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77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2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527643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全国民族医、中医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学术论坛、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文献由221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润晖、石太新、马静瑶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2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27643 占比:99.86%

总计:528383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文趋势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研究学者

  • 吴润晖
  • 石太新
  • 马静瑶
  • 李培岭
  • 赵东菊
  • 肖爱菊
  • 胡晓梅
  • 陈信义
  • 陈振萍
  • 丁晓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雅琴; 黄伟
    • 摘要: 细胞自噬是一种自我消化现象,广泛存在于细胞生命活动中,在细胞生理或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噬不足和自噬过度都会导致机体发生病变,包括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参与T、B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以及B细胞存活的机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膜蛋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最终导致血小板减少,而T、B淋巴细胞免疫失衡及巨核细胞功能障碍是ITP发生的主要机制。本文对细胞自噬在ITP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ITP的新型自噬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 叶铁真
    • 摘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病情较轻者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病情较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对生命造成威胁。ITP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使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本文对儿童原发性ITP的治疗决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 王偲; 景春梅; 刘茜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在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20例(ITP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20例(AA组)、急性白血病(AL)患儿20例(AL组)、健康儿童2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小板相关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IPF等。比较各组研究对象IPF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PF在ITP与各组疾病鉴别中的价值。结果ITP组、AA组、AL组患儿Plt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PF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患儿IPF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A组、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IPF临界值取5.80%时鉴别诊断ITP与AA曲线下面积为0.995,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当IPF临界值取5.70%时鉴别诊断ITP与AA曲线下面积为0.995,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结论血液分析仪检测IPF在鉴别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李靖
    • 摘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简称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属于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进而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等症状。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又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总体来说,在规范化治疗下,80%的病例在诊断后1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仅约20%左右的患儿病程持续1年以上,转变为慢性ITP。但对出血的恐惧、不良反应的担忧,让一些家长常常反复频繁带孩子就诊,盲目追求血小板数值,由此导致的不规范甚至过度治疗经常可见。本期编辑部走访了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秀珍,请陈主任谈谈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 仲晓玲; 吴文静
    • 摘要: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ITP患者作为ITP组和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Th17、Treg细胞比例的测定,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的测定,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ITP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分别为(2.51±0.87)%、(88.41±21.57)μg/L,高于对照组的(0.89±0.22)%、(49.12±6.23)μg/L(P<0.05);Treg细胞比例和IL-10水平分别为(3.68±1.12)%、(19.14±4.36)μg/L,低于对照组的(6.42±1.32)%、(24.58±4.12)μg/L(P<0.05);Th17/Treg比值、IL-17/IL-10比值分别为(0.68±0.18)、(4.62±1.51),高于对照组的(0.14±0.04)、(2.00±0.62)(P<0.05)。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IL-10水平呈正相关(r=0.823、0.744),而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17呈负相关(r=-0.881、-0.743)。结论:Th17/Treg失衡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
    • 宋英; 胡晓梅; 张姗姗; 吕妍; 孙妍; 全日城
    • 摘要: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乏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治疗不离治血、治气、治火。文章基于血气火关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探讨。通过回顾文献,分析其“从气论治”理论依据;从辨病辨证角度,阐述“从气论治”临证思路及其机制。发现血气火3者关系密切,相互承载转化制约;“从气论治”主要分为气之不及与气之太过,治以益气固表、益气生血、益气摄血、温阳益气、补气祛阴火、行气化瘀及清气降火等;“气”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从气论治”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 宋滨阳; 孙健; 朱杰; 王娇; 李伟平; 陈雪瑜; 慕俐君
    • 摘要: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作用。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20例ITP患者的外周血,患者中位年龄53.5(16.0~87.0)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首先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者CD19^(+)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19^(+)CD27^(+)记忆B淋巴细胞、CD19^(+)CD24^(+)CD38^(+)调节B淋巴细胞比例异同;用不同浓度(2、4、6 mg·mL^(-1))槐耳清膏处理B淋巴细胞株,应用CCK-8检测槐耳清膏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槐耳清膏处理外周血72 h后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ITP患者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中药槐耳清膏能够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ITP患者记忆性B淋巴细胞及调节B淋巴细胞。结论:中药槐耳清膏能抑制ITP患者B淋巴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周茉; 邵钰; 单学赟; 王品; 孙乃同
    • 摘要: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用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39例难治性ITP患者分为试验组16例(接受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治疗)和对照组23例(使用环孢素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9个月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7%,试验组为8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4.78%,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能够提高难治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治疗依从性高。
    • 张天天; 陈秀珍; 戴启刚
    • 摘要: 总结全国名中医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经验。汪老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该病病位在血分,有标本虚实之分。虽病因复杂,但临证可辨为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治疗原则大致分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温补脾肾填精益髓,养血活血化瘀,固表防感调免疫,并随证加减施治,同时善用肿节风、仙鹤草等以提升血小板,临床疗效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