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特性
传动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51252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农机化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三届特种车辆全电化技术发展论坛、2013年MSC50周年庆典暨中国区用户大会、2012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等;传动特性的相关文献由41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泰和、王洪欣、周新涛等。
传动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1252篇
占比:99.91%
总计:151392篇
传动特性
-研究学者
- 杨泰和
- 王洪欣
- 周新涛
- 张靖
- 朱忠刚
- 于亮
- 倪向东
- 刘孟楠
- 刘庆超
- 刘永平
- 刘海燕
- 吕鹏程
- 吴仁智
- 周令华
- 周良泽
- 孔繁余
- 崔亚辉
- 崔岚岚
- 崔建中
- 崔立春
- 张先俊
- 张成龙
- 张淳
- 张蕴
- 彭晓康
- 徐正东
- 徐立友
- 戴一帆
- 戴桂月
- 曾华洁
- 朱中喜
- 李佳雯
- 李保平
- 李凯
- 李吉爽
- 李圣怡
- 李建国
- 李忠
- 李波
- 杨军
- 杨平
- 林哲辉
- 林浩辉
- 柴海棣
- 武潺
- 汪家琼
- 王东超
- 王国斌
- 王桢
- 王穗
-
-
鲁强;
高志峰;
钟小兵;
戴军;
黄秋;
胡绍云
-
-
摘要:
为分析有限转角钢带系统的传动特性以及预紧张力对其输出特性的影响,建立有限转角钢带传动系统的蠕滑率和传动比数学模型,开展有限转角钢带蠕滑率和传动比的影响因素研究。在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钢带预紧张力计算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和物理样机实验开展预紧张力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带厚度、翻滚角、翻滚角速度与钢带传动速度比、横向位移以及摩擦轮半径是钢带蠕滑率和传动比的主要影响因素;预紧张力越大,钢带系统的输出转角偏差越小,系统输出精度越高且传动越平稳;当预紧力为11 N时,系统超调量为40%,输出角度误差为6.4%;当预紧力增加到84 N时,超调量减小到1%,输出响应时间减小为原来的20%,且输出角度误差减小到1.4%;蠕滑率、传动比和预紧张力的数学模型可为有限转角钢带传动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有效参考。
-
-
李光耀;
张明柱;
韩建刚;
王建华
-
-
摘要:
提出一种拖拉机用机电复合无级变速器方案(Electromechanical Compoun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EMCVT),将发动机动力分流为两路,机械路高效传动大功率,电机路实现无级变速,二路通过双行星排汇流完成高效无级变速传动。分析了传动系统的速比特性、转矩特性和电功率分流特性,发现系统配备小功率电动机即能满足大功率拖拉机的无级变速传动要求。研究了效率特性,结果显示: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MCVT)相比,EMCVT的传动效率最大提高了9%,最高效率达到95.6%。对于长期满功率大负载作业的拖拉机,应用机电分流变速传动,无需配备大容量电池和大功率电动机,能够改善拖拉机的结构布局。研究为拖拉机无级变速传动提供了一类高效率、高集成度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
-
徐鹏;
任春平;
张丹
-
-
摘要:
随着我国煤炭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剧,对薄煤层等复杂开采条件下的采煤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作为影响采煤机工作状态的牵引机构的传动特性尤为重要。根据薄煤层采煤机的结构特点,通过采用逆向求解方法建立驱动轮与I型销齿的啮合方程、脉动率方程,并分析其传动特性。结果表明,牵引速度脉动率峰值为4.78%,牵引力脉动率峰值为8.69%;啮合位置在圆弧处牵引速度呈非线性递减,在非圆弧处呈线性递减;牵引加速度出现双峰值。研究可为采煤机牵引机构的可靠性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对整机性能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
周洪艳;
丁颂;
邵帅;
马晟哲
-
-
摘要:
为了研究在高速工况下液黏调速离合器的摩擦副表面油槽结构对油膜流场传动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C形槽摩擦片.利用SSTk-ω湍流模型,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对C形槽和径向槽摩擦副所构成的油膜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获得其流场传动特性.研究表明,摩擦副在高速运转条件下,C形槽的温升要低于径向槽而且油槽处有明显的冷却效果,当输入转速持续提高时,C形槽的温升趋于平缓;随着输入转速的提高,C形槽所传递的转矩呈线性增长,在输入转速相同的前提下,相比于径向槽,C形槽所构成的流场不仅温升小而且可以提供更大的转矩.
-
-
校金龙;
赵金宝
-
-
摘要:
针对现有玉米秸秆还田机数字化设计中普遍采用刚性建模,无法有效体现传动系统动力学特征的问题,采用刚-柔混合建模原理对改进型中收1JHY-200C型玉米秸秆还田机进行虚拟样机创制,采用SolidWorks和ADAMS创制整机刚体和柔体虚拟样机模型;通过添加运动约束实现了刚-柔混合虚拟样机集成.设计加载程序对玉米秸秆还田机开展传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机传动系统振动幅值与甩刀轴上的冲击加载幅值相关,与冲击加载位置无关;带轮滑转率与冲击加载点个数线性相关;甩刀轴固有阻尼比导致冲击脉冲的衰减效果与冲击加载位置到甩刀轴动力输入端和自由端的轴向距离线性相关,刚-柔混合建模的虚拟样机模型能够有效体现玉米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灭茬作业中的动态特性.
-
-
蔡安江;
李文博;
刘磊;
刘立博
-
-
摘要:
针对剃齿安装误差导致剃齿加工平稳性和齿面精度降低的问题,基于剃齿加工原理建立了含安装误差的剃齿分析模型,构造新的坐标转换,推导了含安装误差引起的补偿位移量.定量研究了剃齿安装误差对传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获取剃齿加工的传动误差和传动比曲线.并应用有限元法验证了模型和理论的正确性,为提高剃齿加工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轴交角误差对传动特性的影响比中心距误差大,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轴交角误差来调整机床更有效地控制安装误差所带来的影响;随着轴交角误差绝对值增大,传动误差向负方向偏移越明显表明轴交角误差引起了较大的接触变形.
-
-
司念东;
张贵龙;
李量
-
-
摘要:
对行星式永磁体磁流变传动装置进行了传动特性分析.传动装置采用圆筒型工作结构且励磁源设置为永磁体内置式,装置内部设置有可以自由旋转的磁管套组结构,增大了装置的输出转矩能力且传动特性稳定可靠,建立模型分析MRTD装置的输出转矩值的影响因素,研制了磁流变传动装置样机,并对样机进行了调速特性和调矩特性的测试.结果 表明:该装置能有效传递扭矩,能有效调节滑差转速,通过控制内部磁场强弱进而调节输出转速大小.
-
-
马登秋;
阎昌囯;
张旭;
陈方舟;
叶振环;
付娟;
汪雪
-
-
摘要:
基于偏心误差对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系统啮合性能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介绍了不同加工工艺所得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特点,建立轴孔中心存在几何偏心的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三维模型,利用商业软件Adams建立考虑偏心误差的圆弧齿线圆柱齿轮动力学仿真模型,分别研究了主动轮存在偏心和从动轮存在偏心及主、从动轮同时存在偏心时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系统从动轮速度波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3种偏心工况下,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系统从动轮速度波动情况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偏心量对系统从动轮速度波动情况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齿轮润滑、故障诊断及齿廓修形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
-
李书苑;
刘孟楠;
徐立友
-
-
摘要:
设计了多种基于行星齿轮机构的双电机动力耦合结构方案,利用杠杆分析法得出多种动力耦合装置的定量关系,对比分析各方案的传动特性,选出两种较好的方案进行了动力匹配及参数计算。基于Simulation X搭建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传动仿真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优选出最终传动方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选型方法能有效减少耦合传动方案数量,选出的动力耦合传动方案转速及转矩性能优异,可满足电动拖拉机多工况作业需求。该项研究对行星轮系及汽车变速器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
张民杰
-
-
摘要:
为了改善液压-机械传动性能,研究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根据传动结构,分析联接特点,推理出两种特性计算公式。按照特性系数取值方法,依据25传动形式结构,确定特性求解关键变量,通过MATLAB仿真加深研究。仿真结果显示,无级传动结构调速范围较宽,适合应用于多领域车辆传动控制。
-
-
-
陈星;
苑士华;
彭增雄
- 《第三届特种车辆全电化技术发展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设计了一种用于采用双转子电机的新型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结合双转子电机的运行特点对该传动方案进行了转速、转矩以及功率流的理论分析,理论分析表明:双转子电机的内电机采用转速调节,用于优化内燃机的工作点,外电机采用转矩调节,用于适应负载转矩的变化.基于理论分析的结果,考虑了内燃机的经济性与动力性,对内、外电机的功率参数进行了匹配设计.结果显示该匹配方法的结果能够满足城市公交车辆动力性的要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