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黔东南地区

黔东南地区

黔东南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轻工业、手工业、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2844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贵州文史丛刊、当代教育、凯里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首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08中国科协防灾减灾论坛等;黔东南地区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欣、刘秋美、匡宗姣等。

黔东南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1.2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2844 占比:98.64%

总计:13021篇

黔东南地区—发文趋势图

黔东南地区

-研究学者

  • 顾欣
  • 刘秋美
  • 匡宗姣
  • 王芳
  • 范连生
  • 吴学锋
  • 周宁
  • 张艳梅
  • 李宏妮
  • 杨相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宇博; 孙弘
    • 摘要: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亟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以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传统民族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因素出发,探究山地环境与乡村聚落的关系,对山地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布局和边界形态进行归纳总结,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西南地区山地环境下的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特征,并基于研究结论对其今后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建议及未来发展的启示。
    • 苏玉平; 刘宇; 马晓琴; 张毅; 周信好; 崔箭
    • 摘要: 半枫荷是贵州黔东南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因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半枫荷分布概况、特性特征、栽培种植以及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概况进行综述,探讨了半枫荷的濒危原因和现阶段对其保护对策,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为传统中药尤其是特有物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韩东
    • 摘要: 黔东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体系完备,并且由多个民族创造出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原生性特征十分明显。同时黔东南地区自然风景秀丽,少数民族氛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将黔东南地区丰富的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资源优势,使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一起,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创造了良好的收益,同时也能有效地保护黔东南地区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龙正凤
    • 摘要: 黔东南苗族传统“抢婚”习俗主要有反抗“姑舅表婚”发生的抢婚、避免过重“彩礼”负担实施的“抢婚”和纯粹违背女方意愿以暴力手段实施的“抢婚”三种情况。前两种“抢婚”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行为。第三种即违背女方意愿以暴力手段实施的“抢婚”,在不同情形下可能触犯刑法中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和非法拘禁罪。应通过提高苗族民众的法律意识,明晰“抢婚”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强化苗族民众和司法工作人员处理“抢婚”案件的国家法意识,以实现黔东南苗族传统“抢婚”制度与刑法冲突的调适。
    • 张卫;
    • 摘要: 一提到黔菜的特点,很多人肯定会想到“酸”这个词。不错,贵州人爱吃酸是出了名的,有谚语为证:“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蹄蹄”。贵州人之所以爱吃酸,是有历史原因的。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贵州不产盐,只能从四川贩卖食盐,但由于黔东南地区山川险峻、交通不便。
    • 王廷全; 廖川平; 张树红
    • 摘要: 麻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平均海拔700m,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属于中低山地区,缓坡和丘陵山地多,适宜发展蓝莓生产。现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0.55万hm^(2),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蓝莓主产区之一。蓝莓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蜜蜂为其授粉来提高蓝莓产量和果品品质。蓝莓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泌蜜丰富,所产蓝莓蜂蜜酸甜适口,市场上总量不多,属于中高档蜂蜜,很有开发价值。蓝莓花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此时气温偏低、阴雨天较多。
    • 姜发洋; 王正文; 吴凤莲; 蒋辉倩; 丁勇; 李星
    •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黔东南州栽培的红蒜品种,开展了5个红蒜品种的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旁海1号苗期长势好、整齐度高,蒜薹单薹重高、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种植中对纹枯病有中度感病性,但蒜头产量一般,适宜作为以青蒜苗为速生蔬菜或以收获蒜薹为主的栽培品种;宣威2号在苗期长势、整齐度及蒜薹产量、蒜头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适宜作为黔东南地区红蒜产业的推广品种.
    • 吴正玲; 李代祝; 吴晓微; 余芳芳; 石霞梅
    • 摘要: 本文对我国黔东南地区农产品网络营销多元化路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黔东南地区农产品销售路径的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通过探讨网络平台下的路径销售。疫情的爆发导致黔东南地区大量农产品面临销售不畅,传统的销售方式需转型升级。与此同时,网络销售平台采用先进的大数据以及云端技术,将人、货、产地紧密的连续起来,拥有比较完善的评价系统,实时反馈效果,真正实现网络营销化.
    • 黄海静; 董张
    • 摘要: 传统民居基本为村民自建,极少考虑建筑的光环境设计,室内采光效果差。为改善传统民居建筑光环境,对黔东南地区丹寨县黄土寨中一栋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民居进行光环境实验测量,并结合该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对其光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民居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性能均未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要求;房间的采光口大小及位置、室内空间形态、表面材料的反射性能等因素均会对其室内光环境产生影响。运用软件模拟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对原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小化为光环境改造前提,从调整采光口的大小及数量、增加屋面亮瓦及檐下采光口、铺贴浅色墙纸、设置可调节反光百叶等方面,提出传统民居光环境综合优化改造策略。本研究可为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保护性改造,以及新建民居的采光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 徐博; 杜秋定; 伊海生; 夏国清; 杜春阳
    • 摘要: 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的黔东南石阡地区,下古生界地层连续发育,地质现象丰富,是研究扬子台地演化最有利的地区之一.根据野外勘查、实测剖面以及镜下薄片观察资料,识别出陆棚相、台地边缘相、台地相、潮坪相4种沉积相类型,并对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过程进行精细刻画,建立其台地演化模式,研究台地由出现至成熟至衰亡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地演化经历过建设期、发展期、逆演化期3个明显阶段.第二世早期(清虚洞组沉积期)黔南地区开始出现碳酸盐岩沉积,晚期完整的台、坡、盆格局形成;特马豆克期,碳酸盐岩沉积累计厚度达千余米,为发展期的顶峰;早奥陶世大坪期,受郁南运动影响,黔东地区由局限台地向开阔台地转变,受郁南运动的持续影响,台地逐渐向缓坡相过渡,沉积了大套的碎屑岩以及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积的缓坡相岩石组合,拉开了碳酸盐岩台地逆向的序幕.晚奥陶世末,黔中隆起、雪峰隆起相继形成,毕节—遵义—石阡—铜仁一线以南抬升遭受剥蚀,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缺失,中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迎来终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