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肩袖撕裂

肩袖撕裂

肩袖撕裂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27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2643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国骨伤、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国际骨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与骨坏死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等;肩袖撕裂的相关文献由83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丛、吕永明、崔国庆等。

肩袖撕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1.9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2643 占比:97.98%

总计:12904篇

肩袖撕裂—发文趋势图

肩袖撕裂

-研究学者

  • 徐丛
  • 吕永明
  • 崔国庆
  • 李嘉
  • 程飚
  • 陈世益
  • 任江涛
  • 康汇
  • 王涛
  • 郭开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晓松; 高丽颖; 张顶顶; 刘文龙; 张涛; 申晓阳; 梁春雨; 孙晓新
    • 摘要: 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撕裂,以期降低再撕裂率,改善患者预后。但由于富血小板血浆的剂型、激活状态、使用次数、使用时机及浓度等差异,各临床研究结果不一。目的:评估不同浓度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对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患者术后疼痛、肩关节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肩袖全层撕裂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40例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试验组40例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同时,于肌腱下注入自体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约3 mL,其中低浓度组(n=20)注入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浓度为(330.20±172.65)×109 L-1,高浓度组(n=20)注入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浓度为(807.76±218.98)×109 L-1。比较各组目测类比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及外展上举的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再撕裂率。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术后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高浓度组术后12个月的美国肩肘外科评分高于低浓度组(P0.05);④术后12个月,各组间肩袖再撕裂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低浓度和高浓度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均无法改善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疼痛、功能和再撕裂率,因此,不推荐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损伤,但是需要更多研究继续求证这一结论。
    • 武亚飞; 朱梁; 任秋健; 李大恩; 李大地; 高绪仁; 郭开今
    • 摘要: 背景:肩袖撕裂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肩胛盂的形态学一直是退变性肩袖撕裂的重要研究课题。目的:探究肩胛盂扭转角、肩胛盂前后径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经MRI及肩关节镜检测确诊为全层肩袖撕裂的患者36例为试验组,以受试对象的年龄、性别、数量为配对条件,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肩关节疾病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入院时做了胸部CT,并由同一名骨科医师在胸部CT上测得肩胛盂扭转角以及肩胛盂前后径,对两组之间肩胛盂扭转角度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肩胛盂扭转角为(-3.5±4.6)°,与对照组(-1.9±3.9)°相比,有着更加明显的后倾(P0.05);(3)将对照组肩关节进行左右分组,结果显示左侧肩胛盂扭转角为(-1.85±5.42)°,右侧肩胛盂扭转角为(-2.01±6.1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患者根据性别进行分组时,发现肩胛盂前后径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提示肩胛盂大小(前后径)与肩袖的全层撕裂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此次研究所发现的肩胛盂大小的特征性、左右肩的一致性以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性,可以为国人肩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指导意见。肩胛盂扭转角与肩袖全层撕裂有显著相关性,肩胛盂过度后倾可能是退行性全层肩袖撕裂的危险因素,测定肩胛盂的扭转角度有助于诊断性评估肩袖全层撕裂。
    • 武亚飞; 朱梁; 任秋健; 李大恩; 李大地; 高绪仁; 郭开今
    • 摘要: 背景:肩袖撕裂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肩胛盂的形态学一直是退变性肩袖撕裂的重要研究课题.目的:探究肩胛盂扭转角、肩胛盂前后径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经MRI及肩关节镜检测确诊为全层肩袖撕裂的患者36例为试验组,以受试对象的年龄、性别、数量为配对条件,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肩关节疾病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入院时做了胸部CT,并由同一名骨科医师在胸部CT上测得肩胛盂扭转角以及肩胛盂前后径,对两组之间肩胛盂扭转角度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试验组肩胛盂扭转角为(-3.5±4.6)°,与对照组(-1.9±3.9)°相比,有着更加明显的后倾(P0.05);③将对照组肩关节进行左右分组,结果显示左侧肩胛盂扭转角为(-1.85±5.42)°,右侧肩胛盂扭转角为(-2.01±6.1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患者根据性别进行分组时,发现肩胛盂前后径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肩胛盂大小(前后径)与肩袖的全层撕裂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此次研究所发现的肩胛盂大小的特征性、左右肩的一致性以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性,可以为国人肩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指导意见.肩胛盂扭转角与肩袖全层撕裂有显著相关性,肩胛盂过度后倾可能是退行性全层肩袖撕裂的危险因素,测定肩胛盂的扭转角度有助于诊断性评估肩袖全层撕裂.
    • 余建峰
    • 摘要: 目的 探究肩袖撕裂的MRI诊断价值并分析与手术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前来就诊的疑似发生肩袖撕裂患者60例,先行MRI分析,之后进行关节镜检查并对需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统计患者分别进行MRI检测和关节镜检测下发生肩袖撕裂的类型并对比。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MRI共发现56例肩袖撕裂,占93.3%,而关节镜检查共发现57例肩袖撕裂,占95%,两种方式的肩袖撕裂检出率并无统计学差异(χ^(2)=0.205,P>0.05);经过MRI诊断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发现,对于全层撕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人数为8例,占88.9%,部分撕裂需要进行手术的人数为40人,占85.1%,对两种撕裂的手术治疗有效率均为100%。结论 通过MRI诊断肩袖撕裂具有可行性以及较高可信度,与手术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对后续手术的选择与关节镜检查后的判断较一致,对预后的改善起到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参考。
    • 洪佳男; 雷黎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在肩袖撕裂患者中采取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肩袖撕裂患者进行对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5例仅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UCL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术后4个月,试验组患者UCLA评分为(25.66±2.34)分、VAS评分为(1.48±0.55)分,对照组患者UCLA评分为(23.14±2.03)分、VAS评分为(2.06±0.87)分,相比较对照组,试验组的UCLA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4个月,试验组患者一般健康状态评分为(76.11±7.79)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8.24±8.33)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2.11±7.9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5.15±8.24)分、生理机能评分为(82.31±7.32)分,对照组患者一般健康状态评分为(71.46±8.21)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1.49±7.69)分、躯体功能评分为(66.53±7.3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0.36±7.62)分、生理机能评分为(75.36±6.99)分,试验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74.29%,试验组为94.29%,相比较对照组,试验组具有明显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试验组为2.86%,对照组为17.14%,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具有明显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袖撕裂患者中采取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肩袖撕裂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患者恢复更快,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孙霞; 姜媛; 王孟飞; 陈旭旭; 康汇; 刘西纺; 陈楚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肩袖肌腱病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肩肘科就诊的18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肩关节MRI表现将肩袖肌腱病分为肩袖肌腱炎组990例、部分撕裂组696例和完全撕裂组157例,根据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将冈上肌脂肪浸润程度分为1~4级,根据血脂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401例和非高脂血症组14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与不同类别肩袖肌腱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组患者中3级及以上冈上肌脂肪浸润所占比例为12.5%,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患者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和高脂血症患者在肩袖完全撕裂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1.7%,28.0%,高于在其他两组中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完全撕裂肩袖肌腱病的风险因素(P<0.05),仅有肩袖肌腱病类型是冈上肌脂肪浸润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高脂血症与不同类型肩袖肌腱病具有相关性,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完全撕裂的风险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
    • 姜于志; 张崛; 单鸿剑; 高想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阻挡线减张技术(Modified load-sharing rip-stop technique,mLSRS)在大范围肩袖撕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大范围肩袖撕裂伤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LSRS组(观察组,37例)、缝线桥组(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再撕裂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前两组患者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SF-36评分及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ASES评分、UCLA评分、SF-36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撕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大范围肩袖撕裂患者,关节镜下mLSRS技术与双排缝线桥技术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其中mLSRS技术可降低术后Ⅱ型再撕裂发生情况。
    • 陈孙裕; 肖展豪; 王建坤
    • 摘要: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穿线套索固定法与转全层缝合修复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1月,采用穿线套索固定法修复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21例(A组),年龄45~62(53.2±6.4)岁;男12例,女9例。采用转全层缝合修复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24例(B组),年龄40~64(55.7±5.2)岁;男14例,女1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对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采用MRI观察术后肌腱愈合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0~27(23.7±3.1)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穿线套索固定法组患者ASES评分和UCL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0.6±6.4)、(15.6±2.7)分提高至术后的(87.3±5.2)、(31.6±2.4)分。转全层缝合组患者ASES评分和UCL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2.3±5.6)、(16.8±2.4)分提高至术后的(90.1±4.8)、(32.1±2.8)分。组间术前及术后ASES评分和UCL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肩袖愈合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374,P=0.128)。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穿线法套索固定法和转全层缝合法修复冈上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穿线套索固定法修复是一项新的穿腱技术,更好地保留了未损伤的冈上肌腱。
    • 詹美熊; 胡蕃泰; 王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锚钉缝合固定术结合热敏灸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40例肩袖撕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肩关节镜锚钉缝合固定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肩关节镜锚钉缝合固定术结合热敏灸治疗,同时予以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处理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及术后6、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及术后6、12个月,两组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肩关节镜锚钉缝合固定术结合热敏灸治疗肩袖撕裂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马进宁; 王涛; 梁攀; 李晓林; 禹胜利
    • 摘要: 目的 探究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对肩袖撕裂患者肩功能恢复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的90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比较2组的康斯坦汀(Constan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各项肩关节功能相关评分,手术时间,肩关节前屈和外旋活动度,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2组Constant、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2组肩关节前屈和外旋活动度均大于术前(P<0.05)。观察组关节僵硬率和肩袖再撕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撕裂,手术方式更简单,能够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发生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