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玫烟色棒束孢

玫烟色棒束孢

玫烟色棒束孢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4286篇;相关期刊30种,包括安徽科技学院学报、金陵科技学院学报、菌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首届全国虫草会议暨冬虫夏草产业高峰论坛等;玫烟色棒束孢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余容、吕利华、马瑞燕等。

玫烟色棒束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4286 占比:99.95%

总计:134357篇

玫烟色棒束孢—发文趋势图

玫烟色棒束孢

-研究学者

  • 何余容
  • 吕利华
  • 马瑞燕
  • 田晶
  • 念晓歌
  • 刁红亮
  • 谢梅琼
  • 郑宇
  • 张伟
  • 郝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军
    • 摘要: 为了解玫烟色棒束孢作为生物农药在防治害虫时是否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以黄瓜和玫烟色棒束孢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的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洒不同浓度的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20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茎粗、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高浓度处理(1.0×10^(8) cfu/mL)处理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反而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对黄瓜幼苗基本无影响,可作为生物农药广泛使用.
    • 任丽梅; 苏正钦; 欧达; SHAUKAT Ali; 邱宝利
    • 摘要: 烟粉虱(Bemisiatabaci)是世界性分布且危害严重的蔬菜花卉害虫.由于烟粉虱的抗药性及传统化学药剂施用潜在的负面影响,利用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等开展烟粉虱的生物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GZQ-1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YMS01菌株对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2种棒束孢昆虫病原真菌均能侵染烟粉虱各个龄期,且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烟粉虱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在1×10^(8)孢子/mL时,2株棒束孢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感染致死率分别达到92.68%和78.12%;此外,2株棒束孢菌株对2龄若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0.421x-1.665,y=0.33x-1.646, LC_(50)值分别为9.01×10^(3)孢子/mL和9.74×10^(4)孢子/mL, LT_(50)为3.05 d和4.56 d.综上所述,本研究所评价的2株棒束孢均对烟粉虱有较高的致病力,且爪哇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力优于玫烟色棒束孢,可以将2株棒束孢作为烟粉虱的优良生防菌株开展更深入的应用研究.
    • 郭恒; 赵义涛; 郑海霞; 张仙红
    • 摘要: 虫生真菌的毒力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表现为产孢能力下降或丧失、毒力下降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力下降等.基于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PF904菌株继代培养后产孢量和毒力严重退化,本试验采用添加4种不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对其进行复壮.结果 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甲壳素粉后菌株毒力恢复最好,复壮第10代时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初始菌株的5.86d下降至3.32 d,接菌第7天校正死亡率高于82%,且恢复比例较稳定;蚕蛹培养基复壮后菌株产孢量恢复最好,复壮第10代时,产孢量由初始菌株的4.28×106个/cm2提升至1.73×107个/cm2,提升3倍之多,但毒力恢复较差;而蝉蜕培养基复壮后产孢量和毒力恢复均不稳定;添加3种营养物质的综合培养基,第10代LT50和产孢量分别恢复为3.53d和1.58×107个/cm2,对两者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 王宏民; 赵义涛; 郭恒; 张仙红
    • 摘要: [目的]在前期筛选试验的基础上,比较表面活性剂对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us PF904菌株侵染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获得可提高玫烟色棒束孢PF904防治效果的助剂.[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室内致病力试验,测定喷施分别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OFX-0193)(终浓度125 mg/L)和二异丁基萘磺酸钠(Nekal)(终浓度250 mg/L)的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后玫烟色棒束孢PF904在小菜蛾3龄幼虫体表的孢子附着量及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结果]添加250 mg/L Nekal和125 mg/L OFX-0193可显著提高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在小菜蛾3龄幼虫体表各结构区的孢子附着量,其中添加250 mg/L Nekal的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在小菜蛾3龄幼虫体表刺状突起结构区、平缓结构区和嵴状突起结构区的孢子附着量分别为对照(添加清水的孢子悬浮液)的2.19,1.78和1.94倍,说明Nekal提高了玫烟色棒束孢PF904的孢子附着率;添加250 mg/L Nekal和125 mg/L OFX-0193均显著缩短了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萌发时间,促进附着孢的形成,提高了玫烟色棒束孢PF904的侵染速率.室内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中添加250 mg/L Nekal和125 mg/L OFX-0193可显著提高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其中添加250 mg/L Nekal的玫烟色棒束孢PF904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9.2%,致死中时(LT50)降低为2.71 d,说明Nekal的增效作用显著.[结论]250 mg/L Nekal为玫烟色棒束孢PF904的适宜的助剂和添加浓度,可显著提高其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 齐素敏; 陈丹丹; 李圆圆; 冉新炎; 韩广泉; 陶宁; 王丽荣
    • 摘要: 通过探索玫烟色棒束孢NBL-Z8的最佳培养条件并测定该菌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侵染力,以期为筛选出对桃蚜具有高毒力的微生物杀虫剂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测定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采用喷雾法测定菌株NBL-Z8对桃蚜的致病力.结果显示,NBL-Z8菌株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C、初始pH值7、转速180 r/min、接种量6%;菌株的室内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当孢子浓度为1×108 CFU/mL时,对桃蚜的致死中时间(LT50)为3.118 d,接菌7 d时致死中浓度(LC50)为1.367×104 CFU/mL.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玫烟色棒束孢NBL-Z8对桃蚜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作为桃蚜生防制剂开发中的潜力菌株.
    • 常瑞刚; 罗都强
    • 摘要: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能产生具有杀虫活性的代谢产物,在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昆虫病原菌玫烟色棒束孢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应用价值.
    • 郑亚强; 王文倩; 陈斌; PHANGTHAVONG Souksamone; 赵永鑫; 徐天梅; 肖关丽
    • 摘要: 为明确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虫生玫烟色棒束孢的时空动态及寄主多样性,以期为玫烟色棒束孢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本研究于2017年7月-2018年9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生境中玫烟色棒束孢的发生季节、生境分布和寄主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共采集玫烟色棒束孢674株。从时间动态来看,玫烟色棒束孢于当年10月至次年4月为发生流行期,12月或次年1月为发生高峰期。从空间分布来看,玫烟色棒束孢主要分布于热带丛生竹林和石灰岩山地雨林的低、高和中海拔地带,分别采集到150和133、118、104株,相对丰度分别为22.3%、19.7%、17.5%和15.4%;热带季雨林和季风性常绿阔叶林中相对较少,分别采集到77和73株,相对丰度分别为11.4%和10.8%;暖热性针叶林生境仅采集到19株,相对丰度为2.8%。从海拔分布来看,石灰岩山季雨林生境中,玫烟色棒束孢在高、中、低海拔生境中分布的差异不明显,低海拔生境中菌株数量略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生境。玫烟色棒束孢的寄主节肢动物有2纲12目,包括昆虫纲11目,蛛形纲1目,其中优势寄主为鳞翅目和膜翅目,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0.4%和36.4%。该研究为玫烟色棒束孢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内容,也为害虫生防高毒力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筛选提供材料。
    • 刘晓菲; 陈睿元; 郑宇
    • 摘要: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成为微生物源农药的一个要资源。由于缺乏有效手段,无法对罹病害虫中玫烟色棒束孢进行大量、快速、准确的检测,严重制约了该生防菌株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本研究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引物设计和体系优化,建立了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可视化的LAMP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准确率高,与其他常见生防菌株和病原菌无交叉反应;检测时间短,60 min可得到阳性结果;灵敏度高,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该方法的建立为田间条件下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的毒力测定与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