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272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仪器、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等;化学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水金、柯芳、赵成欢等。
化学教学设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2727篇
占比:99.96%
总计:302853篇
化学教学设计
-研究学者
- 杨水金
- 柯芳
- 赵成欢
- 刘帅航
- 卢姗姗
- 卫友和
- 吴鑫德
- 唐敏
- 姚建民
- 张艳红
- 徐顺峰
- 李芸
- 杨承印
- 林雨虹
- 毕华林
- 郑海鹏
- 陈博
- 黄都
- 乔梅生
- 云磊
- 云红领
- 任启坚
- 侯彩华
- 侯淑华
- 侯跃平
- 倪娟
- 关广鹏
- 冯淑华
- 冯玉
- 刘存芳
- 刘廉
- 刘晓玲
- 刘金兰
- 刘阳
- 卜彦林
- 史月英
- 叶依丛
- 叶雪美
- 吴俊明
- 吴峰
- 吴巧玲
- 吴琳洁1
- 吴良根
- 吴茜
- 周军1
- 周改英
- 周爱平
- 周玉芝
- 周玲玲1
- 唐建华
-
-
吴巧玲;
陈晶君
-
-
摘要:
为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实践基础上对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提出如下认识:制定结构化的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组织设计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基于情境和问题的结构化的教学活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设计。做好教学设计,要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同时注意教师的示范性。
-
-
田燕;
邢殿香;
黑晓明;
崔月芝;
汤桂梅
-
-
摘要:
传统化学专业课程学习,受到考核模式以及学科特点的影响,过于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验环节。而化学行业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且掌握熟练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化学专业人才。因此,改变传统化学专业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一书,从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当下优秀化学教学设计成果,以提高学生实践素养为主要目标,促进化学专业教学实践的创新。
-
-
叶依丛;
顾建辛;
马婉琴
-
-
摘要:
以“探究‘除菌卡'是否安全有效”为任务,进行项目学习的设计和实践。阐述了项目学习的主题选择、目标制定和学习流程设计的依据和方法。项目学习实践过程中,将项目任务拆解为关联性的子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理论分析、文献解读、实验探究、创新设计等活动。构建认识生活中的化学品的思路,实现知识的功能化,践行素养导向下的学习实践。
-
-
柯芳;
林雨虹;
杨水金
-
-
摘要:
PCK(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将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师专有知识.基于PCK的内涵,结合PCK理论下的"1+5"教学模式,以"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为学科主题,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线,从知识线、兴趣线、策略线和评价线几个方面来展开本课题的教学设计.
-
-
柯芳;
林雨虹;
杨水金
-
-
摘要:
PCK(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将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师专有知识。基于PCK的内涵,结合PCK理论下的“1+5”教学模式,以“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为学科主题,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线,从知识线、兴趣线、策略线和评价线几个方面来展开本课题的教学设计。
-
-
张仿刚;
豆真
-
-
摘要:
当前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如何在课堂落实“发展核心素养”存在诸多困惑,盲目生搬硬套各种教学模式,造成课堂低效甚至无效。为使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所遵循,在研究大量优质课例并优化探究、实验实施的基础上,从八个方面归纳总结,提出“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原则,从而挖掘“素养为本”教学设计的本质内涵,既能关注学生的价值追求,又能落实学生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
张春红
-
-
摘要: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讲究策略性,才能更有效达到突显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化学教学设计经常用到的教学策略有,“牵线搭桥”引入新知策略,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化、直观化、活动化策略,教学探究结论开放性策略,设问弹性化和训练梯度化策略等,但在同一个教学方案中,要讲究多种教学策略的优化,尽可能地选择单位时间内学生乐于接受,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的策略。
-
-
张英鑫;
杨万丽
-
-
摘要:
以达斡尔族"库木勒"节为背景,围绕"柳蒿芽,何以称作达斡尔人的救命草、保健药"这一问题为情境线,通过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手段应用于化学教学,设计教学活动.通过VR技术、观看视频及连线专家了解柳蒿芽及其中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节日和生活实际的角度进行思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用手机app进行多糖的探究实验,活跃课堂氛围,感受实验操作的魅力;通过学习氨基酸的组成、结构与性质,观看教师利用Chem Draw绘制的氨基酸结构图和形成肽键的3D微观视频,使学生体会氨基酸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
-
李智;
孙晓春;
施凤植
-
-
摘要:
以制作网红自热火锅为主题开展了微型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课前文献查找等活动确定了自制的关键是制作发热包.围绕制作发热包,从化学的角度揭示其发热原理、探秘其化学组成.带领学生在理论学习、实验设计、定量探究等系列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建构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认知模型;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从生活应用到化学知识再反馈到生活应用,让学生在产品使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感悟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提升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