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2660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生物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26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和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暨消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等;免疫共沉淀的相关文献由123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旦、刘北忠、王翀等。

免疫共沉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2660 占比:99.63%

总计:62891篇

免疫共沉淀—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王苗利; 薛瑞雪; 张月; 蔺晓月; 李玉杰; 邢林林; 孔祥华; 王贵升
    • 摘要: 本研究前期发现核内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2能够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为进一步探究该蛋白抑制流感病毒机制,本研究通过过表达hnRNP H2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hnRNP H2对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影响,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检测hnRNP H2与流感病毒RNA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过表达hnRNP H2能够显著抑制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hnRNP H2能够与流感病毒m RNA和v RNA发生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hnRNP H2可能通过与流感病毒RNA结合抑制核酸出核发挥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作用。
    • 刘迁; 于华裔; 沈颖; 王婉怡; 王林林; 韩晓东
    • 摘要: 目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结肠癌细胞中与裸角质层同源蛋白1(naked cuticle homolog 1,NKD1)相互结合的蛋白质,从而进一步了解NKD1。方法:以结肠癌细胞SW480的cDNA为模板,克隆NKD1基因,并将其成功构建在pGBKT7诱饵载体上。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结肠癌SW480细胞文库进行筛选。结果:初步筛选获得13个阳性克隆菌株。经测序,在数据库中BLAST比对后,共确定为8种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片段。回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8种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均能够激活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His3、Ade2和LacZ报告基因。这8种不同基因中的4种基因编码的蛋白片段为YWHA蛋白家族成员,其中2种都是编码YWHAE蛋白片段。在结肠癌HCT116细胞中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NKD1与YWHAE在结肠癌细胞中可以相互结合。结论:结肠癌细胞中,证实YWHAE是NKD1结合蛋白质,通过调控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调控结肠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
    • 刘烜汋; 王莹莹; 樊馨蔓; 王芳; 徐安定; 徐晓红
    • 摘要: 目的:筛选氧化应激状态下CHCHD2(coiled-coil-helix-coiled-coil-helix domain-containing 2)的互作蛋白,以期挖掘出CHCHD2保护神经细胞对抗氧化应激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分别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中转染含有Flag标签的对照质粒及CHCHD2过表达质粒,用100μmol/L过氧化叔丁醇(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或蒸馏水处理24 h后,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的方法富集各组细胞中与CHCHD2相结合的蛋白,SDS-PAGE跑浓缩胶,切取条带,胶内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分析、数据库检索及生物信息分析,筛选与CHCHD2互作的蛋白,并对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CHCHD2具有保护SH-SY5Y细胞对抗TBHP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作用;(2)CoIP-MS结果提示,不同于生理状态,在氧化应激状态下共有64个蛋白是与CHCHD2互作的特有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3)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我们发现氧化应激状态下特有DEPs主要在外泌体和细胞浆中发挥作用,参与蛋白翻译及翻译起始等生物过程,在蛋白及poly(A)RNA结合方面发挥分子功能,并参与糖代谢过程;(4)DEPs还参与了负性调控活性氧生物合成过程和对过氧化氢的反应等抗氧化应激相关生物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TRAP1)和热休克蛋白家族D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D member1,HSPD1)是抗氧化应激过程中重要的候选蛋白;(5)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我们发现在氧化应激状态下特异性存在3个蛋白[Y盒结合蛋白1(Y-box-binding protein 1,YBX1)、含TCP1分子伴侣亚基6A(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 subunit 6A,CCT6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装配因子4同源物(cytochrome C oxidase assembly factor 4 homolog,COA4)]与CHCHD2有直接相互作用,也是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蛋白。结论:利用CoIP-MS法成功筛选出生理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下CHCHD2的互作蛋白,并挖掘出与其抗氧化应激过程密切相关的2个候选蛋白(TRAP1和HSPD1)及另外3个与其直接作用的候选蛋白(YBX1、CCT6A和COA4),为进一步深入探索CHCHD2抗氧化应激作用中的生物过程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鲁月; 罗婧; 颜璐; 吴宇; 郑煜芳
    • 摘要: 泛素化是泛素分子在系列特殊酶作用下,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该过程参与细胞周期、基因表达、信号传递等几乎一切生命活动的调控,近年来成为开发新药物的新靶点。泛素化研究中,确定E3泛素连接酶和其特异性底物之间的作用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探索底物蛋白翻译后修饰命运,对于研究E3泛素酶的修饰类型具有指示性的作用。E3D泛素连接酶基因(UBE3D)在人和小鼠中相对保守,小鼠中UBE3D纯合敲除致死,提示UBE3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用了酵母双杂交(Y2H)、亲和纯化质谱(AP-MS)及免疫共沉淀(Co-IP)3种方法,筛选出了UBE3D的候选底物切割与聚腺苷酸化因子3(CPSF3).研究中发现,过表达UBE3D可以显著上调CPSF3的蛋白表达水平,敲低UBE3D可以显著下调CPSF3蛋白的表达水平,揭示UBE3D具有稳定CPSF3的作用。细胞外源泛素化实验表明,过表达UBE3D不会改变CPSF3的蛋白泛素化水平,提示UBE3D对CPSF3的泛素化修饰可能不同于常规E3泛素连接酶。CPSF3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对于mRNA的成熟和基因表达至关重要。因此,UBE3D可能通过稳定CPSF3对胚胎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 纪伟霞; 胡传活; 马祺琦; 何芝凤; 黄芳; 汪燕玲
    • 摘要: PTD-FNK蛋白是人工形成的重组蛋白质,已被证明在细胞凋亡、精子冷冻保存过程中对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虽然在实践中应用普遍,但国内未见其机理分析和通过蛋白结合参与调控的报道。结合Protparam、ProtScale等相关在线软件预测和分析PTD-FNK蛋白的理化性质、亲水性、二、三级结构等;分离培养猪睾丸支持细胞,采用HISpulldown技术拉下PTD-FNK未知的互作蛋白,得到的数据用UniProt数据库对比。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PTDFNK蛋白编码2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33.195ku,分子式为C_(1456)H_(2225)N_(437)O_(439)S_(10);该蛋白含有PKC、PKA特异性磷酸化的结合位点。得到的互作蛋白有葡萄糖调节蛋白78、波形蛋白-1、组蛋白等。预测PTD-FNK蛋白可能通过PKA、PKC特异性磷酸化结合位点或者与蛋白互作的方式参与细胞凋亡、精子发生等过程。
    • 潘剑; 张瑶尧; 覃秋红; 陈承晓; 黄天明; 黄荣师; 罗国容
    • 摘要: 目的:鉴定肝癌相关抗原KTN1相互作用蛋白,旨在筛选出与KTN1相结合的重要蛋白,为进一步研究KTN1在肝细胞癌(HCC)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HCC细胞株Huh7、HepG2和正常肝细胞株WRL68为实验对象。RIPA法提取各组细胞的总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蛋白质提取效果,Co-IP实验下拉KTN1蛋白结合蛋白并用Western blotting和蛋白质银染鉴定下拉效果。利用label-free技术对下拉蛋白质进行鉴定,采用ProteinPilot软件分析质谱的结果,采用Skyline软件对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富集的蛋白质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3种细胞的蛋白条带清晰可见。Western blotting和蛋白质银染鉴定Co-IP实验下拉的蛋白中可见KTN1蛋白条带,各组Co-IP富集后均可见10个以上的条带,而阴性对照IgG的泳道则没有蛋白条带或者极少的蛋白条带。Label-free技术共鉴定出29种KTN1结合蛋白,其中H2B1L、IGHG2、VSXL2、RS18、H32、SHRM3、CALL5、SIK3等8种蛋白仅在HCC细胞系Huh7样本中检出。GO分析显示Huh7细胞株中下拉20种KTN1结合蛋白富集于14个生物过程、11个细胞组分和7种分子功能。KEGG通路注释显示这20种蛋白主要富集于Alcoholism和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两个通路。结论:在肝细胞癌株Huh7中鉴定出了20种KTN1蛋白结合蛋白,其中H2B1L、IGHG2、VSXL2可能共同参与了KTN1在HCC中的生物学作用。
    • 马慧玲; 任俊铮; 赵梦娇; 姜波; 薛瑞雪; 王敏; 汪洋; 陈静
    • 摘要: 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核内复制时会存在大量的病毒RNA,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核内会存在相关的蛋白来参与流感病毒复制。为了探讨不均一性核糖蛋白F(hnRNP)抑制流感病毒复制的机理,研究在细胞内过表达hnRNP F蛋白,结果出现流感病毒复制被抑制的现象,免疫共沉淀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证实了hnRNP F通过与流感病毒RNA结合抑制核酸出核,发挥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作用。说明hnRNP F蛋白可能通过与流感病毒的RNA结合而阻止核酸出核来发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 张林; 侯艳红; 李湘辉; 杨汨; 张健
    • 摘要: 目的 我们前期通过串联亲和偶联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地筛选出胃癌细胞SGC7901中与TXNDC5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这些蛋白质中除去功能意义较为明确的蛋白,TXNIP、PRDX2、PDCD4和ADIPOR1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但其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TXNDC5蛋白与上述蛋白的关键相互作用。方法 以pcDNA3.1为基础构建pcDNA3.1-TXNDC5真核表达载体,并以此载体瞬时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XNDC5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法验证TXNDC5高表达细胞系中其与TXNIP、PRDX2、PDCD4、ADIPOR1的相互作用。取人胃腺癌新鲜手术标本提取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XNDC5蛋白表达,选取确认为TXNDC5高表达的胃癌组织总蛋白采用Co-IP验证TXNDC5与TXNIP、PRDX2、PDCD4、ADIPOR1的相互作用。结果 通过Co-IP法验证,TXNDC5高表达胃癌细胞系中,TXNDC5与TXNIP、PRDX2、PDCD4存在相互作用;TXNDC5高表达胃癌组织中,TXNDC5与TXNIP、PDCD4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本研究通过Co-IP技术成功地验证了胃癌细胞和组织中TXNDC5与TXNIP、PDCD4存在相互作用,提示TXNDC5在胃癌中的促癌分子机制可能通过与TXNIP和PDCD4相互作用影响其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 马梦楚; 任媛媛; 刘欣
    • 摘要: 目的:解析肺腺癌中PR结构域锌指蛋白5(PRDM5)发挥抑癌功能的分子机制,寻找与PRDM5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方法: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检测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H1299中PRDM5与核小体重塑和去乙酰化酶复合物(NuRD复合物)各组分之间内源性结合。构建含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HDAC1、pGEX-4T-1-MTA1、pGEX-4T-1-MTA2以及带有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RDM5。将上述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BL21中诱导融合蛋白成功表达并纯化相应的蛋白。GST-pull down体外实验检测PRDM5与NuRD复合物直接结合的组分。结果: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H1299中证实PRDM5与NuRD复合物多个主要组分CHD3、CHD4、MTA1/2、HDAC1/2、RbAp46/48、MBD2/3间存在内源性结合。体外GST-pull down实验证实PRDM5与NuRD复合物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转移相关蛋白1(MTA1)和转移相关蛋白2(MTA2)组分存在直接结合。结论:肺腺癌细胞中PRDM5与NuRD复合物存在相互作用。
    • 寇永杰; 李瑞; 郑亚东; 夏天奇; 时恒枝; 王璞; 杨兴; 孙晓林
    • 摘要: 目的通过扩增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RNA结合蛋白28(RBP28)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RBP28蛋白,探索多房棘球绦虫RBP28的分子特征。方法根据WormBase数据库RBP28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RBP28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RBP28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检测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并通过免疫荧光观察RBP28在多房棘球蚴及其细胞中的分布;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获得与RBP28互作的蛋白沉淀产物后,对二者进行蛋白银染和质谱鉴定。结果RBP28编码基因大小约为1245bp;重组RBP28相对分子质量约为M_(r)5000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重组蛋白RBP28及多房棘球蚴全蛋白中的天然RBP28蛋白,但与猪带绦虫、泡状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无明显的抗原交叉反应;免疫荧光定位表明,RBP28主要分布在多房棘球蚴的生发层,在多房棘球蚴细胞则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对银染和质谱鉴定结果比较分析,获得了7种可能与RBP28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论本研究确定了RBP28蛋白编码基因的大小、分子量及其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定位,发现RBP28主要分布在多房棘球蚴的生发层,并利用质谱鉴定获得了7种与RBP28有互相作用的蛋白质,为研究多房棘球绦虫病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