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生代农民

新生代农民

新生代农民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2855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当代青年研究、人民论坛、中国青年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湖湘三农论坛等;新生代农民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新民、孙泽厚、沈丽巍等。

新生代农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855 占比:99.66%

总计:32966篇

新生代农民—发文趋势图

新生代农民

-研究学者

  • 张新民
  • 孙泽厚
  • 沈丽巍
  • 何秉侜
  • 刘新玲
  • 史经洋
  • 吕莉敏
  • 康伟乐
  • 杨帅
  • 申学科

新生代农民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赟; 曾婷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大量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新生代农民作为人力支撑。新生代农民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其工匠精神面貌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对农村产业的从业意愿与行为。由于受扶持政策不健全、职业培训针对性较差、农民整体素质不强等现实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的工匠精神培育还应从政策引领、经济扶持、文化塑造、技能培训等方面加以完善。
    • 赵广伟
    •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生代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落地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但也存在不懂农、不会农、不爱农的现象,亟需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文章通过文献分析、综合研究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新生代农民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作了探讨。主要从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引领力、执行力上作了阐述,得出一定的启示,为进一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三农”领域的指导地位献言献策。
    • 李鲁涛
    • 摘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新生代农民继续教育工作既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新生代农民融入新型城镇的重要方式。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工作面临许多问题,解决新生代农民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加快乡村振兴进程。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生代农民继续教育原则,提出继续教育内容与形式单一、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新生代农民精神生活庸俗化等问题。探究完善新生代农民继续教育制度、强化继续教育政策支持、构建健全的外部教育运行环境等对策,为新生代农民发展自我提供新思路。
    • 杜姣
    • 摘要: 研究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的实践机制对透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作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农民的城市化表现为一种完全城市化状态,新生代农民全方位实现了在城市的空间融入、生活融入以及价值融入。双系家庭合力的资源整合模式是当地新生代农民实现完全城市化的基本机制,体现出中国农民家庭的强大韧性与巨大活力。但这一城市化路径内含着高强度的代际剥削,不是以新生代农民自身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因而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双系父母的强大支持还可能进一步削弱新生代农民的奋斗与进取意识。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辩证地去认识这种带有浓厚“代际支持”底色的农民城市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尤其是要发展新生代农民的自主城市化能力。
    • 易卓
    • 摘要: 随着义务教育政策的普及和国家教育体系的完善,教育分层与职业分化成为当前新生代农民阶层生产与分化的重要作用机制。长期以来,受村庄收入结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保持着“有分化无分层”的社会形态,维续了村落阶层结构的均衡性和模糊性。然而,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教育体系的完善,尤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劳动力再生产的“村庄—家庭”结构被打破,新一代农民并非直接进入全国普通劳动力市场,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家际的教育竞争形成教育分层,进而在校内专业竞争中继续生产劳动力价值和进一步素质分化,最终形成职业层级分化,新生代农民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阶层生产。
    • 胡光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通过对其开展继续教育,可以显著提升农民群体的职业素养、综合素质、文化水平和创新意识,对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本文主要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生代农民继续教育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相关部门以一些参考和借鉴。
    • 潘峰
    •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通过新兴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组织关系,形成家庭网店、代工合作社和一体化企业三类新创组织.借鉴制度创业理论,以互动建构为分析框架,延续"差序格局"的研究路径,探讨新生代农民如何运用乡土的关系策略进行创业组织的创新实践.关系策略的实施立足于新生代农民的自我建构,依托"推己及人"的传统伦理进行关系外推和关系内聚的双向运动,实现对组织内文化性和工具性张力的商榷,并逐渐形成共生的创业生态群.这一双向运动表现为:一方面以"己"为中心不断"外推",将传统"仁爱"情感作为"圈化"动力;另一方面将"己-人"作为判断自我与他者关系亲疏的依据,融合互认因素,建构"自己人"的共同意识.关系策略推动"互联网+"创业组织逐级演进,促使技术更迭并形成组织规模上差异化的创新实践.
    • 何筠; 张嘉佳
    • 摘要: 就业稳定性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就业稳定性不仅受到个体特征的影响,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更具有多样性,个体特征、社会角色和职业价值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具有影响,其中社会角色和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个体特征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为显著.
    • 张瑞
    • 摘要: "互联网+物流"时代下就需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思维以及相关的互联网技能,对于新生代的农民来说更是需要.但是要想在农业行业实现"互联网+物流"的局面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要做好自身的职能任务,集合网络教育的特点和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新生代农民的特点和指教教育的需求,不断的完善农村的网络基础建设,对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加强网络教育培训管理,为实现新生代"互联网+物流"技能培训做出应有的贡献.
    • 田舒彦
    • 摘要: 随着新生代农民成家立业,主导家庭前进方向,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实现县域城市化或正在实现县域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家庭家计模式和家庭生活安排也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变革后的农民家计和生活虽仍可以用"半工半耕"来概括,但是与老一代农民家庭的"半工半耕"已经有了很大差别,集中表现为普遍在县城务工的离土不离乡、以县城为家庭再生产场所的性别分工、"工"的程度更高"耕"成为工业化了的农业或隐性保障、多重家庭目标综合收益最大化.同时新生代农民家庭内部的"半工半耕"结构因家庭成员在收入能力、教养能力和价值选择上的分化更明显而相对于老一代农民来说有更大差异,最终表现为家庭发展能力的分化、城市化状态和阶层流动可能性的分化.在新生代农民家庭的"半工半耕"结构中县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