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控制
性别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2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6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1424039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猪业科学、畜牧与饲料科学、畜牧兽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九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首届全国奶牛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奶牛精细化饲养关键技术与设施设备研讨会、第五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等;性别控制的相关文献由10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喜和、卢克焕、李艳华等。
性别控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4039篇
占比:99.97%
总计:1424530篇
性别控制
-研究学者
- 李喜和
- 卢克焕
- 李艳华
- 吕自力
- 何克荣
- 吴珍芳
- 张居农
- 朱海
- 李紫聪
- 杨利国
- 等
- 薛建华
- 贾斌
- 高庆华
- 孙凤俊
- 张明
- 朱玉林
- 牛志宏
- 王建国
- 祝新荣
- 罗应荣
- 罗承浩
- 钱松晋
- 齐义信
- 卢全晟
- 司建河
- 孙伟
- 张伟
- 张冰
- 张永生
- 张维忠
- 曾有权
- 朱士恩
- 杨晓峰
- 王安江
- 王廷斌
- 王彦平
- 蔡更元
- 陆阳清
- 陈元明
- 麻柱
- 仝太军
- 刘德武
- 刘树江
- 刘超
- 史义林
- 吕小青
- 吴学清
- 吴胜权
- 吴融
-
-
谢晓刚;
李丹;
薛增迪;
张芮琪;
史宏昭;
薛嘉;
马乃祥;
权富生
-
-
摘要: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对哺乳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进行干预,使得雌性动物生产出符合人们期望性别后代的生物技术。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高效精确的性别控制技术已成为提高家畜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对家畜性别控制理论研究进展及性别控制主要方法,如X、Y精子分离(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免疫学分离法)、胚胎性别鉴定、调节母畜生殖道环境、不同温度解冻冻精、分子生物学技术(RNA干扰、基因敲除)进行综述,分析各种不同性别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将能够进一步阐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研制出更加高效、快速、准确、经济的性别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结合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移植、体细胞核移植等生物学技术,促进现代畜牧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
-
魏倩倩;
王岩;
许保增;
赵伟刚;
常忠娟;
杨乾龙;
范冰峰;
薛海龙;
罗剑通;
杨镒峰;
赵蒙
-
-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养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其品种最为丰富,消费市场也最具广阔前景,而鹿的繁殖力低下一直是制约我国养鹿产业的主要瓶颈之一,繁殖力低下导致了优良鹿群的扩繁速度变慢。研究表明,开展人工辅助繁殖技术在提高鹿繁殖性能和改良鹿的遗传性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辅助繁殖技术可大幅提高鹿的繁殖能力。本文主要对鹿的繁殖技术即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胚胎冷冻保存、性别控制和妊娠诊断6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未来鹿繁殖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
-
陶彬彬;
胡炜
-
-
摘要: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生殖内分泌调控、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种间杂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技术被广泛用于养殖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已育成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性养殖鱼类新品种。养殖鱼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分析、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发掘以及养殖鱼类高效特异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建立,为养殖鱼类精准的性控育种新技术创建和新种质创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概述了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的理论基础以及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培育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的单性养殖鱼类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参考。
-
-
蒋玲艳;
张在;
王林果
-
-
摘要:
鸡精液的稀释与保存方式与受精率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种鸡养殖的效益。由于技术限制,目前鸡精液保存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生产上仍采取“现采现用”的方式直接采精授精。性别控制在畜禽养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经济意义。由于鸡的生殖特点,目前的精子分离技术还不适用于鸡,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对鸡性别控制有重要应用价值。而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性染色体和环境均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结合生产上鸡性别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通过研究鸡精液的稀释保存技术和改变母鸡生殖道受精环境等方法,开发出适合种鸡养殖的性别控制策略,对于养殖生产应用和解析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
江东能;
焦开智;
张峻铭;
彭友幸;
杨空松;
郑德锋;
郭向召;
石红娟;
李广丽
-
-
摘要:
罗非鱼全雄养殖可有效控制繁殖、提高养殖效率,遗传全雄罗非鱼(Genetically male tilapia,GMT)技术是性别控制的高效手段,但GMT技术培育的鱼苗雄性率不稳定。基因组学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罗非鱼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罗非鱼性别决定与分化基础理论研究。分析导致XY个体性别逆转的可能因素,提出将来GMT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探讨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在罗非鱼性别控制育种中可能应用。
-
-
-
-
摘要: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原所长、国际著名家蚕生理病理学家和昆虫分子病理学家吕鸿声教授近年倾心编著的《蚕学精义丛书》,已出版发行。丛书共5部。第1部《栽桑学原理》阐述优质高产桑叶生产的方法和原理,第2部《蚕种学原理》讲述“无毒”蚕种生产的方法和原理,第3部《养蚕学原理》论述优质制丝原料茧生产的方法与原理,这3部专著共同构成了广义养蚕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丛书第4部《昆虫免疫学原理》在全面深刻阐述昆虫免疫学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现代昆虫免疫学研究的范例,包括蚕体免疫学研究的成果。丛书第5部《家蚕性别控制原理》译著(原著作者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原苏联遗传学会会长斯特隆尼科夫)阐述家蚕生殖遗传、性别控制原理与杂种优势利用。
-
-
刘娅;
于跃;
鲁子怡;
丁洋;
樊启学;
沈志刚
-
-
摘要:
研究利用3种雄性化因素,包括17α-甲基睾丸酮(MT,5 mg/kg)、来曲唑(LZ,300 mg/kg)和高温(33.5°C)联合处理12—65日龄黄颡鱼幼鱼,并将性成熟的XX伪雄鱼与正常XX雌鱼进行人工繁殖,开展了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规模化繁殖与苗种培育工作。研究发现,MT、LZ和高温共同作用可诱导XX黄颡鱼逆转为生理型雄性,完全性逆转个体运动型精子比例与XY雄鱼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切片也显示其精巢中存在大量精子细胞,推测XX伪雄鱼具有正常的繁殖功能。随后,以XX伪雄鱼为父本,正常XX雌鱼为母本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获得了57万尾基因型全部为XX的黄颡鱼苗种,并将其成功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在幼鱼60日龄和120日龄时取样发现,分别有2.8%和12.0%的个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雄性化,推测其可能受到池塘自然高温的影响而发生了性逆转。其余XX雌鱼卵巢发育良好,来年繁殖季节可作为规模化人工繁殖的雌性亲本。研究成功开展了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工作,为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也为黄颡鱼新品种选育中雌性选育提供了保障。
-
-
王秀文
-
-
摘要:
本文通过实践,探索出最适合高寒地区应用的性控精液最佳密度。通过改变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应用同期发情等科技手段,提高母牛情期受胎率至63%~65%和提升产母犊率至91%~95%。建立起适合于高寒地区奶牛性别控制繁育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为呼伦贝尔地区提高优良品种家畜的推广速度打下基础。
-
-
何琪富;
王宇飞;
张康;
康健;
张涌;
权富生
-
-
摘要:
旨在建立可以定量计算奶山羊精液中X、Y精子数量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以检测经过分离的奶山羊精液X和Y精子的数量和比例,为性控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择X、Y染色体中特异基因F9及ZFY片段设计引物,建立标准曲线,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条件.通过对阳性标准品梯度稀释以及对60支已知纯度的性控精液进行测定(3次重复)来检验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X和Y精子检测灵敏性分别为47和51 copies ? μL-1;利用该方法对商品化的奶山羊性控冷冻精液中X和Y精子的数量和比例进行计算,其结果与销售公司提供的X和Y精子的纯度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方法结果可靠.本研究建立的计算奶山羊X、Y精子数量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可靠,为计算奶山羊精液分离后X、Y精子数量及比例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方法.
-
-
张群;
王骞;
郭铭晖;
王硕;
李雁冰;
黄大鹏;
魏国生;
李井春
-
-
摘要:
性别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家禽家畜生产期望后代的生物技术.基于XY精子的DNA含量、细胞膜上蛋白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使精子在体外进行分离.实现性别预选对加速繁殖育种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动物的繁殖能力,产乳性能,肉品品质等性状最大程度发挥.高效有力的性别控制手段已经成为改良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介绍了当前主要性控技术的作用机理和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
徐超;
鲍坤;
梁俊文;
宋怀宁;
宋兴超;
宋书桥;
牛树田;
李光玉
- 《2014年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研究探索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蓝狐X/Y精子,通过母狐子宫内输精生产"预知"性别的仔狐,并进行蓝狐性控精液冷冻保存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分离了蓝狐X/Y精子并利用获得X/Y精子对雌狐授精,3只雌狐输Y精子,1只产仔,产雄仔率80%(4/5);3只雌狐输X精子,1只产仔,产雌仔率87.5%(7/8);蓝狐性控精液最适解冻温度为37°C水浴20s解冻.研究结果提示,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后输精可改变仔狐的性别比例.本研究为蓝狐性别控制研究应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
-
-
张小玲
- 《中国奶业协会繁殖专业委员会第31次繁殖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在动物的自然繁殖过程中,雌雄性别比例大约为1∶1,而在奶牛业中,只有母犊和极少数的种公犊具有留着价值.这种自然繁殖的限制在全球奶牛养殖业中造成了每年约数十亿美元的浪费,从而大大降低了养牛行业的利润.流式细胞分离仪的发明,以及利用DNA作为选择X和Y精子标记技术的完善使得性别预先选择成为现实.目前,使用性别控制冻精受精技术能使母犊的出生比例达到85%~95%,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奶牛的扩繁效率,对于有效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
王彦平;
李艳华;
朱玉林
- 《首届全国奶牛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奶牛精细化饲养关键技术与设施设备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使用性控精液可以使奶牛所生后代中92%以上都是母犊,充分发挥泌乳这一雌性限性性状的潜能,大大提高牛群的扩繁速度.本文阐述了性别控制技术此rn育种方法,进一步对性空冷冻精液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将性控冷冻精液应用于奶牛业将最大限地发挥良种牛的遗传、繁殖潜力,增加遗传和表型性别的选择强度,加快遗传进展。从而加快牛品种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种牛繁育速度。同时可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和奶农收入,大大促进中国乳业的发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