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印度教

印度教

印度教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778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765篇;相关期刊473种,包括中国宗教、佛学研究、东南亚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国际儒学论坛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印度教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欧东明、邱永辉、姜景奎等。

印度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7 占比:14.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765 占比:85.96%

总计:5543篇

印度教—发文趋势图

印度教

-研究学者

  • 欧东明
  • 邱永辉
  • 姜景奎
  • 张亚莎
  • 方益松
  • 朱明忠
  • 罗文华
  • 胡瑞
  • 郭洪纪
  • 张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景奎
    • 摘要: 在印度教三大教派中,毗湿奴教派影响最大;在三大神体系中,毗湿奴地位最高。与主"生"(创造)的梵天和主"灭"(毁灭)的湿婆不同,主"住"(护持)的毗湿奴始终以王者形象示人,华衣宝冠,披金戴银,富贵色彩浓郁,权力与权利兼具,是芸芸众生追逐和膜拜的理想形态。不过,毗湿奴又与梵天和湿婆一样,是神话传说人物,也是历史人物,是诸多传说和历史糅合的产物。毗湿奴本尊源自中亚南俄草原,先是因陀罗的部将和助手,后为次大陆的主宰。印度教文献表明,毗湿奴有无数个化身,重要的有24个,其中10个最有代表性,即鱼、龟、猪、人狮、侏儒、持斧罗摩、黑天、罗摩、佛陀和迦尔吉。侏儒、持斧罗摩、黑天、罗摩和佛陀等化身显示其雅利安人属性,鱼、龟、猪、人狮和黑天等蕴含其达罗毗荼人属性。正由于这些属性,毗湿奴为次大陆人民所普遍接受和膜拜;他也以此为依托,通过黑天"统一"了北印度,通过罗摩"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这种"统一"并非疆域层面的统一,而是信仰层面的统一,即毗湿奴统一了次大陆人民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如果没有毗湿奴,今日印度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 谭政
    • 摘要: 印度虽然是一个现代世俗的国家,但宗教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公共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中无处不在,更何况印度教是其文化的主流。因而即便作为现代性文明载体的电影也与印度宗教在各方面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从影片内容到叙事形态,乃至影片在民众中的观影流传,都深深地刻有宗教影响的印记,宗教作为印度文化的因子,参与到电影形塑印度的大众文化乃至国家形态。
    • 范若兰; 李永丽
    • 摘要: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多宗教国家,作为第三大族群,印度人占总人口的8%左右,其中80%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随着20世纪7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工业化和伊斯兰教政治化的发展,印度人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日益被边缘化,印度教也受到极大的冲击。面对边缘化困境,印度人亟须加强族群团结,于是复兴印度教就成为加强印度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国际新印度教运动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印度教复兴运动持续发展,印度教经典受到重视,赛巴巴运动在城市中产阶级中受到青睐,大宝森节规模宏大,印度教神庙不断翻新。马来西亚印度教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印度教的“梵化”,体现在吠檀多哲学的复兴,低种姓仿效高种姓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仪式等方面;印度教神庙和仪式的“阿笈摩化”,在翻建神庙时,严格遵守印度教神学著作和祭祀仪轨,按照阿笈摩规定的仪式供奉和维护神庙及神灵;印度教的“泰米尔化”,马来西亚印度人中的80%是泰米尔人,因此印度教复兴呈现出明显的“泰米尔特性”;印度教复兴呈现出显著的阶级差别,中产阶级热衷于参与巴克提和赛巴巴的拜赞仪式,而劳工阶级坚持各种苦行仪式。印度教复兴对马来西亚印度社会和国家建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强化了印度人族群认同,并成为其权利抗争的突破口和推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国家形象。
    • 骆谋贝
    • 摘要: 无意识若突破意识阈限将对意识产生压倒性效应,宗教可充当个体与无意识经验的中介.在欧洲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的象征系统将个体无意识内容投射到外部世界,从而避免正面接触无意识的危险.新教切断了无意识中的宗教经验向外投射的渠道,无意识的打开意味着强烈精神痛苦的爆发,一战造成的心理创伤是其表征之一.拥有固定形式的传统宗教教条和仪式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心性秩序,而东方宗教提供的"活生生的象征"内在于人的灵魂,个体无须通过教条就可直接体验到它.印度教中的"真我"一方面有助于现代人超越灵魂的分裂状态,另一方面强调自我已被消解的心境,对西方自我中心主义起到纠偏和补救作用.毛姆借这部小说思考了创伤与意识、创伤与身份、生存等相关问题,在现代性危机语境下赋予东方宗教极高的精神价值.
    • 崔勇
    • 摘要: 古代印度的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对于宇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信念:以为宇宙像是茫茫的海洋,世界漂泊在这个海洋的中心,这个世界的中心又是一个由五六个不断升高的等级台地组成的大山。人类占据着底层并居住在其中,中间层则供着守护神,顶上是众神的27个天国。印度人因此相信众神灵都住在山上或岩洞里。这一认识与信念致使他们要在大地上为众神灵建造一个临时的住所,可以称之为山丘式的庙宇建筑(mound)或洞窟(womb)的石窟建筑。
    • 杨旭彪
    • 摘要: 在印度教神庙建筑史上,象岛印度教岩凿神庙是里程碑式的一组石窟建筑。多石的自然环境是开凿象岛印度教岩凿神庙的客观条件,其营造者和开凿年代未有定论,建筑史家和艺术史家的意见始终徘徊在康坎孔雀王朝和卡拉丘里王朝之间。所有雕刻都是以大神湿婆的家族成员为主题,象岛印度教岩凿神庙第一窟因此被称为“湿婆之家”。象岛印度教岩凿神庙第一窟的主要建筑特点是十字形平面,整体构造分为主窟、庭院、翼窟三个部分,三个窟口,深受佛教石窟的影响。
    • 摘要: 2021年4月12日,印度哈里瓦尔,大批民众在恒河内沐浴,庆祝“大壶节”。“大壶节”被认为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宗教庆典之一,每隔12年举行一次。这场庆典估计吸引多达1亿至1.5亿印度教信徒前往恒河沿岸城市。
    • 邓晨
    • 摘要: 阿米尔·汗、已逝的《少年派》主演伊尔凡·汗、被称为“宝莱坞女王”的卡琳娜·卡普,皆是跨宗教婚姻的实例。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在全国执政之后,党内鹰派积极推进印度教沙文主义,而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也一再恶化。2019年年底,印度颁发新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基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教信徒遭受迫害,把印度设定为印度教信徒的祖国,特别强调提供庇护给印度教信徒。
    • 摘要: 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是冈底斯山主峰,被众多奇峰环抱,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也是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古耆那教公认的神山。它的冠顶冰雪覆盖,晶萤洁白,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质地坚硬的水纹理岩层构成金字塔式的阶梯如一条巨龙卧在广阔的巴嘎平原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