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专业
信息类专业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6715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才智、无线互联科技、出国与就业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浙江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教育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年会等;信息类专业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兰红、刘泉、吕锋等。
信息类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6715篇
占比:99.95%
总计:316874篇
信息类专业
-研究学者
- 兰红
- 刘泉
- 吕锋
- 景鹏
- 曹以龙
- 李淑芝
- 江友华
- 于慧敏
- 于茜
- 余磊
- 卢菁
- 吴俊帆
- 吴皓莹
- 唐忠
- 夏劲松
- 宋万干
- 宋瑾钰
- 屈喜龙
- 巫群珍
- 张烈平
- 张芳
- 张银南
- 彭敦陆
- 李忠
- 杜云明
- 杨冬晓
- 杨松涛
- 欧阳群波
- 殷云霞
- 燕丽红
- 狄明
- 王元茂
- 王文娟
- 王春茹
- 王爱玲
- 罗朝盛
- 胡庆
- 舒挺
- 艾莉萍
- 荆德刚
- 葛艳
- 袁励红
- 袁红春
- 裴青燕
- 邹佩
- 陈俊杰
- 陈昕
- 陈维兴
- 霍丽娟
- 霍欢
-
-
周慧;
魏霖静;
赵霞;
韩俊英;
刘立群
-
-
摘要: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反思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校企共培"视野下农业院校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
景鹏;
李擎;
彭开香
-
-
摘要:
在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发挥课程的育人效果,开展好课程思政工作。以自动化专业课为例,在目前市面流行的专业课教材中,概论部分和习题、例题中反映我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成果和科学大家的内容相对不足,个别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需通过加强党建、完善教材、丰富素材、接触社会,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育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自信、了解社会发展,从而提升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基于此,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之间要形成育人合力,充分整理和挖掘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方面的素材,抓好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点,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要求的思政工作体系,为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对我国综合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
-
徐伟;
张晓峰
-
-
摘要:
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培育学生劳动意识,增长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往往只是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课程的作用,阐述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思想,总结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经验,为进一步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
-
杨维明;
熊琳;
孙斌;
张玮
-
-
摘要: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满足大数据时代要求的问题,以信息类专业为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与实践。将职业素质类课程纳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通过搭建ICT和大数据产教融合实践创新平台,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导师,弥补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师资力量的不足;通过开展面向大数据应用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
-
史振华
-
-
摘要: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为基本建设单位,对接Web前端开发、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分析1+X证书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落实1+X证书总体设计思路,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校企合作创新、规范制度树立方面介绍1+X证书制度下高职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最后提出思考与展望。
-
-
贾燕;
江畅;
李文梅;
苗立志
-
-
摘要:
文章阐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信息类专业空间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结合当前流行且有效的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新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介绍新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案例,探讨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等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和推广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参考。
-
-
齐海涛;
邱玉婷;
赵雷;
孙英蛟;
史成坤
-
-
摘要:
工程认知与训练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信息大类本科学生的实践类工程基础必修课,也是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该课程作为跨校区工程训练课程的试点课程,突破传统金工实习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学院路校区前沿理论讲解结合沙河校区远程全景视频实践直播,代替原有的沙河校区高频次分散型现场讲解;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将认知知识前沿化、训练载体复杂化,增大先进制造技术的比重,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大工程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进一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实践基础。
-
-
周向军
-
-
摘要: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高职院校都希望通过推进专创融合提高教育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但目前专创融合教育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一)专创融合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生产实践脱节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不懂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师不懂专业的情况,使得学生不能将自己的专业和创新创业很好地连接起来,学生更缺乏身边的榜样和实践案例借鉴,所以学生只能停留在意识层面,不敢也不会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中。
-
-
黄侃;
刘群
-
-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现状,归纳出当前1+X证书制度下高职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企业参与程度不够、“1”与“X”教育融合度不高、具备“培践开”能力的师资缺乏等三个突出问题,提出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更高水平产教融合、更高水平师资和更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协同推进“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1+X证书实施的实践,总结提出“融标准: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融规范:基地共建、师资共培”、“融项目:就业共推、竞赛共训”“三融六共”1+X证书实施路径。
-
-
孙中廷
-
-
摘要:
在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单一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探索在“1+X”证书制度下培训信息类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方法,同时对其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文章从“1+X”证书项目嵌入、课程内容匹配、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优化、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对当前“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思路,从职业规划、专业实践、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信息类人才培养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