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皮木瓜

光皮木瓜

光皮木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园艺、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0083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中成药、海峡药学、中国天然药物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中日传统食品创新论坛暨第八届中日酿造/食品/营养/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四川省营养学会学术年会、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等;光皮木瓜的相关文献由336位作者贡献,包括岳华峰、李相宽、杨绍彬等。

光皮木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0838 占比:99.96%

总计:300968篇

光皮木瓜—发文趋势图

光皮木瓜

-研究学者

  • 岳华峰
  • 李相宽
  • 杨绍彬
  • 刘国顺
  • 杨超伟
  • 翟文俊
  • 刘希涛
  • 张继山
  • 李慧芸
  • 段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建真; 敖志辉; 陈彬; 笈文娜; 吕圭源
    •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指纹图谱鉴别木瓜、酒木瓜、光皮木瓜。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1%冰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283 nm。结果 10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有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木瓜与酒木瓜的相似度大于0.9,木瓜与光皮木瓜的相似度为0.6。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木瓜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 巨浩羽; 赵士豪; 赵海燕; 张卫鹏; 肖红伟
    • 摘要: 目的:提高光皮木瓜干燥效率和品质。方法:以光皮木瓜为试验原料,选取干燥温度(50,60,70°C)、真空时间(5,10,15,20 min)和常压时间(2,4,8 min)为影响因素,以干燥时间、复水比、维生素C含量、总黄酮含量、微观结构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干燥温度、真空时间和常压时间对光皮木瓜的干燥时间影响显著(P<0.05),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6.0448×10^(-10)~12.0086×10^(-10) m^(2)/s,且D_(eff)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P神经网络模型由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常压时间和真空时间4个输入神经元、7个隐含层和含水率1个输出神经元构成。当干燥温度为65°C、常压时间为3 min、真空时间为12 min时,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最大误差为4.77%。光皮木瓜的复水性随干燥温度的提高而降低,随常压时间和真空时间的延长而先升高后降低;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随干燥温度、常压时间和真空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当干燥温度为70°C时,物料表面因大量失水而导致结壳硬化,水分迁移孔道坍塌堵塞;当干燥温度为50°C时,物料表面呈蜂窝状多孔结构,有助于水分扩散迁移。结论:真空脉动干燥光皮木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60°C、真空时间10 min、常压时间4 min,该条件下干燥时间12.1 h、复水比6.28±0.05、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1.26±0.74)×10^(-2),(19.27±0.33)mg/g,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光皮木瓜的真空脉动干燥过程。
    • 孟现星; 张芳; 寇莹; 孙安霞; 花俊丽; 纪桢
    • 摘要: 成熟的光皮木瓜具有非常浓郁的果香,为考察其作为香精香料的潜力,以乙醇为溶剂用回流法对光皮木瓜皮中精油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分子结构进行鉴定,并通过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其抗氧化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光皮木瓜皮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木瓜皮/乙醇料液比为1∶60 g/mL,提取时间为4 h,果皮粉碎为粉末,在此条件下精油的提取率为4.1%;在精油中鉴定出50个化合物,其中以酯类和烯烃类为主,主要香气成分为苯甲酸乙酯、DL-苹果酸二乙酯和苯甲醛;精油浓度为800 mg/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3.73%,浓度为1000 mg/L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61.48%,相同条件下维生素C的清除率分别为93.45%和78.12%。光皮木瓜皮精油不仅香气成分含量高,而且还具有一定抗氧化效果,可作为化妆品、食品添加香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张超; 张巧花; 赵思远; 韩雪; 陈芳
    • 摘要: 为改良传统木瓜果酒酿造工艺,提升木瓜果酒的品质,利用光皮木瓜酶解液和荞麦糖化液为混合原料,以酒精度、总黄酮含量以及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木瓜荞麦果酒酿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荞麦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4°Bx、酵母接种量0.5%、发酵温度22°C、木瓜酶解液:荞麦糖化液质量比为1∶2、主发酵时间14 d。在此优化条件下,木瓜荞麦果酒液的酒精度为17.8%vol、总黄酮含量为0.54 mg/mL、总酸含量为3.78 g/L、总糖含量为24.31 g/L、还原糖含量为4.32 g/L,酒体色泽金黄、澄清透亮、香醇净爽,符合果酒品质要求。
    • 葛含静
    • 摘要: 目的 优化水热法提取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分析光皮木瓜不溶性多糖的组成和结构.方法 光皮木瓜样品经水热法提取、抽滤、冲洗,浓缩等操作,分别得到不溶性多糖、醇沉多糖和醇溶多糖,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不溶性多糖的组成和结构.结果 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50°C/45 min,料液比1:10(g/mL);温度对水热法提取效果影响较大,适当升高温度、延长提取时间和减少料液比有利于多糖提取;高温虽能促进半纤维素溶解,但无法使木质素和木聚糖降解;不同温度提取的光皮木不溶性多糖的结构相似;水热法提取光皮木瓜多糖不会导致多糖的功能性基团变化,只改变多糖的化学组成.结论 该研究可为光皮木瓜多糖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杨旭
    • 摘要: 以新鲜的光皮木瓜为原料,将取汁后的果渣经酶解、打浆后再利用,来提高果汁的感官品质.通过正交试验对果渣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浑浊型果汁配方.结果表明,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按质量比1:1混合添加,添加量0.022 g/L,于pH 4.0、35°C条件下酶解60 min,出汁率可达(28.45±0.62)%;果渣酶解打浆后,浆液添加量为7%,将白砂糖与果葡糖浆按质量比1:3、总添加量1.6 g/L进行调配,可明显改善果汁口感.
    • 杨旭
    • 摘要: 浑浊型光皮木瓜果汁中由于不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对产品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新鲜光皮木瓜为原料,研究了取汁方式、不同稳定剂和杀菌方式对果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打浆取汁的不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6.56±1.27)%,显著高于压榨法,更有利于产品香气、营养成分等的保留;黄原胶、瓜尔豆胶、结冷胶最适复配添加量分别为0.02%、0.02%、0.10%时,果汁的加权稳定性最高,其中黏度值为(23.55±0.78) mPa·s,悬浮稳定性为(94.19±0.91)%;果汁经高温短时杀菌(121°C/0.1 MPa/30 s),贮藏期40 d以内果汁菌落总数均低于限值(2 lg CFU/mL),悬浮稳定性保持至(65.17±0.83)%,显著高于巴氏杀菌,感官品质处于较好的水平(感官评分>8).该研究为提高果汁在加工与贮藏中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 吕亭亭; 秦召; 刘华敏; 马宇翔; 王守涛; 郑永战; 汪学德
    • 摘要: 以光皮木瓜为原料,采用水、50%乙醇、60%丙酮提取光皮木瓜原花青素.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3种原花青素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同时采用Schaal加速氧化的方法考察其对3种不同饱和度油脂(花生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原花青素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主要由原花青素高聚体和低聚体组成,其中高聚体含量均在90%以上,低聚体以原花青素二聚体为主.在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原花青素提取物均能有效延缓油脂的氧化.在花生油中,与空白样品相比,水提取物能够使油脂过氧化值下降33.00%,显著高于乙醇提取物(18.66%)和丙酮提取物(9.15%).在葵花籽油和亚麻籽油中,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油脂氧化的抑制能力相似且强于水提取物.光皮木瓜原花青素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用于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 董金刚; 申强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曹州光皮木瓜的生物学特性、观赏价值,总结了种子收集、层积处理、整地、播种、苗木田间管理、嫩枝劈接、"T"芽接等苗木培育技术和管理技术.
    • 李孟; 张志广; 石静亚; 张靖柯; 吕锦锦; 郑晓珂; 冯卫生
    • 摘要: 目的 研究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ODS、硅胶等柱填料并结合半制备液相等柱色谱技术对光皮木瓜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光皮木瓜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ssaendoside X(1)、stroside A(2)、(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3)、(+)-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4)、(-)-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5)、lyonire-sinol(6)、rel-(7R,8S)-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9-β-D-glucopyranoside (7),其中化合物1和2为酚苷类化合物,化合物3~7为木脂素类化合物.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