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融合
骨融合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9683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大学生、临床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等;骨融合的相关文献由445位作者贡献,包括邹德威、张卫平、关健等。
骨融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9683篇
占比:99.90%
总计:79766篇
骨融合
-研究学者
- 邹德威
- 张卫平
- 关健
- 刘振磊
- 吴浩
- 段婉茹
- 王作伟
- 王兴文
- 王凯
- 菅凤增
- 陈赞
- 陈庄洪
- 刘曦明
- 徐宝山
- 徐峰
- 蔡贤华
- 黄继锋
- B.J.雷明顿
- D.R.巴克
- G.C.斯塔尔库普
- G.R.麦克卢恩
- J.N.洛冈
- 乔恩·C·塞尔布赛克
- 杰弗里·内茨
- 理查德·G·菲斯勒
- 赵杰
- 邵卫星
- 钟远鸣
- 陈德敏
- 陈海军
- B·M·霍特
- E·库比亚克
- J·P·贝克
- J·P·阿加瓦尔
- K·N·巴克斯
- R·布勒鲍姆
- S·杰亚帕里纳
- 严泰官
- 于淑湘
- 任涛
- 余伦红
- 俞兴
- 傅远飞
- 凯文·E·瓦纳
- 凯西·M·钱伯斯
- 刘宝林
- 刘少喻
- 刘晓光
- 刘聪健
- 刘英飞
-
-
吴大鹏;
万广;
彭玲;
李鹏辉;
谢会彬;
宋凯;
梁秋冬;
李鹏;
毛克亚
-
-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子束熔融技术(EBM)铸造的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植入巴马小型猪腰椎椎间隙的可行性.方法 将54只成年雄性小型巴马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腰4/5椎间隙行椎间融合手术,实验组植入EBM铸造的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对照组植入普通钛合金融合器.在术后4、12、24 w处死18只,对腰椎标本行Micro-CT检查,并制作成硬组织切片,分析成骨情况;术后12 w在制作病理切片前对两组实验动物行脊柱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所有动物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动物状态良好;与对照组相比,Micro-CT检测各时间点实验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脊柱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四个方向的活动度均小于对照组;硬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实验组骨长入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EBM铸造的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及优良的融合能力.
-
-
陈斌;
李红卫;
李大为;
王军
-
-
摘要:
目的 初步总结并探讨应用截骨矫形可吸收棒填充治疗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小指外展畸形患儿6例8侧,手术方法采用第四、五掌骨纵行截骨,可吸收棒填充截骨间隙,克氏针及石膏辅助固定,对术前、术后外观及影像学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8侧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周患手基本恢复正常外观,复查X线片见第四、五掌骨间夹角在正常范围8°~23°,平均(14±4)°;小指力线恢复良好,环小指力线轴夹角为3°~10°,平均(7±2)°.术后1个月、3个月、1年进行随访,患手外观无明显再发畸形出现.结论 应用纵行截骨、可吸收棒填充治疗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小指外展畸形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探讨.
-
-
王一功
-
-
摘要:
目的:探讨壮骨强筋片对骨质疏松(肝肾亏虚型)患者腰椎融合术后骨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6例骨质疏松(肝肾亏虚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上加以壮骨强筋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良Brantigan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I型胶原交联C-端末肽β特殊序列(β-CTX)]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良Brantigan评分、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肝肾亏虚型)行腰椎融合术后骨融合患者中施以采取壮骨强筋片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调节骨代谢水平。
-
-
-
-
陈浩谚;
肖增林;
王东平;
谢炜星;
晋大祥
-
-
摘要:
背景:椎弓根螺钉固定目前广泛应用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但由于其具有广泛肌肉剥离、侵犯邻近关节等缺点,2009年开始应用皮质骨螺钉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目前已有的比较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存在纳入文献术式不统一、随访时间较短和研究数量较少等缺陷.目的:观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中应用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疗效比较差异.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1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关于应用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提取出各研究中的数据并整理为表格,并将该研究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 与结论:①共12篇文献、929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有2篇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10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估提示纳入文献质量较高;②Meta结果提示,与椎弓根螺钉组相比,皮质骨螺钉组在术中出血量(MD=-68.77,95%CI:-84.33至-53.21)、手术时间(MD=-28.96,95%CI:-53.11至-4.82)、住院时间(MD=-1.59,95%CI:-2.58至-0.59)、围术期并发症(OR=-1.95,95%C/:-4.11-0.20)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目测类比背痛、目测类比腿痛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分、远期并发症、融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③上述数据证实,应用皮质骨螺钉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较椎弓根螺钉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围术期并发症,但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提供一级证据来验证.
-
-
陈浩谚;
肖增林;
王东平;
谢炜星;
晋大祥
-
-
摘要:
背景:椎弓根螺钉固定目前广泛应用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但由于其具有广泛肌肉剥离、侵犯邻近关节等缺点,2009年开始应用皮质骨螺钉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目前已有的比较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存在纳入文献术式不统一、随访时间较短和研究数量较少等缺陷。目的:观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中应用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疗效比较差异。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1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关于应用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提取出各研究中的数据并整理为表格,并将该研究数据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与结论:①共12篇文献、929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有2篇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10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估提示纳入文献质量较高;②Meta结果提示,与椎弓根螺钉组相比,皮质骨螺钉组在术中出血量(MD=-68.77,95%CI:-84.33至-53.21)、手术时间(MD=-28.96,95%CI:-53.11至-4.82)、住院时间(MD=-1.59,95%CI:-2.58至-0.59)、围术期并发症(OR=-1.95,95%CI:-4.11-0.20)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目测类比背痛、目测类比腿痛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分、远期并发症、融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③上述数据证实,应用皮质骨螺钉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较椎弓根螺钉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围术期并发症,但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提供一级证据来验证。
-
-
-
林新鸿1
-
-
摘要:
我的导师是北医三院骨科刘忠军教授,从事3D打印技术骨科应用研发近十年。目前北医三院骨科在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和相关基础研究这两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尤其是应用3D打印技术在脊柱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方面的应用。脊柱骨肿瘤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因其所处解剖部位比较特殊,相邻器官、组织结构复杂,不仅承担着生理负重的功能,脊柱椎管里面还容纳着脊髓神经。
-
-
崔宜栋;
李筠;
朱磊;
王俊涛;
孙玉亮;
王刚;
许庆家
-
-
摘要:
目的 探讨螺钉联合锚钉在舟骨副舟骨融治疗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成人Ⅱ型足疼痛性副舟骨患者15例的病历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右足11例,左足4例,平均年龄43.5岁(27~54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5.5个月.所有患者采用空心螺钉联合带线锚钉行舟骨副舟骨融合治疗疼痛性副舟,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法进行术前、末次随访相关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螺钉断裂及拔出、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前患者AOFAS评分为(51.7±6.5)分,末次随访为(88.5±5.5)分,两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在舟骨副舟骨融合治疗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显著.
-
-
ZHONG Yuanming;
钟远鸣;
梁梓扬;
LIANG Ziyang;
HE Jia;
何嘉;
XU Wei;
许伟;
MO Riyang;
莫日养;
Li Zhifei;
李智斐;
周劲衍;
Zhou Jinyan;
Fu Shuanhu;
付栓虎
- 《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融合的影响. 方法:系统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Google Scholar、CNKI、VIP和WanFang Data自建库以来到2017年1月的文献,运用Stata11.0定量分析纳入的文献. 结果:最终有9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膦酸盐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中,植骨融合情况[RR=1.138,95%CI(1.064,1.217)]、终末随访骨密度T值[MD=0.038,5%CI(0.025,0.052)]、ODI指数[MD=-4.36,95%CI(-6.372,-2.348)]、骨吸收生化标志物CTX值[MD=-0.401,95%CI(-0.511,-0.291)]、VAS评分[MD=0.940,95%CI(0.548,1.332)]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终末随访术后骨形成生化标志物PINP值[MD=-4.328,95%CI(-8.954,0.298)]、不良反应情况[RR=0.725,95%CI(0.420,1.251)]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67和P=0.248). 结论:腰椎术后应用双膦酸盐并不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融合结果,而且通过治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代谢,改善其骨量和术后功能恢复程度,且与对照组安全性相近.
-
-
陈德敏;
傅远飞;
顾国珍;
钱云芳;
薛淼
-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评价不同掺锶量羟磷灰石固溶体材料锶含量与生物降解性和骨组织融合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5组掺锶羟磷灰石固溶体材料锶克分子含量分别取:0﹪,1﹪,5﹪,10﹪和100﹪,烧结体植入部位为家兔胫骨;手术后分不同时段处死动物,通过四环素荧光标记和电镜扫描方法考察植入材料与骨组织界面的生物反应状况.实验结果表明5组试样材料都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结合性,其中锶含量为5﹪组和10﹪组试样显示较强的骨引导作用,呈现出很明亮的四环素荧光带以及明显的降解现象.这说明在羟磷灰石晶体中掺入适量的锶元素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生物降解性以及骨融合性;掺锶羟磷灰石固溶体不仅可以增强新骨的生成能力,而且可以延长新骨的生成时间和增加新骨的生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