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仪式音乐

仪式音乐

仪式音乐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音乐、风俗习惯、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7764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北方音乐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东岳信仰与北京东岳庙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等;仪式音乐的相关文献由32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书峰、蒲亨强、张快彩等。

仪式音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5 占比:2.0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7764 占比:97.95%

总计:18136篇

仪式音乐—发文趋势图

仪式音乐

-研究学者

  • 赵书峰
  • 蒲亨强
  • 张快彩
  • 熊晓辉
  • 黄东阳
  • 关杰
  • 刘洁
  • 师立军
  • 李成秀
  • 杨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路英
    • 摘要: 圣节即帝王诞辰的日子,宋代将圣节定为国家重要的官定节日。在节日中,朝廷会举行大规模的宴享活动庆祝,其中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从圣节仪式概况、圣节仪式用乐及过程、圣节仪式特征及音乐特点等三个方面对圣节音乐进行探析,以期从中分析出宋代节日音乐与国家政治的密切联系。
    • 苏杭
    • 摘要: 广西桂平下冲屯炮铺陈公祠入祠晋主仪式展现了当地宗族仪式音乐的存现面貌。在晋主仪式中,可以看到由龙狮队成员呈现的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狮锣鼓表演。文章将通过陈公祖祠的历史与信仰、晋主仪式的仪程模式、晋主仪式的音乐形态模式三个方面,来呈现广西桂平仪式音乐文化模式的景观样态。
    • 邹宗容
    • 摘要: 《腊尔山巴岱仪式音乐文化研究》是一部研究苗族巴岱仪式祭祀与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著作,以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历史变迁为脉络,从分析其产生的缘由音乐的特征中探讨苗族巴岱仪式音乐蕴含的文化内涵,对研究地方文化和民族音乐学学科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根据腊尔山苗族巴岱仪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将其分为地域性——原生层、区域性——次深层和整体性——再生层的三部分进行解剖,并以纵横双视角的研究角度来解读全书。
    • 周洁
    • 摘要: 杨明康教授在谈到音乐民族志的研究时提到了两个原则,一是音乐民族志要基于充分且扎实的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二是其描述工作以个案为例的微观性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因此,笔者多次深入田野,拜访濮阳谢氏家族成员、观看仪式、采访局内人,在详尽的田野资料的基础上对其音乐活动进行详尽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音乐活动所呈现的文化内涵予以深入的探索。
    • 苏发积
    • 摘要: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梅葛”是彝族人民的一张亮丽名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间常说“彝族人生来会唱歌﹑会跳舞”,这是对彝族音乐文化的一种肯定。彝族音乐源远流长,“梅葛”正是彝族音乐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滋养着彝族人民的心房。云南省姚安县马游坪地区是史诗“梅葛”的发源地,这里的彝族人民用“梅葛”传唱着千年的历史文化,通过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薪火相传至今。彝族人民有着传统的婚恋习俗,从串姑娘房﹑蹲相伙开始,青年男女们用对唱“梅葛”恋歌的方式,一唱一和地诉说着彝家人心灵深处的悄悄话,把白天和夜晚的所思所想唱给对方。“梅葛”声声,情意侬侬,整个马游坪寨子陷入一片歌海。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梅葛”声中走来,承载着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让世人道不尽唱不完,如同涓涓细流延绵不断。
    • 关杰
    • 摘要: 现象学之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最伟大的发现,是20世纪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跳出传统哲学以主客二元模式为前提而展开的哲学思维阈限,在世界范围产生深远影响。意向性揭示了人的意识思维的独特性质和发生根源,揭示了人的意识的被给予性特质。该研究从意向性理论视域对“满族萨满祭祖仪式音乐”进行解读,诠释该仪式音乐发端的被给予性及其仪式音乐生成的背后根源。
    • 肖文朴; 王继波
    • 摘要: 空间是传统仪式结构化的重要维度,空间存在建构了仪式的边界范畴,表征着“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二元对立。从民间仪式音乐空间与信仰体系的关系看,民间信仰是仪式音乐空间生产的基础,而仪式音乐空间是民间信仰的外在性建构,符号化的仪式要素通过空间这一媒介完成地方性知识的表达。从物质样态、行为感知、文化隐喻及介质传播四个维度探究仪式音乐空间的展演基础与空间互构,能充分揭示出仪式音乐空间这一表象背后的深层秩序结构和意义生成。
    • 熊晓辉
    • 摘要: 从音乐的属性来看,各地区民间仪式音乐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及语言都不同,导致各地区民间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不同。但是,它们又有着相似的外表形式。以湘西苗族和土家族为例,湘西苗族巴岱仪式音乐和湘西土家族梯玛仪式音乐有着共同的巫文化基因,苗族与土家族在祭祀仪式上同样遵守巫师的法事规矩,演绎着带有浓郁色彩的歌舞,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由于这两个民族都聚居于湘鄂渝黔边邻地区,一脉相承着大自然赐予的生态环境,由此形成了诸多共同的文化特质,并因此同属于“武陵山文化圈”。如今,苗族与土家族仪式音乐文化及其音乐文化的脉络仍然保持完好,并在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的音乐差异现象及其文化认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民族音乐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 孙乐
    • 摘要: 鼓吹乐是中华礼俗文化孕育出的艺术结晶。县域鼓吹乐所代表的仪式音乐是国家礼乐、民间信仰和地域性文化的外化表现。吹鼓手作为丧葬仪式用乐的演奏者,是民间礼俗用乐的重要传播者。临朐吹鼓手这一特殊群体在本区域的民俗生活中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通过对临朐地区丧葬仪式及音乐进行阐述,将存在的这一民俗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
    • 邱丽萍; 肖艳平
    • 摘要: 谢冬节习俗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举行,一方面是为了庆祝一年以来的丰收,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嫁出去的女儿能在当天回娘家团聚,共同参与祭祖仪式,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以“互动仪式”视角对谢冬节祭祖仪式音乐进行文化分析,记录整场仪式中,祭祖仪式身份人群,即仪式参与者和组织者、表演者及围观者。同时,对仪式场中各种器乐(诸如抄锣、堂鼓、唢呐等)建构进行阐释。音声是祭祖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的存在渲染了整个仪式场域,并牵引着族人由内而外对祖先崇拜的自豪感与尊敬。这种情感力量的驱使,让客家族群在庆丰的同时不忘追宗敬祖,构建祭祖体系与宗族发展互动之社会认同关系。万隆乡谢冬节祭祖及其音乐凝结的节日文化传统与宗族依恋情结,是当地客家族群延续传统文化之重要源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