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4年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
2014年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

2014年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青岛
  • 出版时间: 2014-10-16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产研研究院;吉林省特产学会

会议文集:2014年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水貂阿留申病毒(AMDV)感染水貂引起的水貂阿留申病(AD)以慢性持续性感染和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阿留申病毒感染力极强,引起幼貂大量死亡,成年水貂毛皮质量严重下降,且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给水貂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病毒结构,细胞内复制的调控方式,致病机理,与靶细胞相互作用的方式等方面,对AMDV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通过将AMDV与其它同科成员在蛋白结构、胞内信号调控、致病性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了AMDV作为细小病毒科成员表现出的独特性和未来的研究前景.
  • 摘要:目的:为了解引起狐、貉、貂流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与毒力基因的流行情况.rn 方法:无菌采集流产仔兽或母兽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经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鉴定出了4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用PCR扩增法检测9种毒力相关基因.rn 结果:定型菌株2株,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血清型(O107、O38),9种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表明ler、irp2、iutA、fyuA、astA、papC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75.0%、50.0%、50.0%、50.0%、50.0%.rn 结论:同时携带ler、irp2、fyuA、iutA和papC基因的菌株致病性最强,该类菌对毛皮动物健康具有潜在性的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 摘要:魏氏梭菌可引起毛皮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以全身实质性器官出血为特征.本报道从山东某貂场发现一株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貂急性死亡,为毛皮动物魏氏梭菌病的研究提供依据.临床检验表明,水貂皮下组织水肿,胸腔内含有血样的渗出物。全身脏器出血,胃出血,肠管大面积出血,呈红褐色,肠内有大量红棕色粘稠液体,肠粘膜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被膜下有出血点。取胃内容物涂片,革兰氏染色,于1000倍油镜下观察,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两端钝圆,粗杆菌。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多使用特效抗生素,如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进行全群投服,同时辅以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 摘要:本研究探索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蓝狐X/Y精子,通过母狐子宫内输精生产"预知"性别的仔狐,并进行蓝狐性控精液冷冻保存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分离了蓝狐X/Y精子并利用获得X/Y精子对雌狐授精,3只雌狐输Y精子,1只产仔,产雄仔率80%(4/5);3只雌狐输X精子,1只产仔,产雌仔率87.5%(7/8);蓝狐性控精液最适解冻温度为37℃水浴20s解冻.研究结果提示,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后输精可改变仔狐的性别比例.本研究为蓝狐性别控制研究应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 摘要:近年来,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因能降低疫苗生产成本、提升疫苗质量,备受国内各大疫苗生产企业关注.各大疫苗企业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以生物反应器技术为基础的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平台并日趋成熟,成为推动我国疫苗行业细胞培养技术升级的主要动力.就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疫苗生产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论述.快速实现悬浮培养技术在疫苗生产中的升级换代将是未来几年我国兽用疫苗发展的重点,这不仅关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决定着整个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国内辽宁成大和金宇在微载体培养和悬浮培养方面本土化的成功,开始在生物制药行业引发一定的连锁效应,越来越多的疫苗生产企业开始关注和实践新工艺和新产品。通过应用和发展反应器悬浮培养技术,甚至是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疫苗,将不仅能提高我国疫苗质量,有效地发挥疫苗在我国毛皮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作用,对推动我国从疫苗生产大国走向疫苗生产强国都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社会意义。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快速实现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技术在疫苗生产企业中应用只是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升级的工艺平台。
  • 摘要:本试验在基础日粮相同的前提下,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琥珀酸,研究其对雄性水貂消化性能的影响.处理组间在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代谢率、钙、磷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方面的结果表明:在琥珀酸的添加量在0-0.4%时,随着不同剂量的琥珀酸的添加,水貂对钙、磷的消化率的也有所增加,但这两组与对照组比,其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当琥珀酸的添加量达到0.8%时,与对照组比,水貂的钙、磷消化率却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在琥珀酸添加0.2%-0.4%之间时,随着不同剂量的琥珀酸的添加,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和代谢率也随着逐渐增加,添加琥珀酸为0.4%组为最佳,与对照组比,其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当琥珀酸的添加剂量达到0.8%时,其蛋白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不仅没有继续增加,与对照组比,反而下降到明显低的水平,其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在琥珀酸添加0.2%-0.4%之间时,随着琥珀酸的增加,水貂的脂肪消化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以0.4%组添加量的琥珀酸最好,和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而琥珀酸添加剂量为0.8%时,其消化率基本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适口性以琥珀酸添加量0.2%为佳,其余各组数值与对照组的基本相似,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经过对比和综合考量,得出的结论是,在水貂的鲜饲料中,添加0.4%的琥珀酸时,水貂的消化代谢指标状况处于最好的状态;也就是水貂的酸化剂琥珀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4%.
  • 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断乳后健康美国短毛黑雄性幼龄水貂40只,随机分为A、B、C、D4组,设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2%、0.4%和0.6%的蛋氨酸.以探讨不同蛋氨酸水平对埋植褪黑激素雄性育成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貂日粮中添加蛋氨酸水貂的增重效果明显,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添加0.4%的蛋氨酸增重效果最好.蛋氨酸能降低育成貂血液总胆固醇含量,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在水貂日粮中添加0.4%和0.6%的蛋氨酸效果明显.
  • 摘要:貂肉作为养殖业的附属品,常被用作饲料及肉制品,试验旨在用PCR的方法检测毛皮动物饲料中是否含有水貂物种的成分,从GenBank检索到食肉目鼬科动物线粒体序列相关信息39条,将序列进行blast序列比对,根据紫貂的物种保守序列、分析特异性位点,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5.0设计出针对水貂的特异性引物.引物合成后进行了一系列引物特异性验证扩增试验,摸索适宜扩增温度和反应体系条件,最终确定特异性最好的一对引物,序列为正向引物MinkF(22bp):5'-CTTCAACCTCAACATCATCACC-3';反向引物MinkR(25bp):5'-GACATACATTGTATTCATTCTAAGCG-3',作为试验用水貂源性检验的引物.首先用水貂血液提取的线粒体基因组作为模板,利用筛选出的鉴别检测水貂源性成分的PCR特异性引物,扩增出水貂线粒体DNA特异性片段,采集水貂饲料,提取基因组DNA,用筛选到的引物和条件进行PCR检验,获得了单一特异性条带.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用PCR的方法针对饲料及肉制品中水貂物种成分的特异性检测.
  • 摘要: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感染幼犬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病程短,死亡率高,是危害我国犬业养殖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研究根据GeneBank中已登录的CPV序列,利用重叠PCR技术对病料进行处理后,接种F81细胞盲传3代,分离得到一株细小病毒,命名为JL-M13.运用重叠PCR技术从JL-M13中扩增出5条核苷酸序列,拼接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病毒核酸基因组大小为4621bp,与其他犬细小病毒同源性为98.2%-99.4%.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JL-M13与CPV-2毒株(EF011664.1)相似率最高,与Type-2型犬细小病毒相距较远.
  • 摘要:随着毛皮动物集约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多种传染性疾病呈爆发性流行,给养殖业带来极大损失.毛皮动物是PRV的天然宿主,具有外源基因容量大、宿主范围广、安全性好等优点,在作为疫苗载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PRV作为动物疫病疫苗载体进行了概要论述,并就其作为毛皮动物疫病疫苗载体的可行性进行了展望.毛皮动物是PRV的敏感宿主,使得以此病毒为载体开发重组二价甚至多价疫苗成为可能。PRV基因工程疫苗表达如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lemper vims,CDV)H基因或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inkparvovims,MPV)VP2等外源基因,免疫动物后可向宿主免疫系统提呈免疫原性抗原的方式与自然感染时的真实情况很接近,可以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甚至黏膜免疫,可实现一针两防或一针三防的目的,具有减少毛皮动物的免疫应激、节约成本等优势。但对PRV的启动子结构和调控机制等尚不十分清楚,外源基因表达水平不高,重组病毒的筛选效率较低。因此,需要对PRV活载体疫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摘要:狐是重要的毛皮动物,是裘皮市场的三大支柱之一,科学的繁育技术能有效地提高仔狐的产量,增加养殖户的收入.本文以银黑狐和北极狐为代表分别阐述狐的繁殖生理特点,发情鉴定方法,配种方法以及人工授精技术.为狐养殖人员提供科学的技术资料,也为从事该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 摘要:此本研究从乌苏里貉脾脏内提取RNA,通过对乌苏里貉IgGγB基因克隆、遗传进化分析及蛋白结构分析进行抗原性比较分析,为指导临床乌苏里貉疾病的免疫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发布的水貂IgG(L07789.1)和犬IgGγ(AF354264.1、AF354265.1、AF354266.1、AF354267.1)的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从乌苏里貉脾脏中提取总RNA,RT-PCR分别扩增两端保守基因,获得大小约535bp和464bp的片段,将其连接PMD18-T载体并测序拼接获得966bp的片段,首次成功克隆乌苏里貉的IgGγB基因(GenB ank:KM010191),通过蛋白结构分析及与犬、人、小鼠等遗传进化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乌苏里貉IgGγB基因与犬IgGγ(A、B、C、D)四个亚型基因序列同源性最为接近分别为88.8%、93.6%、87.2%、87.3%,与犬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2%、91%、81.9%、79.5%,同时对乌苏里貉IgGγB蛋白结构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为用犬的诊断试剂或犬血清检测治疗乌苏里貉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摘要: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本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水平传播,对经济动物养殖业危害极大,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每年给毛皮动物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犬瘟热疫苗免疫后,临床存在免疫失败的现象,对犬瘟热病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如何应对的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建议选择合格的疫苗,正确保存和运输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饲料全价,饮水清洁,完善卫生消毒制度,避免或减少动物群与病原体接触及病原的扩散。
  • 摘要:近年,毛皮动物因饲喂了猪的副产品或养殖场与猪的养殖场距离较近,导致伪狂犬病病毒感染而引起毛皮动物急性死亡的病例逐渐增多,就吉林特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售后服务部诊断中心接诊的几起急性出血性死亡的病例,经剖检和PCR诊断确诊为伪狂犬感染的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目前对于毛皮动物的伪狂犬病无特效疗法,可用猪的伪狂犬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发现伪狂犬病后,立即进行隔离和消毒灭源,停喂被伪狂犬病毒污染过的肉类饲料,或者将肉类饲料熟化后饲喂,同时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将发病动物隔离治疗,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场地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搞好养殖环境卫生,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和新鲜、全价的饲料。
  • 摘要:B细胞表位是指抗原分子表面可被B细胞表面受体(BCR,B cell receptor)或抗体Fab部分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化学基团,是引起体液免疫的物质基础。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的主要功能单位,B细胞表位的预测对于疫苗设计、诊断试剂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B细胞线性表位、B细胞构象性表位的预测方法及应用,并对每种表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从事抗原表位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表位的研究可以帮助学者更好地认识抗原在进人机体内感染和免疫机制,以之为基础的疫苗开发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B细胞表位预测的研究目的是设计可以模拟天然表位结构和功能的分子,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疫苗设计中取代天然表位。由于其简便、快速、成本低等众多优点,逐渐被众多研究者所采用。近年来B细胞表位计算机预测研究尤其是构象性B细胞表位发展迅速。同时,现有的预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他们选择的数据集、提取的特征和算法不尽相同,各软件呈现出自身的优势和局限,预测结果不能统一,总体上预测的准确性仍不够高。目前只有将计算机预测结合实验室工作才能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随着各学科的不断发展,相信对抗原表位预测的研究也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 摘要:在以科技创新带动我国毛皮养殖业提质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迫切诉求下,通过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我国毛皮动物养殖户科技需求现状,绘制产业科技发展路径图,针对科研"两头难"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推进产业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措施对策,为今后毛皮产业重大科技立项研究、技术推广模式改革以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制定提供素材和依据.
  • 摘要:近年来,我国毛皮及其制品业产销两旺,出口增长较快,但从历史客观角度分析,我国毛皮产品出口波动较大,本文在分析2000年-2011年中国毛皮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与市场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将我国毛皮产品出口划分为四个时期,同时结合相关市场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毛皮产品出口贸易效应进行分解和量化分析,探寻我国毛皮产品出口波动的原因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出口增长期还是萧条回落期,综合竞争力效应和增长效应都是影响中国毛皮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其中综合竞争力效应影响力略强于增长效应.
  • 摘要:为探明我国水貂震颤综合征(Shaking mink syndrome,SMS)的病因,本研究检测了2012-2013年4个水貂养殖地区的17份疑似SMS病例,采用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试纸条检测犬瘟热病毒(CDV)和犬腺病毒Ⅰ型(CAV-Ⅰ),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方法检测水貂阿留申病毒(ADV),检测结果以上病原均呈阴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水貂脑部组织中的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选取1份阳性病例进行AstVORF1a片段全长扩增,并进行序列比对.病料检测结果表明17份病例中有6份AstV检测结果为阳性,扩增的PCR片段大小为497bp,阳性率为35%.而CDV、CAV-Ⅰ、AD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份采自盘锦(PJ)的阳性病例中的星状病毒ORF1a序列扩增结果表明PJ株与来源于美国(US)和瑞典(Sweden SMS-AstV)的水貂星状病毒在进化树上处于同一遗传分支,核苷酸相似性为92%,推测我国水貂发生SMS病例中PJ-AstV的来源与瑞典(Sweden SMS-AstV)株有一定相关性.
  • 摘要:自临床疑似水貂病毒性肠炎发病貂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免疫荧光鉴定表明,该分离毒为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 itis virus,MEV),而血凝检测表明该毒株不能凝集猪、鸡、豚鼠、恒河猴及人O型血红细胞,命名为MEV-NH株.对其全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VP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VP2基因编码584个氨基酸,与其他已发表有血凝性的水貂肠炎病毒及已报道的有血凝性肉食兽(猫源和犬源)细小病毒株VP2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在第236、300、413和426位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理、疫苗免疫与诊断检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摘要:绿脓杆菌是水貂出血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绿脓杆菌型别较多,且宿主多样.为了解其传播特点和各种不同来源菌株是否具有相同的起源,以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血清型和分子生物学分型从基因组DNA水平上进行分析.发现山东省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型,绿脓杆菌ERIC-PCR分型技术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19株绿脓杆菌分为7种基因型,说明山东地区分离株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对临床用药及疫苗研发及疾病防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摘要:犬瘟热是人工养殖狐狸中经常发生的最为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本研究从昌黎县某养殖小区中,采集经犬瘟热疫苗免疫接种后的狐狸全血,制备血清后,应用双夹心ELISA法对狐狸免疫接种犬瘟热病毒后85份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养殖小区四个养殖户的85份样品有81例呈阳性,4例呈阴性,抗体水平较高,说明该地区犬瘟热的免疫和免疫程序得到大部分养殖户的重视,免疫保护效果较好.
  • 摘要:近年来,包括大熊猫、小熊猫以及狮、虎、豹等食肉目所有8个科、偶蹄目猪科、灵长目的猕猴属等多种动物,均有犬瘟热自然发病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首次对正常小鼠淋巴细胞和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后(感染后7天)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比较,探究CDV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监测到36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80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8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以基因芯片中犬瘟热感染后上调基因CCR2和下调基因CD14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二者的表达趋势一致,因此认为芯片的筛查结果可靠.根据基因芯片的结果,采用Go注释系统和数据库查询对364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蛋白水解、免疫应答、结合功能、转运调控、信号传递、代谢、结构组成等有关,其中C-C型趋化因子受体2(CCR2)、脂多糖受体(CD1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1(MAP3K1)、CD69抗原(CD69)等被鉴定为差异表达基因.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CDV感染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摘要:单克隆抗体在实验室和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基础免疫研究,免疫组化,诊断测试和疫苗的质量控制方面的必要研究工具.本文主要阐述了单克隆抗体生产中的关键步骤,特别是抗原的准备,佐剂的选择,注射方式,腹水收集等步骤,以减少动物的痛苦获得最佳的免疫反应,提供最佳免疫反应产生的合理建议.综上,单抗制备过程中注意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大大提高制备优质单抗的几率。
  • 摘要:近期对辽宁、山东及吉林等地的貉进行附红细胞体检测,阳性检出率达60%.本文对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剖检变化及防治进行了简单的综述,以期对本病的研究有所帮助.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一旦发现病貉,应及时检测,尽快确诊,隔离病貉,同时消毒。驱除外界蚊、蝇等昆虫,防止疥螨、虱、蜱等体外寄生虫感染。通过临床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发现,30%-40%健康兽的血液中都能发现附红细胞体,呈无症状带菌感染。但是其能造成免疫力下降,如果不进行治疗会使机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同时也会干扰犬瘟热等疫苗的免疫,造成免疫失败。目前,国内外仍无有效预防该病的疫苗。保持兽舍良好的卫生,提高兽群健康水平,发生疥螨时要及时治疗,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吸血昆虫的孳生。有报道指出,附红细胞体在结构上缺乏细胞壁,导致干扰细胞壁形成的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的天然抗性。可以使用长效土霉素或强力霉素(多西环素)预防性投药,病兽以血虫净、VC、VB6、VB12及硫酸亚铁,口服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联合治疗。
  • 摘要:为更好的发展毛皮动物养殖业,了解水貂肠道正常菌群的耐药性,运用TPY培养基,从健康水貂的粪便中分离培养、筛选出2个肠道菌株.细菌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分离培养出的2株菌株为双歧杆菌,其中1株为长双歧杆菌,另1株为青春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对氯霉素极其敏感,对阿米卡星耐药.本实验为毛皮特种经济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从腹泻水貂小肠、肝脏分离到大肠杆菌,该菌可引起水貂发病死亡.为了解大肠杆菌引起水貂腹泻的机理,进行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的检测,并对其菌株做毒力试验.rn 方法:用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小鼠腹腔注射检测菌株毒力.rn 结果:从3个貂场腹泻病死水貂脏器以及粪便中分离出血清型分别为O78、O29和O38的大肠杆菌,对3个血清型大肠杆菌进行毒力岛检测,均检出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3个血清型O78、O29和O38的大肠杆菌均使小鼠发病死亡.rn 结论:水貂腹泻是由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的大肠杆菌引起,该菌对水貂的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 摘要:近年来水貂出血性肺炎在我国各地养殖场频繁发生,给水貂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水貂出血性肺炎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引起水貂的急性传染病,以出血性肺炎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发病急,死亡快,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总结水貂出血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综述了其病因机制和防治措施.为初步掌握水貂出血性肺炎的流行规律,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流行特点来看,该病主要发生在七、八月份,主要原因是水貂换毛期在八月中、下旬,这时水貂抵抗力下降,脱落的绒毛随风飞扬,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同时这个时期处于季节交替时期,早晚温差比较大,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这个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的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不喂污染的饲料,切断传染源,可以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在治疗方面,当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的出血性肺炎时,为了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最好立即做药敏试验,选取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既可以有效的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又可以节约成本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选择120日龄100只(公、母各半)体重(公貂1.68±0.16kg、母貂1.00±0.13kg)相近、健康短毛黑水貂随机分成4组,每组25只,单笼饲养.4组水貂分别饲喂油脂为豆油(Ⅰ组)、鸡油(Ⅱ组)、鱼油(Ⅲ组)、猪油(Ⅳ组)代谢能为16.5MJ/Kg(脂肪水平为27%)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公貂的脂肪消化率、氮代谢相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公貂Ⅱ组的总能、尿能、消化能、代谢能显著高于Ⅲ组;母貂粗脂肪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358),其中Ⅲ组粗脂肪消化率最好.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有机锌和无机锌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用8周龄左右的健康蓝狐90只,平均体重为(1.63±0.31)kg,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公母各半.Ⅰ组饲喂硫酸锌添加量为40mg/kg的日粮,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蛋氨酸锌添加量为20、40mg/kg的日粮,Ⅳ组和V组分别饲喂葡萄糖酸锌添加量为20、40mg/kg的日粮.预试期7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有机锌组的添加量为无机锌组的一半剂量时,其生长性能指标优于无机锌组;V组公狐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和Ⅳ组母狐脂肪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蓝狐净蛋白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机锌组指标高于无机锌组;Ⅲ组、Ⅳ组和V组母狐尿氮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Ⅱ组母狐氮沉积显著高于V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育成期蓝狐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锌和葡萄糖酸锌对蓝狐生长性能的影响优于硫酸锌,建议生产中蛋氨酸锌或葡萄糖酸锌的添加量为20mg/kg,每天摄入总锌量为12mg/只,可提高蓝狐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
  • 摘要:本实验旨在用套算法评定水貂对三种不同容重膨化玉米(244.8g/L、286.8g/L、359.2g/L)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雄性水貂30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只,水貂采用单独笼舍饲养,试验期为20d,分两个阶段完成,试验期前10d饲喂由海杂鱼、鸡骨架等配置的基础饲粮,试验期后10d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容重膨化玉米的待测饲粮,两个阶段均完成3d消化代谢实验.结果表明:①水貂对待测饲粮中三种膨化玉米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待测饲粮组Ⅱ和Ⅲ的粗蛋白和粗脂肪消化率最高,极显著的高于待测饲粮组Ⅰ,且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待测饲粮组Ⅱ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的高于待测饲粮组Ⅰ,其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②添加三种膨化玉米对水貂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添加膨化玉米的各组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且待测饲粮组Ⅱ最高;粗蛋白消化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待测饲粮组干物质和粗脂肪消化率均高于基础饲粮组,且Ⅰ、Ⅱ、Ⅲ组间无显著差异;待测饲粮组Ⅲ的净蛋白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各组间氮沉积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水貂饲粮中,添加容重为286.8g/L和359.2g/L的膨化玉米效果最佳.
  • 摘要:采用PCR-SSCP、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分析了水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exon1的多态性分布,对其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和统计学分析,为水貂生长发育相关分子标记的发现打下基础。结果发现IGF-Ⅰ基因exon1内存在一处位点突变,核苷酸由C→G.检测到AA、AB、BB三种基因型,并根据遗传距离对6个水貂资源群体进行了聚类分析.
  • 摘要:毛皮动物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化的良种培育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银黑狐、貉以及水貂的选种选配已有报道,但赤狐的选种选配策略未见报道.从动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概念入手,对比分析,避免了概念的混淆.首次提出了赤狐的选种选配的工作要点,为提高我国毛皮动物育种的水平,提升我国毛皮质量提供重要的资料参考.在赤狐的选育过程中,种狐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严格按标准选择,不然就会浪费很多的财力和物力。此外,狐在不同的地区,受光照时间不同,其毛皮质量不同。一般在较冷的地区,毛较长且密度较大;炎热地区,毛短而稀。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育种目标和性状值。
  • 摘要: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与毛皮动物相关的脂肪营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回顾了脂肪的生理功能、脂肪代谢关键酶及其基因表达和影响脂肪代谢的关键因素,并阐明了其在毛皮动物营养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毛皮动物脂肪营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工作的展望.综合脂肪营养研究现状,很多学者研究了不同水平、不同来源脂肪对毛皮动物生产性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但对对脂肪代谢关键酶的研究报道较少;也有学者对多不饱和脂肪的特殊生理作用做了研究,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今后毛皮动物脂肪营养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筛选出适宜的脂肪水平,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从分子营养的角度,系统研究食入脂肪在体内的分配利用规律及脂肪营养与基因表达的关系;饲粮中添加脂肪对蛋白质和某些特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开发和利用新的饲料资源,降低饲养成本,最大限度度发挥毛皮动物的生产潜力。
  •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毛皮动物产业的发展历史与饲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毛皮动物现状提出了加快我国毛皮动物饲养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毛皮动物饲养产业地域特色鲜明,主要集中在农村,多年来一直是部分适宜地区农民增收就业的首选。同时,因我国毛皮动物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同样加速了我国毛皮动物产业的发展。标准化将是发展的方向之一,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稳定毛皮动物饲养数量,提高毛皮动物质量是目前的首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对裘皮的需求与日俱增,裘皮市场非常活跃,但波动较大。目前,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在不断努力改善我国毛皮动物饲养的质量,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高了毛皮动物养殖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只要生产经营者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科学经营,就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 摘要:在河北省某毛皮动物养殖场发生一种以貉子眼球下陷、眼结膜潮红的疫病,死亡率约为25%,经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RNA鉴定,确定为肠道沙门氏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 摘要:本文就今年发生的多起毛皮动物肺炎病对其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进而总结和分析我国毛皮动物肺炎的类型及不同类型肺炎的典型症状.通过临床剖检,细菌分离鉴定,生化鉴定仪鉴定和16srRNA鉴定,小鼠攻毒试验,最后确定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毒性.结果显示结合不同临床症状和肺脏病理变化分别鉴定引起毛皮动物肺炎的细菌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巴士杆菌,支原体.因此,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目前毛皮动物肺炎并不是单一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有5种主要病原微生物,分别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巴士杆菌、支原体、它们有的是单独感染,有的是混合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针对不同病菌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做到常消毒,勤通风,粪尿及时打扫等。
  • 摘要:流感病毒作为一种受全人类重视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在我国畜禽疾病防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A型动物流感病毒H1N1(猪流感)、H5N1(禽流感)和H7N9(禽流感)均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呼吸系统疾病,毛皮动物感染流感病毒极易通过接触人群进行传染导致流行,因此,深入了解毛皮动物感染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将为科研人员提供更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思路.需要进一步更深入的野外和实验室流行病学调查,来提高人们对调控野生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中的传播和毒力的遗传及环境因素的认识。在东南亚以往的研究中已确认食肉动物食人受感染的鸟类和感染H5N1是有关联的。伍锐等研究H9N2对哺乳动物的感染潜力结果表明,经呼吸道感染传代后,获取了能完全致死Balb/c小鼠的适应株,并且H9N2小鼠适应株能在Kunming小鼠中传播,其传播途径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通过空气传播。总之,对毛皮动物群体内流感病毒的隐性感染和带毒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势在必行。
  • 摘要:为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水貂养殖现状,准确掌握未来我国水貂行业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国际裘皮市场行情对我国水貂养殖业的影响,总结了目前水貂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水貂在实际生产中提供指导与发展方向.应立足国内现有种质资源,合理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坚持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以提高水貂整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建立水貂育种核心群为主要方法,逐步提高优良种兽良种化水平和毛皮质量。要提供给水貂优质全价的饲料,满足水貂的营养需要,发挥水貂的生产性能。
  • 摘要:应用Vero细胞从山东省诸城市疑似犬瘟热感染貉的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病料的研磨上清液中分离出1株病毒.分离株经Vero细胞传至第4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经毒力测定、血清学、RT-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回归动物试验证实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ZC株.采用RT-PCR方法分段克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测序,依次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CDV-ZC株全基因(GenBank登录号KJ994343)与美洲基因型犬瘟热强毒株A75/17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6.5%,而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CDV3等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91.6%-92.0%.血凝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DV-ZC株与国内野毒株LN(13)2、GP株等以及日本野毒株UENO、HAMA等共同归属于Asia-1基因型,在H蛋白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受体结合区的542-544位增加了1个潜在N-连接糖基化位点.致病性强毒株CDV-ZC的成功分离及全基因序列测定加深了对当前中国CDV流行株遗传变异情况的了解,对CD的有效预防、诊断及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伪狂犬病毒(PRV)是一种宿主谱广泛的疱疹病毒科病毒,为了解PRV地方流行毒株gE基因的分子特征,比较自然感染猪、貂、狐3种不同宿主的PRV gE基因差异,利用PCR方法分别从猪、貂、狐脑组织总DNA中直接扩增gE全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宿主来源PRV gE基因均与2012年猪群中流行的变异强毒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99.5-99.7%,并存在142-144位GAC和1487-1490位ACG两处变异强毒特征性同时插入.不同宿主来源PRV gE基因之间存在微小差异,所获得猪源与貂源病毒间同源性99.4%,猪源与狐源病毒间同源性99.5%,貂源与狐源病毒间同源性99.5%.表明2012年猪群中流行强毒可能发生变异,并使多种宿主易感.
  • 摘要:水貂出血性肺炎近几年在我国各地养殖场频繁发病,造成严重的影响.本实验主要收集来自山东某水貂养殖场具有典型的出血性肺炎症状的病死水貂的肺脏和肝脏等组织样品,分离培养病原菌,并采用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药敏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结果从肺脏分离得到4株绿脓杆菌,从肝脏分离得到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表明4株绿脓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类药物比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类药物较为耐药.由此可见,患有出血性肺炎的病死水貂除携带绿脓杆菌外,同时还携带其他致病菌,这些细菌对患病水貂引起混合感染.且分离菌株耐药性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药物敏感性实验为临床治疗水貂出血性肺炎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作用.
  • 摘要: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mink disease,AD)又称为浆细胞增多症,是由水貂阿留申病毒引起水貂免疫系统紊乱,持续性感染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从病料提取阿留申病毒DNA,三份病料分别命名为ADV-WD1、ADV-WD2、ADV-RC.通过PCR扩增VP2部分基因,参考GenBank已经发表的ADV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将所测毒株与国内外流行毒株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构建生物进化树,结果表明:ADV-WD1、ADV-WD2、ADV-RC与中国已分离毒株ADV-LN1核酸同源性最高,其中ADV-WD1与ADV-LN1核酸同源性95.2%;ADV-WD2与ADV-LN1核酸同源性95.6%;ADV-RC与ADV-LN1核酸同源性94.5%.ADV-WD1、ADV-WD2、ADV-RC与ADV-LN1相关片段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其中ADV-WD1与ADV-LN1氨基酸同源性87.6%;ADV-WD2与ADV-LN1氨基酸同源性89.5%;ADV-RC与ADV-LN1氨基酸同源性86.7%.本试验为了解目前流行于山东威海ADV的毒株类型及相关ADV诊断抗原和疫苗奠定基础.
  • 摘要:为检测昌黎地区狐狸脑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从昌黎县泥井一养殖小区随机选择四个养殖户,85份取狐狸全血,制备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狐狸脑炎抗体,根据ELISA结果,计算样品实际浓度并判定其(CAV-1)抗体的阴性或者阳性.通过对85份血清样品的检测,四户养殖户狐狸脑炎免疫情况分别为:养殖户1的15份血清中,14例阳性,1例阴性,免疫合格率达到93%;养殖户2的14份血清中,12例阳性,2例阴性,免疫合格率达到86%;养殖户3的30份血清中,29例阳性,1例阴性,免疫合格率达到97%;养殖户4的26份血清中,24例阳性,2例阴性,免疫合格率达到92%;此次检测免疫总合格率为93%.监测结果表明昌黎地区狐狸脑炎活疫苗总体免疫效果良好,但个别狐狸需要加强免疫.
  • 摘要:利用CRFK细胞由送检的水貂病料中分离出一株水貂细小病毒SD/M/14-1,并通过分子生物学、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动物回归实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第3代细胞毒(F3)进行动物攻毒实验,接种水貂均表现出典型的肠炎症状,排毒时间、体温升高时间与细小病毒检验用强毒SMPV-11脏器毒接种水貂相同,均为接种后第3天;死亡率为40%,而脏器毒接种水貂为100%.由此可见,虽然SD/M/13-1细胞毒的毒力弱于强毒SMPV-11,但仍能引起水貂表现出典型的肠炎症状,可以作为疫苗开发的检验用强毒,但其发病的判定标准仍需重新确立.
  • 摘要:本文采用2代测序技术,对水貂(Mink,Mustela lutreola)外周血白细胞转录组进行了RNA-Seq测序、de novo拼接和信息比对研究.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得到了3.1GB的原始数据,共32245804个reads,去除载体信息的数据量为28797350个reads.经质量控制和de novo拼接后,对组装出来的转录本利用TransDecoder鉴定coding区域,共获得了118868条水貂转录本,其平均长度为525.53bp.利用Trinotate对ORF和contigs进行功能注释,用Uniprot database、RNAMMER、eggNOG、GO、KEGG对预测出来的序列进行注释.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水貂外周血白细胞进行了较全面的转录组测序,旨在为后续开展水貂进化研究及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发掘水貂重要驯化基因提供新的序列资源,并将促进水貂表达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为水貂全基因组测序项目提供较好的注释基础.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