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型诊断

分型诊断

分型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075739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医疗装备、中国卫生产业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七届北京大学女性盆底重建与微创手术研讨会、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等;分型诊断的相关文献由50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六、薛强、邹明强等。

分型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75739 占比:99.98%

总计:1075925篇

分型诊断—发文趋势图

分型诊断

-研究学者

  • 王建六
  • 薛强
  • 邹明强
  • 全卓勇
  • 刘涛
  • 吴敏媛
  • 周健
  • 孙芳芳
  • 巨小英
  • 常军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霞; 徐瑞
    • 摘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之一。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6型,不同亚型的治疗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分型诊断是PA诊断治疗的重点。目前临床上存在多种分型诊断方法。肾上腺静脉采血是公认的“金标准”,但其存在侵入性操作、技术要求高等局限性,目前尚未普及;肾上腺影像学检查可对PA进行初步分型诊断,但在微腺瘤、结节样增生等区分上价值有限;核医学检查要求高、花费大,只在特定条件下适用;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预测模型、临床试验、生化指标等方法简单便捷,但缺乏大规模临床数据,不具有普适性;病理诊断无法诊断患者术前的分型,只能作为术后辅助诊断。各类分型诊断方法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及局限性,需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医疗。
    • 林川; 邱庆华; 王财鑫; 傅其添
    • 摘要: 目的:分析CT对胃癌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胃癌手术治疗患者60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患者术前均接受CT诊断确认胃癌病情分期、病灶位置分布情况。比较不同CT检查模式下胃癌分期、病灶位置分布诊断效果及进展期胃癌分型鉴别诊断效果差异。结果:(1)胃癌分期:增强CT检查所得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检查,差异显著,P0.05;增强CT检查所得进展期胃癌BurrmannⅢ型、Ⅳ型符合率均高于CT平扫,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CT检查对胃癌患者病理进展分期分析具有重要价值,对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影响确切,其中增强CT对患者胃癌分期及分型诊断效果更为显著,可结合患者病史合理选择术前诊断模式。
    • 陈园; 叶思丹; 古凌风
    • 摘要: 目的:分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开展超声诊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接收的90例疑似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全部病患在入院后均使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将全部手术修补或探查结果作为主要依据。分析手术修补或探查结果与超声检查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方面的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分析高频超声检查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方面的诊断效能、分型诊断情况。结果:90例疑似病患在超声检查结果提示:48例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阳性,42例为阴性。其中外侧副韧带挫伤5例,部分性撕裂伤8例,完全性撕裂伤30例,撕脱性骨折4例,完全性撕裂伤合并撕脱性骨折1例。在超声结果提示完全性撕裂伤及撕脱性骨折的35例病患中有28例(完全性撕裂伤23例,撕脱性骨折4例,合并完全性撕裂及撕脱性骨折1例)病患选择手术探查并修补治疗,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28例在实施手术探查并修补后,结果提示:阴性1例、1型损伤1例、2型损伤1例、3型损伤21例、4型损伤3例,3型合并4型损伤1例。超声在外侧副韧带损伤各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3型为91.00%,4型为75.00%,3型合并4型为100.00%。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选择超声检查能够发挥良好的诊断作用。
    • 陈章远; 钟祖春; 古忠
    •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联合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江西省安远北方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轴位扫描和螺旋CT三维成像联合重建,以手术证实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CT轴位扫描与螺旋CT三维成像联合重建诊断脊柱骨折分型的效能,并分析常规CT轴位扫描和螺旋CT三维成像联合重建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0例脊柱骨折患者,经手术证实骨折类型为爆裂型35例,脱位型14例,单纯压缩型31例。以手术证实结果为金标准,螺旋CT三维成像联合重建诊断脊柱骨折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CT轴位扫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常规CT轴位扫描诊断爆裂型、脱位型、单纯压缩型脊柱骨折的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的一致性较好、较好、一般(Kappa=0.647、0.654、0.599),螺旋CT三维成像联合重建诊断爆裂型、脱位型、单纯压缩型脊柱骨折的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的一致性均极好(Kappa=0.848、0.827、0.895)。结论与常规CT轴位扫描相比,螺旋CT三维成像联合重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脊柱骨折分型的诊断效能,且螺旋CT三维成像联合重建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的一致性极好。
    • 陈兰香; 冯萍香; 曾婷婷; 陈武镇
    • 摘要: 目的:研究在瘢痕妊娠诊断中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普宁华侨医院经诊的疑似瘢痕妊娠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纯行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及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在瘢痕妊娠检出率、诊断效能及分型诊断效能之间的差异。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135例疑似瘢痕妊娠患者中有100例患者确诊。100例瘢痕妊娠患者单纯行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检出80例,检出率为80.00%;单纯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检出90例,检出率为90.00%;行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检出99例,检出率达99.00%。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对瘢痕妊娠的检出率高于单纯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或单纯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对瘢痕妊娠的诊断效能(包括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纯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瘢痕妊娠分型诊断符合率方面,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高于单纯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妊娠的诊断中,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诊断效能,且有利于分型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 蒋士杰; 连鹏; 郭辰; 关三丽; 王俊明; 杨立娟; 杨军; 张晖; 吕朋
    • 摘要: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MRI)与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及其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产前检查中疑似胎儿ACC的90例孕妇,所有孕妇均行胎儿颅脑超声及MRI检查,并对所有入组孕妇进行随访,以最终妊娠结局(引产或分娩,引产后尸检确诊,分娩后5 d对新生儿行MRI确诊)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MRI诊断ACC的价值。并对不同类型的ACC患儿的超声及MRI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90例疑似胎儿ACC有79例证实为ACC,其中部分胼胝体缺如37例,完全型胼胝体缺如3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0例。与金标准比较,超声确诊ACC 71例,诊断ACC的灵敏度为89.87%,特异度为90.91%,准确度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98.61%,阴性预测值为55.56%,Kappa值为0.634;MRI确诊ACC 77例,诊断ACC的灵敏度为97.47%,特异度为90.91%,准确率为96.67%,阳性预测值为98.72%,阴性预测值为83.33%,Kappa值为0.850,MRI诊断ACC的灵敏度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49);超声检出部分胼胝体缺如25例,完全型胼胝体缺如28例,胼胝体发育不良7例,与金标准比较,Kappa值为0.619;MRI检出部分胼胝体缺如30例,完全型胼胝体缺如30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0例,与金标准比较,Kappa值为0.818。结论超声和MRI对胎儿ACC的诊断均具有一定效能,MRI效能更高。
    • 王一清; 邢静; 沈刚; 黄海生; 张玉秀
    • 摘要: 目的 评价腔内探头经腹超声检测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8例CSP患者,均行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和腔内探头经腹超声检测,比较不同超声检测方法对CSP的分型诊断、滋养层血流信号的显示,以及对子宫瘢痕肌层厚度测量符合率的差异.结果 不同超声检测方法对CSP的分型诊断、滋养层血流显示率、子宫瘢痕肌层厚度测量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阴道和腔内探头经腹超声检测的上述各项诊断指标效能均优于经腹超声(均P<0.05);经阴道超声对CSP分型鉴别诊断总体符合率高于腔内探头经腹超声(P<0.05),腔内探头经腹超声对滋养层血流显示率及子宫瘢痕肌层厚度测量符合率高于经阴道超声(P<0.05).结论 腔内探头经腹超声检测可有效提高CSP患者滋养层血流显示率和子宫瘢痕肌层厚度测量符合率,可作为经腹和经阴道超声诊断CSP的重要补充.
    • 张朝阳; 郝薇
    •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高场强MRI及超声检查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性.方法 将本院收治入院后经术后确认肩袖撕裂患者共68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设置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患者入院后先接受超声初筛,其后于术前接受MRI诊断明确肩袖撕裂损伤类型.收集患者肩袖撕裂超声、MRI诊断结果,比较两类诊断方式确诊率及诊断灵敏度.结果 患者术前MRI检查所得肩袖撕裂临床检出率及灵敏度明显优于超声检查,且MRI诊断所得肩袖撕裂分型诊断检出率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及MRI诊断对于肩袖撕裂均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就经济性及患者接受度而言超声诊断虽具有一定优势性,但就诊断参考性价值而言MRI诊断优势更为显著,可在综合诊断实施后为患者伤情的早期诊断提供完善诊断依据.
    • 刘新
    •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分型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无糖尿病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联合检测,对患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抗胰岛素细胞抗体进行单项及联合检测,分析阳性率,并分析这些指标对不同分型糖尿病的阳性比例.结果 观察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抗胰岛素细胞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1型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抗胰岛素细胞抗体、三项联合阳性率均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诊断而言,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三项联合检测效果较好.
    • 王庆; 卞永娟
    • 摘要: 目的:探究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肾上腺静脉采血、肾上腺CT检查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亚型,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比不同亚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指标和肾上腺采血指标.结果:肾上腺静脉采血分型诊断准确率为97.0%;单侧优势分泌组患者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低于双侧非优势分泌组(<0.05);单侧优势分泌组患者肾上腺静脉醛固酮和皮质醇激素明显低于双侧非优势分泌组(<0.05).结论: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中诊断结果准确率高,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肾上腺静脉醛固酮和肾上腺静脉皮质醇激素水平可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的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