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球伦理

全球伦理

全球伦理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963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唯实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全国首届“全球学与全球治理论坛”暨“全球治理变革与国际法治创新”学术研讨会、科学探索与人类福祉国际研讨会等;全球伦理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朝、杜维明、欧东明等。

全球伦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6.3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2963 占比:93.47%

总计:3170篇

全球伦理—发文趋势图

全球伦理

-研究学者

  • 王晓朝
  • 杜维明
  • 欧东明
  • 刘杨青
  • 刘淑婧
  • 刘静
  • 卢彪
  • 孙美堂
  • 孙英春
  • 恩德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长成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伦理精义涉及全球整体性的伦理要求。德国思想家孔汉思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全球伦理这一概念,旨在通过提倡全球底线伦理和加强全球伦理对话来回应和破解全球性挑战,但相关的推动主要来自宗教界。全球伦理的构建主要面临价值一元主义、伦理相对主义,以及普世文明等价值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全球为一个命脉相连的共生共在的有机整体,蕴含了命脉相连的共生伦理精义、和而不同的文明伦理精义、义利兼顾的仁爱伦理精义,有效破解了全球价值冲突和对抗。
    • 邹海贵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内涵丰富、理论深刻的重大创造性构想,是关系全球化时代人类生存方式变革和伦理道德创生的深远文化哲学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多层次、多属性的分散型人类共同体,在本质上是一个精神共同体、伦理共同体,是当代突破民族国家限制的人类最高伦理实体。“两个前所未有”的生存境遇、全球一体化的存在方式变革,以及类主体性的凸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诞生的时代动因和生存论依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创生性的全球伦理精神,包括全球正义、全球责任、全球共享、全球宽容、美丽世界和全球协商伦理精神,六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存共生、共享共荣的道德立场和伦理导向,具有鲜明的新时代伦理气质、深厚的中华伦理气派、创新性的伦理价值跃迁以及前瞻性的类伦理变革等特质。
    • 崔志海
    • 摘要: 重建国际新秩序和全球伦理是当今人类社会遇到的两个重大问题,两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重建国际新秩序中,中国传统儒家王道政治哲学可资多方面思想资源。在儒家王道政治哲学里,“王道”与“儒道”即是合而为一的。具体言之,儒家王道政治哲学的“仁义”“爱人”“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以及“无偏无党”“无反无侧”的原则和主张,为化解西方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人权与国权关系上的尖锐对立和分歧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想资源和启示。儒家王道政治哲学的“制民之产”“与民同乐”“仁民爱物”“天人合一”等思想,对于克服因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产生的弊端,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儒家王道政治哲学的“以夏变夷”的中国中心论观念,则从反面为建立一个更加互相包容、互相借鉴的国际文化新秩序提供了需要引以为戒的教训。在重建国际新秩序和全球伦理过程中,中国传统儒家王道政治哲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亦完全可以为其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刘淑婧
    • 摘要: 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各个国家在国内和国际层面均面临严重危机,而在处理危机时所采取的方式多为"各扫门前雪",以至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应对措施乏善可陈,致使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此时本应凸显国际法在国际社会的规制与协调作用,但是由于国际法本身所具有的"不成体系"的特点,在制度层面缺乏如同国内法具有的保证法律实施的强制力,在意识形态层面缺乏普遍的心理认同,在与强大的"国家主权"的对抗中,处于明显劣势,在面对一些国家公然违背国际法的行为之时,也无力应对.而在关注法治的同时关注全球伦理发挥的积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在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化"的危急形势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人类共识,要从哪里寻找一种普遍共识,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 刘淑婧
    • 摘要: 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各个国家在国内和国际层面均面临严重危机,而在处理危机时所采取的方式多为“各扫门前雪”,以至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应对措施乏善可陈,致使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此时本应凸显国际法在国际社会的规制与协调作用,但是由于国际法本身所具有的“不成体系”的特点,在制度层面缺乏如同国内法具有的保证法律实施的强制力,在意识形态层面缺乏普遍的心理认同,在与强大的“国家主权”的对抗中,处于明显劣势,在面对一些国家公然违背国际法的行为之时,也无力应对。而在关注法治的同时关注全球伦理发挥的积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在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化”的危急形势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人类共识,要从哪里寻找一种普遍共识,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 马克斯·彼特·鲍曼; 麻莉
    • 摘要: 马克斯·彼特·鲍曼认为,当今不同时空视野的碰撞和坍塌,对音乐概念及其历史进行本质主义的解释已经不能成立.现实永远只是交流的结果,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家、各种团体组织、伙伴国等都要认清自己只是现实的一部分.对话成为了未来理论方法的构成要素,无论是对话的多样性还是行为理论的交往上民族音乐学都很适用.
    • 姜丽萍; 曹兴
    • 摘要: 国际伦理研究的根本理论任务就是揭示国际伦理的发展规律.目前国际关系学界只是从外表形态上,即双边伦理、多边伦理、全球伦理等形态上去研究国际伦理.该文以国际法为基准线、以国际伦理为表现形态的视角,揭示国际伦理围绕国际法上下摆动的走势发展规律;侧重从国际伦理的深层,首次提出人类国际伦理从敌对性伦理发展为竞争伦理与敌对伦理并存,再发展为合作伦理为主流的内在发展规律.同时,该文反对以以往历史简单替代发展观,提出历史发展增厚论.现代国际伦理虽然已发展到全球伦理时代,合作共助、和平发展应是21世纪伦理追求的理想方向,但国际伦理的主流仍是主权竞争性伦理,在很多时候仍包含敌对性伦理.因此,不要幼稚地认为,敌对伦理已成历史,还要慎防敌对伦理的回潮,追求合作共赢伦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还很漫长.
    • 谢敏
    • 摘要: 近期,世界范围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面对这项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受到巨大挑战.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都存在各种联系与接触.病毒的隐蔽性强、传染性烈、危害性大,其全球化的传播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构成潜在的健康威胁.这就决定了必须用全球伦理来应对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各国以全球伦理为价值导向,秉承平等尊重、宽容互助、共存共赢的国际责任感,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张西立
    •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迁,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物种减少、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凸显,加上核威胁、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生活于"地球村"的人类在共同面对的风险挑战面前日益成为"境遇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以新的智慧创造出契合时代要求的道义准则.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一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和平发展道路,日益繁荣兴盛的中国是世界稳定之锚、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基于自身发展实践而提炼、升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超越了植根于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国强必霸""冷战思维"等"零和博弈"的旧有范式,是当今世界唯一能够引领人类摆脱困境、走向新生的"全球伦理".
    • 曹刚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是史无前例的,要建构和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有新的道德知识和实践智慧来处理全球性问题,要树立因应和解决全球性伦理问题的新的道德思维,要为全球性协同行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全新价值坐标,并培育作为世界公民的新的道德意识.与此相适应,全球治理要有新的治理理念和新的治理模式.当然,谈治理,无法不谈法治的问题,因为,法治不但在事实上是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主导治理方式,在价值上也是一种先进的治理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但国际法治不是国内法治的简单翻版,要将国内法治的理念与实践推广到全球治理中去,需要实现从国家本位到以人为本、从绝对主权到相对主权、从个体性权利到连带性权利的内在视域和逻辑上的转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