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能力
人力资源能力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人才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1462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党史文苑(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 、第十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等;人力资源能力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史经洋、孙泽厚、陈显民等。
人力资源能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1462篇
占比:99.93%
总计:121548篇
人力资源能力
-研究学者
- 史经洋
- 孙泽厚
- 陈显民
- 何培香
- 孙光友
- 李旻
- 李树超
- 秦刚
- 袁宇
- 陆迪
- 陈洪权
- LUN Di
- SHI Jing-yang
- 于广洲
- 仁宣
- 代玉美
- 兰青秀1
- 刘元芳
- 刘明辉
- 刘莹
- 初铭畅
- 周小伟
- 商红日
- 夏子
- 夏柳伟
- 夏芳
- 孙云钢
- 孙超
- 孙长虹
- 宋福刚
- 左传
- 张丽君
- 张小建
- 张左己
- 张希明
- 张建民
- 张彩虹
- 张悦
- 张晓慧
- 张荣华
- 张钦华
- 张静艳
- 彭礼定
- 徐兰英
- 徐华
- 晓光
- 曲文艳
- 曹元娣
- 曾文佳
- 李兴高
-
-
李旻;
谭晓婷
-
-
摘要:
[目的]文章基于辽宁省1242份实地调研数据,验证人力资源能力对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从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融入城市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4个维度测度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其次采用计数模型和排序模型分别验证了人力资源能力与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职业流动等级、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结果]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总体较低,其中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谋生就业能力均较低,而融入城市能力较高;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偏低,职业类型等级不高,且流动方向主要呈水平流动或不流动;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是影响职业流动频率和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越强,职业类型等级越高,越有利于向上流动.[结论]充分发挥女性农民工融入城市能力优势、提升人力资源综合能力,是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
-
曲文艳
-
-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用人优化的重要工作,其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组织之间的竞争,其核心就是人才与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因此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保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人才培养、岗位职责等多项工作均落到实处,应以人力资本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绩效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系统地进行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架构分析,同时运用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基于此,本文先进行相关概念的概述,而后侧重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对未来工作的管理方案进行阐述。
-
-
-
-
左传;
赵文娟;
蔡彦姝
-
-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态势,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政府关注的焦点.基于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省域人力资源能力概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影响人力资源能力的因素可分为数量性因子、人均支持因子、研发与产出能力因子、人口素质发展因子、人口自然增长因子和文化支持因子.其中人均支持因子的影响最不明显,数量性因子和研发与产出能力因子的差距最大.为了提高人力资源能力,各省份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优化区域间人力资源配置,科学计量投入产出效果.
-
-
-
-
-
史经洋;
孙泽厚;
陆迪
-
-
摘要:
本文以中部6省新生代农民为研究对象,从德能、智能、体能、技能、心能、意能6个方面出发,运用SPSS、Matlab等工具,结合问卷对衡量因子进行量化,用熵值法对衡量因子进行赋权,从而计算出新生代农民各个维度以及总体的人力资源能力.基于此,运用均值、标准差、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对中部6省新生代农民各个维度以及总体的人力资源能力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中部6省新生代农民人力资源能力省际、省内差距均不大;中部6省新生代农民各维度人力资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偏弱且差异性明显,而各维度人力资源能力与人力资源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中部6省新生代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各有优势和劣势.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
-
李旻
-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基于辽宁省的实地调研数据,首先,从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融入城市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分析了农村外出就业女性劳动力人力资源能力;其次,从职业流动频率与流动方向分析了农村外出就业女性劳动力职业流动现状;最后,探讨了人力资源能力对农村外出就业女性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外出就业女性劳动力人力资源能力总体比较低,四类能力中,谋生就业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均比较低,融入城市能力相对较高.职业流动频率不高,职业类型等级较低,职业流动基本处于水平流动或不流动,流动质量不高.其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是影响职业流动频率和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越强,职业流动性越小,职业类型等级越高,越有利于向上流动.充分发挥女性劳动力融入城市能力优势、重点提高谋生就业能力、提升人力资源综合能力是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
-
SHI Jing-yang;
史经洋;
LUN Di;
陆迪
- 《第十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以中部六省新生代农民为研究对象,从德能、智能、体能、技能、心能、意能六个方面出发,运用SPSS、Matlab等工具,结合问卷对衡量因子进行量化,用熵值法对衡量因子进行赋权,从而计算出新生代农民各个维度以及总体的人力资源能力.基于此,本文运用均值、标准差、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对中部六省新生代农民各个维度以及总体的人力资源能力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中部六省新生代农民人力资源能力省际、省内差距均不大;中部六省新生代农民各维度人力资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偏弱且差异性明显,而各维度人力资源能力与人力资源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中部六省新生代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各有优势和劣势.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强中部六省协调借鉴机制;构建各维度能力的促进机制;结合本省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加快经济建设,加大政策支持。
-
-
夏芳;
王雅林
- 《第六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首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视角出发,在深入剖析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农村转移劳动力4方面的转型。然后,分析并借鉴已有相关理论,指出其缺陷。最后,从现实社会背景和已有相关理论这两个方面共同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源能力概念,并进行界定和详细解释。
-
-
汪轩
- 《第十三届(2018)中国管理学年会》
-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口红利的逐渐衰竭,人力资源的开采已成为当前政府聚焦的热点问题.基于2017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本文使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省区人力资源能力总体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将十七个影响指标归结为数量性支持因子、人口基础和财政支持因子、文化支持因子以及人口自然增长因子,并对相关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为有效提高人力资源能力,各省区应依据不同的影响因素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科学规范地计算人力资源产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