罗豪才
- 张仕荣
- 张广芳
- 郭天武
- 陈云林
- 陈可焜
- 骆伟建
- 刘传标
- 周桂钿
- 唐树备
- 崇庆余
- 新华月报评论员
- 朱兆华
- 李晓兵
- 李鹏
- 杨亲华
- 江雪松
- 胡锦涛
- 范宏云
- 陈云云
- 陈佐洱
- 陈弘毅
- 马力
- 人民日报评论员
- 何超明
- 冯颖红
- 刘红
- 刘芳彬
- 化青
- 吴志良
-
-
刘恩东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准确地认识把握并认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在继承邓小平"一国两制"总体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治港方略.新时代治港方略秉持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论,赋予香港"一国两制"新的战略定位,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出了"两个建设好"的总要求.新时代治港新方略更加注重加强党对香港"一国两制"工作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更加注重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更加坚定"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更加注重从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践行"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更加注重坚持依法治港,更加注重从政权建设方向思考管治策略,更加注重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更加注重强力节制特区反建制力量和外部干扰,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指明了方向.
-
-
宁凯惠
- 《学术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就“一国两制”有相当多的精辟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涵.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依法保障和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妥善应对“一国两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在新时代发展和完善“一国两制”方针,推进国家统一、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的重要论述,对于在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只有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才能够行稳致远,取得理想成效.
-
-
田飞龙;
薛皓元
- 《青年探索》
| 2020年
-
摘要:
香港国安法是"一国两制"制度建设的典范性立法,是中央管治权与香港自治权有机结合的制度尝试.国家安全属于中央事权,香港本地23条立法迟迟未能完成造成香港国家安全法律漏洞不断扩大,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利益及香港繁荣稳定.中央直接立法是中央对港"全面管治权"的体现,也是负责任的国家制度保护行为.驻港国家安全公署体现了中央事权本质,依法承担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责任与特殊情形下的直接管辖责任,对香港特区有关国安执法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香港国安法在立法和执行机制上均考虑了与香港本地法治和人权标准的兼容性,授权并信任香港本地机构承担大部分案件的管辖责任.特首指定法官制度不同于基本法上的法官任命,也不损害香港司法独立,既是行政主导的体现,也是国安司法机制建构的需要.香港国安法将为香港带来法治、民主、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面上的光明前景,是香港繁荣稳定及"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制度奠基石,是香港基本法秩序的有效扩展与丰富,也是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亮点.
-
-
朱瑞元
- 《发展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精神,是维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前提,符合香港特区《基本法》的法律要义;23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才能维护香港特区的法治社社会安定和自由繁荣;违背了"一国两制"精神,不仅违反了香港特区《基本法》,香港的经济、社会都会出现倒退.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既是香港社会需要,也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精神和全面落实香港特区《基本法》的需要.
-
-
王秀梅;
戴小强
- 《法律适用》
| 2020年
-
摘要:
为了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防止境外势力干涉我国内政,防止渗透、分裂、颠覆国家的犯罪行为以及极端暴力行为的发生,国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机制作了总体部署,依据《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的法治基础.
-
-
-
-
-
郭丽莎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京津冀和长三角各自探索出了不同的立法协同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制一体化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包括:组织上,以立法工作联席会议为主,辅以大湾区立法协同机构;程序上,先起草示范法,再变通为地方性法律规范;策略上,从具体领域着手,先易后难;重视利益补偿和公众参与.但大湾区内存在双层多元立法权并立和多级多元利益冲突,这决定了大湾区的立法协同机制设计要比京津冀和长三角复杂得多,且有其自身特色.在我国现行立法体制下,可以通过大湾区的立法协同,尤其是技术性协同,消解因制度鸿沟、 资源差异和利益竞争而形成的内在张力.
-
-
-
戴熙宁
- 《2016中华文化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在当代中国面临的世界格局中,"台湾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的核心利益问题.目前,两岸的宪法都明确秉持"一中"立场,但对"一中"的表述不同:在大陆,"一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湾,一中是""中华民国"".解决两岸问题的思路,大陆讲"一国两制",台湾讲"一中各表".台湾当局在坚持"一中宪法"的同时,又不断强调台湾的未来由2300万台湾人共同决定.在共同复兴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两岸可以在制度层面逐步夯实“中华文明联盟”,如共同组建落实“神圣超越的合法性”的“通儒院”,共同组建落实“历史文化的合法性”的“国体院”,共同组建落实“人心民意的合法性”的“民意院”,共同推行科举选士等。上述“机构”和“制度”的设置,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机构”被赋予权力也是一个由“虚”到“实”的过程。如此,“中华文明联盟”也就能由“虚”到“实”的建立起来,直至完成“大一统”中国的重建。
-
-
-
-
刘梦熊
- 《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
| 2011年
-
摘要: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在香港地区行使主权.在此之前整整一百五十五年,香港脱离祖国母体,由港英当局实行殖民统治.鉴于1949年10月1日之前的中国内地,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先后处于满清皇朝、北洋军阀、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下,以及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不要说人权,就连生存权、温饱权都缺乏保障,成为"东亚病夫";而香港则由于殖民宗主国英国是老牌发达的资主义国家,将自由、法治一套优良传统移植到香港,再配以行政主导、简单低税制、自由港等政策,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当然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内地领先,因而人权状况亦比内地先进.一九二三年孙中山先生重返母校香港大学演讲时,针对内地与香港的社会差距,深有感触地提出"以西人为榜样".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正是随着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理念和价值观与时俱进,香港的"一国两制"才畅顺无阻,香港的人权受到可靠、周全的保障与国家的进步和包容密切不可分!本来,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作为普世价值观是人类共同文明成果,不是西方和资本主义的"专利"。1992年邓小平视察我国南方,批判了"改革开放要问姓社姓资"左的一套,提出了判断是非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开启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令中国经济走上"快车道"。基于"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的变革带来价值观的进步,这实质上是拥抱普世价值的成果,使中国的人权(包括生存权、温饱权)的改善有了更坚实、更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而国家的经济腾飞和观念变革又给香港带来无限商机,令香港劳力密集产业北移神州,大力发展服务业,更有条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推动民主。而中央一锤定音,决定香港2017年和2020年可以先后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令香港社会人权进步的基础更加牢固!即使在人权领域,实践也证明了"祖国好,香港好;香港好,祖国更好"的道理!须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倡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中"代表先进生产力",就包含了市场经济和科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然涵盖自由、民主、法治的理念;"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然包括了人权。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与普世价值最为接近的治国理念,使"一国两制"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实丰厚!由于香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普世价值吻合,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价值观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所以祖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可以在人权发展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