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谱

家谱

家谱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77篇;相关期刊723种,包括寻根、满族研究、档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首届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等;家谱的相关文献由137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信东、王芹、盛绍静等。

家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9 占比:93.0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1.43%

专利文献>

论文:77 占比:5.52%

总计:1396篇

家谱—发文趋势图

家谱

-研究学者

  • 吴信东
  • 王芹
  • 盛绍静
  • 卜晨阳
  • 徐彬
  • 励双杰
  • 周鹏
  • 李瑞林
  • 关欣
  • 孙晓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志超; 于成华
    • 摘要: 谱牒研究一直以来是历史学研究的分支之一,对于历史、地方文化的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及VOSviewer,从中国知网CNKI检索相关谱牒研究的期刊论文,绘制出近二十年谱牒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并对近十年热点主题及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研究机构及学者之间缺乏沟通合作,相互之间合作较少;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研究热点主题,主要有家谱、族谱、宗族、春秋时期、谱牒、档案馆、家族文化、《世本》等;某个时期或者某部著作的章节细化的研究成为我国谱牒研究的主要趋势。
    • 李明泽; 董家魁
    • 摘要: 户帖自晚唐发现,宋元续存,明代已处于成熟时期。明初为巩固政权、稳定经济,使得户帖成为支撑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制度之一,户帖在明代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由于户帖分发到每家每户,散落各处,很难见到完整的户帖。家谱将其收录于内,作为家族荣耀象征,很好地保存其完整性,成为研究户帖的重要史料。文章从徽州家谱所见户帖文书的留存数量、分布情况、特点和价值及在整理明代户帖时产生的相关问题,对明代户帖略做探析。
    • 祝虻
    • 摘要: 明代徽州民间长期藏有大量的公私文书,这些文书被明代徽州家谱编修者所用,成为书写族人生平、描述宗族发展的重要史料。在载人篇章方面,编谱者多用公文书证明族人的任官履历或个人身份。而在纪事篇章上,编谱者则以收录全文或节录内容的方式利用公私文书,展现宗族所占有的资产,以及举办的活动。文书入谱现象是在编谱者求真思想、家谱编修体例演进以及地方社会情境三者共同作用下出现在明代徽州的,它是中国家谱编修史上的重要变化。
    • 崔蕾
    • 摘要: 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源,对公共图书馆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文章就家谱收藏和利用与公共图书馆特色文献馆藏建设为切入点展开探讨,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家谱收藏和利用存在的不足,从家谱专题化建设、家谱规范化建设、文献信息化建设以及家谱价值挖掘等层面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打造特色文献馆藏的对策。
    • 吴倩
    • 摘要: 宋代的宗族重建不仅是随着经济变迁而自然发生的历史现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儒家学者主动设计的结果。儒家知识分子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制在宋代宗族重建中起了关键作用。在理论方面,张载、程颐最早对宗法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提倡复兴宗族;在实践方面,欧阳修、苏洵、司马光、朱熹、陆九渊等儒者通过家谱、家规、家礼、祠堂、义门等方式使宋代宗族治理制度化。宋代儒者的宗族治理是回应社会变迁而重建基层秩序的政治方案,展现出儒家思想与社会互动的内在逻辑,一方面儒家的宗法观念与治理实践造就了宋以后近世宗族制度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宗族重建亦使儒学的经世取向凸显了平民化、世俗化的下行趋势,乡治由此成为宋代以后儒学经世实践的主要方向。
    • 楼向英
    • 摘要: 文章梳理了数字人文背景下家谱研究的现状,并以存世最早的宋代赵氏皇族谱牒《仙源类谱》为主要案例,尝试将其内容,特别是世系中的人物融入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指出数字人文的发展可促进以世系为核心的家谱研究。
    • 常建华
    • 摘要: 明代江南士大夫高攀龙重视修谱并为人作谱序,反映了很有特色的族谱学思想与观念,提出吾身即天、终生孝敬的世界观、人生观,认为君子不敢忘亲即敬。高攀龙认为族谱传记应垂世与益世,高家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农耕起家在于有德与内助的经验。高氏《家训》主要讲述如何为人处世的事例,提出宗族要“自治”,即“以谱明教”。姓性也是高攀龙论证谱学意义的重要途径,以族谱启发族人爱敬之心。高攀龙重视族谱的规训作用,发扬光大了宋以后的儒家思想观念,将修谱与同善观念融合在一起,并践行明太祖《圣谕六言》的要求。
    • 余水
    • 摘要: 为深入了解西南余姓成员对家谱的熟悉度,以西南余姓家谱内容为蓝本,编制家谱熟悉度调查问卷,对西南3省13个乡(村)126名余姓成员进行随机调查。研究发现:西南余姓对家谱的熟悉度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文化程度及年龄是家谱熟悉度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西南余姓成员获取家谱中有关家族的主要信息渠道是“老人口传”;大专学历以上文化程度是读懂老旧文言文家谱的前提条件,40岁是关注家谱及家族信息的一个起始年龄;西南余姓对家谱内容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铁改余”及其他相关信息上。
    • 顾燕
    • 摘要: 《1949年以来中国家谱总目》是一项由上海图书馆申报的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其性质为中国新修家谱的联合目录,拟对收藏于各公藏机构和私人收藏者处的自1949年以来纂修的中国家谱进行收集、整理与编目,其最终成果为开放型的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家谱服务平台和一部家谱联合目录。文章拟着重围绕此项目的著录规则特点与其编纂意义展开论述。
    • 关欣
    • 摘要: 方信是明代徽州谱学家,终其一生编过数部家谱。《灵阳方氏谱》乃方信为本宗所纂,集中体现了方信的谱学成就及治谱特色。文章揆诸此谱并兼及其他诸谱,从家谱体例、家谱取材、家谱考辨三个维度对方信的谱学成就与治谱特色予以呈现。评价标准、期望程度、立场角度之不同,是人们对家谱评价不一之原因。方信是处于明代社会转型之际的地方学者,将其作为典型个案深入考察,一则窥探徽州谱学的发展转型,二则揭示方信在谱学领域的独特成就,再则引发我们对家谱评价的深入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