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702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中外交流、考试周刊、田径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市第十二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等;体育品德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秀明、冯凯杰、吕万刚等。

体育品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702 占比:99.10%

总计:16854篇

体育品德—发文趋势图

体育品德

-研究学者

  • 于秀明
  • 冯凯杰
  • 吕万刚
  • 季彦霞
  • 尹志华
  • 张小瑜
  • 徐庆涛
  • 王鑫
  • 赵明
  • 邵晗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项敏玉
    • 摘要: 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及其他体育竞赛中所表现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关键部分,是培养初中生体育品德的重要路径,依托体育活动培养初中生体育品德是初中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体育品德培养现状,进一步探究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体育品德培养策略,充分发挥初中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体育品德
    • 陈北
    • 摘要: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和实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其中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学生的“运动能力”素养比较关注,然而,笔者在对新入职老师的“入格课”观察中,发现他们的课程理想与课堂现实之间总存在较大差距。
    • 王建; 张加林
    • 摘要: 运用访谈法收集了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品德的相关资料,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我国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体育品德培养失范出现了悬置化、表面化、偏离化的现象。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体育品德培养失范的影响因素是:学校对体育选项课培养体育品德的支持条件不足、有些高中体育教师培养体育品德的素养不高并存在认知偏差、有些高中生对体育品德的认知不足以及在体育选项课中对体育品德的体验不足、培养体育品德的理论体系不完善。结合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体育品德培养失范的成因机制,主要包括:1)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品德的认知偏差会直接导致体育品德培养失范。2)学校培养体育品德的支持条件不足会间接导致体育品德培养失范。3)高中生对体育品德和运动项目的情感体验不足会产生体育品德培养失范现象。基于以上成因提出在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品德的建议。
    • 黄玮
    • 摘要: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工作中,教师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养成,这对推进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以篮球教学设计为例,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案例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在对体育教学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特别是学生体育品德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 赵乐
    •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特色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者在公共体育课程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 王晓虹
    • 摘要: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能为其将来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高中新课标中定义的体育品德在我国一些世界冠军运动员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并且我国部分世界冠军运动员体现出的一些体育品德与高中新课标中定义的体育品德有着思想渊源关联。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基于对我国多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认为在高中生体育课堂上应加强体育品德培养,并通过探讨高中新课标中界定的体育品德与我国部分世界冠军运动员体现出的体育品德的同源性,得出体育品德教学评价启示,以期有助于体育教师进一步理解体育品德以及对其进行课堂的教学评价有所启发。
    • 崔龙珠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现实困境及教学建议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育品德培养现实困境包括体育品德教育目标的泛化、体育教师缺乏对于体育德育的深度认识、难以对体育德育进行评价、忽视学生在体育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几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明确体育德育目标,优化体育课程设计,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夯实德育基础建设、建立德育评价体系、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 杨秋实
    • 摘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课程,在课程育人方面有其自身的意义支撑和实施策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 曹建
    • 摘要: 德与体的共生并不是道德与体育的共生,而是“体育”中品德与身体的共生,共长。德体共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下,身体的发展与品德的养成的相互促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德体共生追求学生身心的统一协调发展,德与体浑然一身,也就成就了一个大写的“人”。
    • 陈欣
    • 摘要: 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培育的重要标准,体育品德的培养是德育与体育互融互促的客观要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体育品德是立德树人目标在体育学科中的体现,同时也是学科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要重视体育品德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德育目标的强化与实践。文章从良好的体育礼仪、意志品质、团队意识、竞技精神四个方面探讨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