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孢量

产孢量

产孢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微生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87166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菌物学报、环境昆虫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等;产孢量的相关文献由8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增智、何学友、高智谋等。

产孢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7166 占比:99.74%

总计:87395篇

产孢量—发文趋势图

产孢量

-研究学者

  • 李增智
  • 何学友
  • 高智谋
  • 黄俊生
  • 刘波
  • 田晶
  • 蔡守平
  • 邹晓
  • 黄勃
  • 曾丽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加男; 赵虹薪; 刘洋; 姜鸿涛; 秦秀丽
    • 摘要: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球孢白僵菌菌剂产孢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菌剂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米糠83%+麦麸14%、葡萄糖1.5%、蛋白胨1%、K;H PO;0.5%、CaSO;1.5%;适宜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6°C,空气相对湿度85%~90%。在此条件下进行培养,球孢白僵菌菌剂产孢量及孢子萌发量最高。本研究为球孢白僵菌菌剂的生产及开发提供参考。
    • 张微; 陶西; 庞宗文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发酵基质麦麸与玉米粉不同比例和发酵工艺条件对棒束孢菌产孢的影响,旨在提高棒束孢菌的产孢量,为将该菌株应用于柑橘红蜘蛛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和发酵时间对产孢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发酵工艺为麦麸∶玉米粉=7∶3,含水量55%,接种量10%,发酵温度25°C,初始pH 6.0和发酵时间9d。
    • 梁英辉; 穆丹; 宋瑞清
    • 摘要: 为优化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菌株PC7的液态发酵条件,研究不同发酵条件下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C7的产孢量与菌丝生物量,分析培养温度、初始pH、供氧量、接菌量对于PC7菌株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PC7菌株培养液在培养温度为26°C、初始pH值为8、500 mL三角瓶装瓶量200 mL时,以0.5 mL为初始接菌量,产孢量在培养5~7 d时达到最大,是最适产孢条件。以菌丝生产为目标,进行液体发酵生产时,温度24°C、初始pH值为8、500 mL三角瓶装瓶量150 mL时,以1.0 mL为初始接菌量,菌丝干质量在培养5 d时达到最大,有利于提高菌丝产量,是最适培养条件。
    • 蒲丹丹; 李艳; 赵丽红; 张亚林; 魏锋; 冯鸿杰; 朱荷琴; 顾爱星; 彭军; 冯自力
    • 摘要: 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 CEF-818发酵产物能够有效的防治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棉花黄萎病,为获得简青霉CEF-818最佳的发酵条件,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简青霉CEF-818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简青霉CEF-818固体发酵最适培养物为麦麸,其他添加物为葡萄糖、尿素和氯化钾,添加量按麦麸的质量比分别为2.5%、0.6%和0.6%(M/M),料水比为1:0.5,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液体接种量为5%(V/M)、初始pH为7、物料厚度为2 cm、培养温度为28°C、培养时间为7 d。在此条件下,简青霉CEF-818的产孢量为8.28×10^(9) CFU/g。
    • 曹伟平; 甄伟; 陈丹; 丰硕; 宋健
    • 摘要: 球孢白僵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酵周期和产孢量是其发酵工艺中的主要评价指标。本试验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JG-17菌株产孢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外源法在菌落表层施用微量乙烯利,可以明显提高菌株JG-17的产孢量,以对8日菌龄表层施用100 ng/cm^(2)乙烯利处理最佳,产孢量为未处理对照的6.28倍。经乙烯利处理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其耐热性、抗紫外线能力和对靶标害虫的杀虫活性与未处理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白僵菌培养过程中科学施用乙烯利,可有效提高白僵菌的产孢效率,研究为真菌生物农药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 胡广艳; 赵忠娟; 杨合同
    • 摘要: 为优化两株耐盐木霉-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W320和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W1876的生长和产孢条件,研究了不同pH、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氮源和不同碳氮比对两株木霉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耐盐深绿木霉(T.atroviride)TW320在pH=4~11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和产孢,且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pH为5,在大豆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产孢量最多,该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木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当碳氮比为12:1时,最有利于TW320产孢;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TW187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pH为11,最优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以乳糖作为最佳碳源,甘氨酸作为最佳氮源,且碳氮比为9:1时,TW1876产孢量最多。
    • 李廷刚; 陈广霞; 张倩倩; 巩东营
    • 摘要: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可引起葡萄灰霉病,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探索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对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及菌丝与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旨在探索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25°C;产孢最适培养基为MSM培养基,最适温度23°C;在培养基pH3~11范围内灰葡萄孢均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均为6;灰葡萄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时生长速率和产孢量达到最佳,而蛋白胨则为灰葡萄孢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菌丝的致死条件是50°C处理25 min或55°C处理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是45°C处理30 min或50°C处理10 min.研究为葡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郭恒; 赵义涛; 郑海霞; 张仙红
    • 摘要: 虫生真菌的毒力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表现为产孢能力下降或丧失、毒力下降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力下降等.基于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PF904菌株继代培养后产孢量和毒力严重退化,本试验采用添加4种不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对其进行复壮.结果 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甲壳素粉后菌株毒力恢复最好,复壮第10代时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初始菌株的5.86d下降至3.32 d,接菌第7天校正死亡率高于82%,且恢复比例较稳定;蚕蛹培养基复壮后菌株产孢量恢复最好,复壮第10代时,产孢量由初始菌株的4.28×106个/cm2提升至1.73×107个/cm2,提升3倍之多,但毒力恢复较差;而蝉蜕培养基复壮后产孢量和毒力恢复均不稳定;添加3种营养物质的综合培养基,第10代LT50和产孢量分别恢复为3.53d和1.58×107个/cm2,对两者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 蔺泽荣; 朱海霞
    • 摘要: [目的]明确除草活性菌株HZ-011的发酵培养基各因素配比及最适发酵条件,为该菌作为除草剂的研发和农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产孢量为目标,通过固体培养基筛选确定菌株HZ-011生长的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HZ-011的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对菌株HZ-011的液体培养基成分及配比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培养基各成分间的交互作用;用菌株HZ-011发酵液对盆栽杂草(藜、密花香薷、冬葵和反枝苋)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经过优化,菌株HZ-011的培养基最佳配比为蔗糖48.744 g/L、蛋白胨15.626 g/L、NaCl 0.214 g/L和K2HPO40.42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C、培养时间5 d、装液量180 mL和转速180 r/min.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Z-011对藜和反枝苋全部致死,对密花香薷的致病率为75%,对冬葵的致病率为4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提高了菌株HZ-011的产孢量,为该菌株应用于农田杂草生物防治打下基础.
    • 蔺泽荣; 朱海霞
    • 摘要: 【目的】明确除草活性菌株HZ-011的发酵培养基各因素配比及最适发酵条件,为该菌作为除草剂的研发和农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产孢量为目标,通过固体培养基筛选确定菌株HZ-011生长的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HZ-011的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对菌株HZ-011的液体培养基成分及配比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培养基各成分间的交互作用;用菌株HZ-011发酵液对盆栽杂草(藜、密花香薷、冬葵和反枝苋)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经过优化,菌株HZ-011的培养基最佳配比为蔗糖48.744 g/L、蛋白胨15.626 g/L、NaCl 0.214 g/L和K_(2)HPO_(4)0.42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C、培养时间5 d、装液量180 mL和转速180 r/min。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Z-011对藜和反枝苋全部致死,对密花香薷的致病率为75%,对冬葵的致病率为4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提高了菌株HZ-011的产孢量,为该菌株应用于农田杂草生物防治打下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