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鹿

马鹿

马鹿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78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动物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9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9065篇;相关期刊291种,包括兵团工运、兽类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第六届(2015)中国鹿业发展大会、新疆动物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马鹿的相关文献由1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海、郑兴涛、赵列平等。

马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9 占比:7.32%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9065 占比:92.33%

总计:9818篇

马鹿—发文趋势图

马鹿

-研究学者

  • 张明海
  • 郑兴涛
  • 赵列平
  • 邢秀梅
  • 李和平
  • 杨福合
  • 刘振生
  • 李光玉
  • 魏海军
  • 邹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田新民; 宋雅祺
    • 摘要: 基于NCBI数据库获取马鹿(Cervus elaphus)Cyt b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马鹿Cyt 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理化性质、结构和相关功能的预测分析,了解马鹿mtDNA Cyt b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马鹿Cyt b编码的蛋白质为疏水性蛋白质,推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包括LOC100524873,UQCRC1,UQCRQ,ND1,MT-ND2,COX1,COX2,COX3,ND4H和CYC,功能与电子运输、耦合质子运输以及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性有关;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有2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34个磷酸化位点,9个跨膜螺旋结构域,定位于内质网和细胞质膜;马鹿与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亲缘关系较近.这对于马鹿种质鉴定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与梅花鹿的渐渗杂交具有理论意义.
    • 郭梦雅; 汤吉伟; 张芙蕊; 李和平
    • 摘要: 以雄、雌性梅花鹿和雌性马鹿为试验对象,以鹿的心(乳头肌)、肝(左叶)、肺(右肺上叶)、肌肉(背最长肌、肋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和皮下脂肪8种组织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FABP、E-FABP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差异。结果表明:H-FABP、E-FABP基因在鹿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同种鹿的不同组织和不同鹿种的同一组织间均存在差异。H-FABP基因在心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而在肺、肝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E-FABP基因在皮下脂肪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而在心、肝、肋间肌和臀大肌的表达量较低;H-FABP、E-FABP基因表达量的高低还与鹿的性别、种类有关。
    • 何源; 王露露; 张晶
    • 摘要: 目的比较梅花鹿鹿茸、马鹿鹿茸、驯鹿鹿茸多糖含量、红外谱图、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浓硫酸苯酚法测定鹿茸多糖含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鹿茸多糖的官能团组成进行分析,红外二阶导数对3种鹿源鹿茸多糖红外谱图的差异比较,测定它们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铁离子总还原力。结果梅花鹿鹿茸多糖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3种鹿茸多糖均具有典型的多糖结构,并含有硫酸根基团,属糖胺聚糖;其官能团组成基本相似,但马鹿鹿茸多糖、驯鹿鹿茸多糖在1634 cm^(-1)处有较强的吸收峰,而梅花鹿鹿茸多糖在1618 cm^(-1)处有1个特征吸收峰,驯鹿鹿茸多糖在1498 cm^(-1)处的吸收带无肩峰,峰型较宽。结论本研究可为筛选鹿茸多糖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 周良俊; 王琳; 魏楷丽; 张明海; 张玮琪
    • 摘要: 分布于内蒙古森林—草原交错带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种群,受冬季低温和雪被的影响,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发生变化,同时,交错带内植物区系复杂,草本植物覆盖率高,而野生东北马鹿冬季主要以木本植物的嫩枝为食,因此分布于该地区的野生东北马鹿种群将面临食物资源短缺、营养缺乏的潜在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冬季,在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野生东北马鹿粪便样本共98份。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了解内蒙古森林—草原交错带中东北马鹿冬季的食物组成,结合去趋势分析法揭示了东北马鹿冬季食物组成模式。对东北马鹿粪便残渣分析发现,东北马鹿冬季共采食22种(科)植物,其中2020年冬季发现东北马鹿大量采食云杉(Picea asperata,9.88%)为其新食物。对东北马鹿食物组成进行去趋势分析发现,两年冬季中多数东北马鹿呈现出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细叶沼柳(Salix rosmarinifolia)和家榆(Ulmus pumila)等落叶乔木和灌木为主要食物,同时采食高比例禾本科(Poaceae spp.)植物的食物组成模式;少数个体因食物短缺而呈现出以云杉为主要食物的特殊组成模式。禾本科和云杉是引起东北马鹿冬季食物组成变化的主因。本研究揭示了内蒙古森林—草原交错带中东北马鹿冬季的食物组成模式,为该地区东北马鹿营养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与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宋美娟; 徐长林; 汪鹏斌; 鱼小军
    • 摘要: 于2020年7-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测定了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和藏羊(Ovis aries)34年的灌丛草地的饲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以期为高寒灌丛草地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马鹿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1 423.78 kg/hm^(2),灌木总生物量为107 789.72 kg/hm^(2),而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342.63 kg/hm^(2),灌木的总生物量为176 279.54 kg/hm^(2);放牧马鹿样地中饲用草本的可溶性糖、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为8.12%、36.70%和52.71%,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高46.31%、6.53%和10.98%;杯腺柳(Salix cupularis)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e)叶片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枝条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e)叶片的相对饲喂价值分别为58.96%、51.31%、41.48%和76.94%,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但高山绣线菊枝条的粗蛋白、高山绣线菊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小叶金露梅枝条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以及杯腺柳叶片、小叶金露梅叶片和饲用草本的相对饲喂价值相反;放牧马鹿样地饲用草本的30小时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体外30、48 h干物质的消化率均显著低于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低12.22%、12.42%和5.20%,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长期放牧马鹿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性能。
    • 王准; 王向辉; 刘博; 李文君; 刘金华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鹿产品的需求日益剧增。由于市场上优质鹿产品供不应求,许多不法分子借此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导致掺假鹿及其衍生品泛滥,因此急需一种简单快速鉴别鹿产品真伪的方法。本研究对马鹿线粒体D-loop基因特异位点进行分析比对,并作为扩增靶序列,设计马鹿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通过对特异性以及方法灵敏度测试,建立了马鹿的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及灵敏性,检测灵敏性为0.00174 ng/μL,适用于鉴别马鹿及其相关产品的真伪。
    • 刘立伟; 崔鑫; 李玉坤; 刘阳; 李强; 范逸品; 于大猛
    • 摘要: 通过查阅本草文献从名称、形态、鹿图、角形、产地等方面进行基源考证。结果表明鹿角基源在宋代有梅花鹿(Cervus nippon)、麋鹿(Elaphurus davidanus)、驼鹿(Alces),但宋代驼鹿未见大规模使用,从产地初判梅花鹿为四川亚种(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东北亚种(Cervus nippon dybowskii)、华南亚种(Cervus nippon kopschi);马鹿作为鹿角药物出现的时间应在宋元时期,清代本草文献将马鹿鹿角、梅花鹿鹿角作为主流使用。近代,各地资源及用药习惯不同导致地方中药将驼鹿角、水鹿角、驯鹿角、白唇鹿角、狍角入药,建议明确不同鹿种的成分差异。
    • 滕扬; 张沼; 张书理; 杨永昕; 贺伟; 王娜; 张正一; 鲍伟东
    • 摘要: 构建生态廊道在缓解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维持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完整与功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分布的马鹿(Cervus elaphus)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MaxEnt模型对其生境适宜性进行分析,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潜在生态扩散廊道,探讨大兴安岭南段区域隔离马鹿种群的栖息地连通方案。结果显示,马鹿栖息地呈破碎化状态,种群有明显的隔离分布趋势,现有适宜栖息地具有海拔较低(800—1200 m)、坡度较缓(<15°)、靠近水源、植被类型多为靠近山林的灌丛或草地等特点。所构建12条生态廊道具有经过河流浅水节段、远离村落等特点,便于落实栖息地生态恢复管理措施。研究从区域尺度综合分析了大兴安岭南段马鹿栖息地现状及连通性,有助于优化适宜栖息地格局,促进马鹿扩散和栖息地连通,为该物种隔离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提供现实指导和基础资料。
    • 那飞
    • 摘要: 本文通过对马鹿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以及繁育技术的概述,阐述了马鹿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为今后马鹿的养殖与繁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宋兴超; 孟金柱; 赵园园; 吴震洋; 安清明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物种生长激素(GH)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多样性,本研究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NCBI数据库中马鹿、绵羊、山羊、牛、家马、猪、人、狨、猕猴、家犬、家猫、水貂、小家鼠、褐家鼠、原鸡、火鸡、鹌鹑、野鸭、鹅、草鱼和斑马鱼共计21个物种的GH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对不同物种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理化特性、亲水性、信号肽裂解位点及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构建了马鹿GH蛋白三维结构模型。结果表明,21个物种150条GH基因序列中检测到426个多态位点,共生成92种单倍型;GH基因在物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种内相对保守;绵羊与山羊亲缘关系最近,草鱼与其他物种亲缘关系最远;除马鹿、绵羊、山羊、牛、火鸡和鹌鹑外,其他物种GH蛋白理论等电点大多低于7.00,属不稳定酸性蛋白,均存在1个信号肽且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具有相似的裂解位点;马鹿GH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元件以-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GH蛋白三级结构存在4个反向平行的互补螺旋。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GH基因功能及其应用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