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溶剂

共溶剂

共溶剂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64011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技、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等;共溶剂的相关文献由534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庆蓉、银建中、韩布兴等。

共溶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4011 占比:99.82%

总计:64128篇

共溶剂—发文趋势图

共溶剂

-研究学者

  • 彭庆蓉
  • 银建中
  • 韩布兴
  • 徐琴琴
  • 袁明珠
  • 王普
  • 黄金
  • 丁一刚
  • 丁晓娟
  • 侯士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美丽; 龙翔; 汤海燕; 范新航; 陈朝轶; 邵姣婧
    • 摘要: 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很大程度上由其微观结构形貌和聚苯胺在石墨烯片层上的分布情况决定。在制备该复合材料时,两者的均相分布对于解决石墨烯片层的堆叠以及聚苯胺纳米结构的团聚至关重要。常见的聚苯胺/石墨烯均相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逐层自组装或电化学原位聚合等,流程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本文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组成的互溶共溶剂成功地实现了石墨烯和聚苯胺的均相复合,通过共溶剂这一方式解决了上述所面临的问题。使用共溶剂的复合纤维展现出均相分布的微观结构,且聚苯胺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上,而相对比于只用水作为溶剂制备的复合纤维并未展现出均相复合的微观结构,使用共溶剂得到的复合纤维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共溶剂这一简单有效的策略,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两种成分均相分布且性能优异的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
    • 梁浜雷; 刘尧; 冯媛; 谢凯; 司建鑫
    • 摘要: 本文采用以盐酸溶液为水相、四氯化碳为有机相的界面聚合法,通过向水相中分别引入具有非对称结构的甲醇和乙醇,以及具有对称结构的异丙醇和丙三醇作为共溶剂,成功制备出聚苯胺纳米纤维。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通过循环伏安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着重研究了不同共溶剂在酸性电解液下对聚苯胺纳米纤维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共溶剂的引入能够提高聚苯胺的质子化程度,有利于改善电化学性能。其中,以具有对称结构的异丙醇为共溶剂所制备的聚苯胺纳米纤维具有最低的电化学阻抗,在5 mV·s^(-1)的扫描速率下的比电容值达928.6 F·g^(-1),5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留率为62.2%,展现出最高的储能性能。
    • 张晓程; 周彦; 田卫国; 乔昕; 贾锋伟; 许丽丽; 张金明; 张军
    • 摘要: 基于高效溶解纤维素的低黏度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提出了一种废旧棉/涤(PET)混纺织物的组分分离与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离子液体与共溶剂的种类及比例对废旧棉/涤混纺织物各组分的溶解能力、溶液黏度及分离过程对回收组分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二甲基亚砜(质量比为1∶1)共溶剂体系可选择性高效溶解棉/涤混纺织物中的纤维素成分,所得纤维素溶液黏度较低,经简单过滤即可实现棉/涤混纺织物中纤维素和PET的高效分离,该溶解分离过程在25~60°C即可实现,纤维素组分几乎不降解,可进一步加工成膜、纤维及凝胶微球等材料,未经预粉碎的废旧织物分离后回收的PET纤维形态完整,纯度高。该方法不仅能实现棉/涤混纺织物的组分分离,而且能准确测定棉(纤维素)和涤(PET)组成含量,有助于废旧纺织物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王振宇; 于驰; 刘蒙蒙; 李帅; 詹世平
    • 摘要: 采用动、静态结合的方法,以头孢羟氨苄为模型药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中测定其溶解度。分别在温度为308,313,318 K,压力为10,12,14,16 MPa条件下,测试头孢羟氨苄在有、无共溶剂(乙醇)时的溶解度,并对测试结果应用半经验模型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当温度一定时,药物在ScCO_(2)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而温度对溶解度影响较为复杂,在12—14 MPa之间存在压力转折点(PTP)。当压力小于PTP时,高温不利于提高溶解度;当压力大于PTP时,同一压力下随着温度升高,药物溶解度也明显提高。研究还发现共溶剂的加入会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半经验模型拟合的溶解度理论数值与实验测得数值也基本接近,当不含共溶剂时,与K-J模型关联效果最好,平均相对偏差为16.50%;含共溶剂时,与T-G模型关联情况最好,平均相对偏差为9.44%。
    • 赵漫; 张双龙; 武琦; 刘梅香; 邓淑蕾; 刘铭; 石建军
    • 摘要: 半酯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大体积对称二酯的选择性单水解高产率制备半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THF、DMSO、CH3CN作为共溶剂,在0°C碱溶液中将对称结构的降冰片二烯衍生物进行选择性单水解反应,考察了三种共溶剂比例、不同碱及碱的用量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溶剂与H2O体积比为1∶10的情况下,THF、DMSO、CH3CN作为共溶剂时对甲基酯的选择性和活性都很高,都能够极大地改善水解反应,在反应30~45 min条件下,产率>99%.在LiOH、NaOH、KOH、CsOH四种不同的碱中,KOH的水解反应活性最好,但是,其对反应活性的提高是有限的.同时,共溶剂/碱体系受酯基疏水性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探讨了二酯疏水性在不同共溶剂体系下对单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MSO作为共溶剂时,疏水性增强的对称二酯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水解选择性.该研究为半酯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依据.
    • 武琦; 赵漫; 刘梅香; 邓淑蕾; 张双龙; 刘铭; 石建军
    • 摘要: 半酯是有机化学中合成各种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之一,二酯的选择性单水解对于制备半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了 DMSO、THF和CH3CN作为共溶剂体系,在碱溶液中对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进行了高选择性的单水解反应,并讨论了不同的共溶剂、碱及其用量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DMSO对水解反应的选择性和反应活性最好,水解反应在40 min完成,半酯产率为94%;采用KOH、LiOH、NaOH、CsOH四种不同的碱溶液进行水解反应,KOH的效果最好.由于酯基疏水性对单水解影响显著,因此探讨了不同共溶剂体系下邻苯二甲酸二酯衍生物疏水性对单水解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浓度共溶剂条件下疏水性增强的对称二酯活性显著下降,通过提高共溶剂比例,选择性水解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比THF和CH3CN,DMSO对水解反应的促进最为明显,能够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活性,高产率地制备半酯.本研究结果为有机合成半酯提供了重要依据.
    • 张典; 喻凯
    • 摘要: 1,3-二硝基苯和十溴联苯醚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因其结构稳定、难降解和潜在的致癌致畸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以1,3-二硝基苯和十溴联苯醚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在共溶剂协同下膨润土负载的纳米零价铁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的研究,确定有机共溶剂对不同极性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的影响及作用规律.
    • 陈思鹏; 牟彪; 钟军; 李卓; 孙继鹏
    • 摘要: 利用DME进行污泥脱水作为一种崭新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针对这一技术应用过程中尚存在DME用量过大的问题,探讨了加入不同共溶剂对DME用于污泥脱水的影响,并实测了不同反应时间、DME添加量下含水率、脱水率、结合水变化和各种有机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共溶剂对脱水的促进效果为:乙醇>甲醇>丙酮>氯化钠,乙醇对DME脱水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在保持相同脱水率的情况下,加入DME质量0.8%~2.4%的乙醇助剂,可以减少质量比0.45~3.7倍的DME使用量.加入助剂后DME对污泥中糖类的提取率大幅上升,表明助剂促进脱水的关键在于通过改变溶剂体系的极性水平使其更加靶向提取糖类物质,增强对糖类的溶解能力和选择性,破坏其与水的结合结构,从而有效地带出或者释放出更多的水.
    • 张典
    • 摘要: 《广东化工》2021年第16期第152页《SZVI协同共溶剂降解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一文,作者喻凯更正为喻恺;第154页本文献格式更正为:张典,喻恺.SZVI协同共溶剂降解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J].广东化工,2021,48(16):152-154;中文目次环境保护栏目152,作者喻凯更正为喻恺。特此更正。
    • 张朔; 王维; 李一喆; 唐宇佳; 刘楠
    • 摘要: 冷冻干燥产品质量高,但时间长、能耗高.本文综述了冷冻干燥过程强化中冷冻阶段的优化方法,控制冷冻速率、调节冰晶成核和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大而均匀的冰晶从而提高升华干燥阶段速率,但物料内部比表面积的减小会降低解吸干燥阶段速率,这类常规的冷冻阶段优化方法对弱吸湿性的物料有一定的强化效果.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蒸气压,作为共溶剂时可以增加传质推动力,但较低的有机溶剂残留量要求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初始非饱和多孔介质冷冻干燥"的技术思想是将液体物料首先制备成具有一定初始孔隙的冷冻物料,然后再进行冷冻干燥.物料具有的初始孔隙为水蒸气的迁移提供了便捷的通道,而且纤薄的固体基质也有利于结合水的解吸,可以同时强化升华干燥阶段和解吸干燥阶段.该技术思想是过程低消耗和产品高质量的完美结合,为解决冷冻干燥过程速率低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