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具象

具象

具象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3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5篇;相关期刊849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美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6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1届中国工业设计年会、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等;具象的相关文献由2139位作者贡献,包括谢礼波、雷敬敷、惠蓝等。

具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6 占比:98.7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5 占比:1.13%

总计:2213篇

具象—发文趋势图

具象

-研究学者

  • 谢礼波
  • 雷敬敷
  • 惠蓝
  • 张卫
  • 张舜梅
  • 易英
  • 贾国恒
  • 邵大箴
  • 高名潞
  • 吴冠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蓝凡
    • 摘要: 抽象艺术并不是艺术分类学上的类型概念。抽象艺术(具象艺术)是艺术的基本三大艺术形态之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形象思维就是艺术思维,这是我们对人类意识/思维认知的最大误判。其实,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形态,其包括了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大基本类型,其余的动作思维、蒙太奇思维、戏剧思维等,都是在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基础上再分类的结果。而抽象思维的终极哲学意义如巴门尼德所说,人不能思考不存在的事物,也即作为高智慧生物,人类只能依赖自身的感官,接受并思考在感官能接受基础上的事物。但抽象的意义却在于,从抽象到抽象思维、再到抽象艺术,它打开了人类思维的这扇“未来之门”,并在本土性的基础上展开多样性的可能。人类是物种进化的结果。随着科技的变革,人类还在进化。人类在抽象艺术上的巨大变革,就是我们思维进化明显一例。
    • 郭琳琳
    • 摘要: “六有”新时代劳动教育,指的是学校根据新时代背景和办学实际,围绕“六有”--有清单、有示范、有基地、有创意、有外延、有评价,努力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一、有清单,让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具象”研制劳动清单,让新时代劳动教育变得更为具象。一方面,它指引学校劳动教育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另一方面,它让学生们在每个学段得到应有的锻炼,学会劳动,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 王欢欢
    • 摘要: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公共雕塑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雕塑作品为城市环境增添美感的同时,还能给城市居民带来美好的视觉体验及城市记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好的公共雕塑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更是其历史和文化的体现。抽象和具象元素在城市公共雕塑中正确的运用使雕塑成为城市公共环境中的一种视觉符号语言,对现代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 徐超
    • 摘要: 当今舞台设计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复合性、变异性的特征。在舞台设计中,将具象因素的形状、色彩、质地、结构、位置等方面进行再度创作,能够赋予具象因素隐喻、象征等特性,更深层次地表现演出的本质。舞台设计对现实环境的纯客观摹写已经无法诠释它的艺术性。利用变质、截取、简化、重复、改换等手法对具象因素进行变异可以成为概括现实的独特形式。具象因素的形状、材质、色彩、结构等方面在变异的同时亦被赋予隐喻、象征、比喻等特征,能够深层次地挖掘演出的本质。具象因素的各种变异将成为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创作途径。
    • 吴言思语
    • 摘要: 发现艺术家:无限玩家博纳德·弗瑞兹(Bernard Frize)1949年生于法国圣芒代,现于法国巴黎和德国柏林两地居住创作。2011年,柏林画廊为其颁发弗瑞德·提勒绘画奖;2015年,柏林艺术学院授予其凯特·柯尔维茨奖。他的画作游走在具象、抽象的边缘。看似抽象的画面,却能让观者产生实物联想,有规则性的画面中也包含了许多变化。
    • 姜松平; 苏雅婷
    • 摘要: 梦境感是画面带给观者的一种感受,既真实又有悖于常规。以超现实主义为例,超现实主义绘画主张将现实与梦幻紧密结合,摆脱常规思维的限制,意在为观者打造一个独特的超现实世界,因而超现实主义作品大多具有梦境感。除了超现实主义绘画,还有许多作品同样具有梦境感。不同于抽象绘画的神秘,具象绘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直观明了,能够让观者有迹可循。基于此,该文作者以某些画家给人以梦境感的具象作品为例,探索梦境感在具象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学习画家如何创造梦境世界。
    • 于志浩
    • 摘要: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科学、宗教等多重性质的团体,毕达哥拉斯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数本原思想,即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因此数作为本原具有两方面特征:一方面通过点线面的途径把握经验世界中有形体的可感事物,另一方面通过数字的象征意义来把握无形体的抽象事物。数本原思想的提出是要解决此前米利都哲学用物质性本原无法解释抽象事物的困境,但由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不能清晰地区分具象和抽象,导致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还具有物质实在性,这是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但就其进步意义来看,数作为本原正是基于统一于量的规定性,因而成为哲学史发展中衔接经验世界和形而上学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
    • 杨佳惠
    • 摘要: 想象力,是黎民大众甚至小孩子脱口而出的一个词,看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然不知细细品味,竟是好大一头象并且极其重要。千百年来,书法一直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而存在。为探寻书法中想象力的奥秘,将书法与人相联系探索想象力以何存在,从人类的思想、情感、视听触味这些方面展开,进行简略的说明。这对今后不仅是书法,还有其他学科的学习与思考都有着很大的意义,要怀有静观万物的情怀去体味各自内在的美。
    • 冯静涵; 陈雯
    • 摘要: 具象典型人物是舞蹈创编中常见的塑造对象,通过对具象典型人物的塑造可以达到揭露社会群体特征、表达深刻主题思想的效果。对具象典型人物塑造的舞蹈不在少数,但对创编方法进行理论化、系统化概括的较少。因此,本文从唯物主义出发,保持客观性与普遍性,以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编导课堂所编创的《十二金钗》为例,从实践中提炼出舞蹈创编中具象典型人物的塑造手法。
    • 董开心
    • 摘要: 《山海经》中的神灵经历了由自然现象的神灵化到社会现象的神灵化,具体表现为由祭祀的山神到“兵火之怪”“土功之怪”等。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出发,原始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可称为神话思维,它有着随社会发展而逐渐从那些神秘的、超自然的成分中剥离出来的世俗化特点,神话的演进反映出原始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演进。文章探究《山海经》中原始思维演进的过程、方式、原因、意义等,旨在更清晰地展示华夏文明的思想、信仰和想象的原型,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早期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交互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