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证
风热证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08522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母婴世界、福建中医药、光明中医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0全国第七次中医急诊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等;风热证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强、奚肇庆、刘建忠等。
风热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8522篇
占比:99.86%
总计:108674篇
风热证
-研究学者
- 谢强
- 奚肇庆
- 刘建忠
- 廖为民
- 赵永烈
- 刘书堂
- 向希雄
- 邓琤琤
- 乔模
- 刁人政
- 刘清泉
- 吴元芬
- 吴艳明
- 周建中
- 和杏花
- 姚卓亭
- 廖日晖
- 张丽
- 张庆美
- 张晴龙
- 李鹏
- 梅建强
- 汪受传
- 火英明
- 王玉来
- 王笈
- 王鉴钧
- 耿连艺
- 胡咏华
- 胡洁华
- 葛爱芹
- 谭善忠
- 谭泳梅
- 赵庆峰
- 邵铭
- 邹建东
- 郑艳
- 陆力生
- 陈分乔
- 陈广梅
- 陈志斌
- 陈波
- 陈陶后
- 项希雄
- 高岚
- 黄瑞松
- WANG Ling
- YUAN Qian
- 丁正香
- 万丽玲
-
-
陆家伦;
韦小霞;
梁艺
-
-
摘要:
[目的]观察风热方药浴对小儿乳蛾病退热的疗效。[方法]选择风热型小儿乳蛾病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口服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喷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温水泡浴,治疗组予风热方药浴,两组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2 h、24 h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 h、48 h,治疗组平均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风热方药浴治疗风热型小儿乳蛾病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
朱春晖;
马华安;
严道南
-
-
摘要:
目的:评价中药六类新药玉叶金花清热片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的Ⅲ期临床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中心分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将448例急性咽炎外感风热证患者按3∶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玉叶金花清热片,对照组服用万通炎康片,服药5 d为1个疗程,观察中医证候临床有效率和咽痛、咽干灼热、咽黏膜悬壅垂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等体征改善情况,以及评价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玉叶金花清热片治疗急性咽炎总有效率和痊愈率为77.91%和34.36%,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6.60%和1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玉叶金花清热片可有效改善咽痛、咽干灼热、咽黏膜悬壅垂红肿和咽后壁淋巴滤泡等症状,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均为Ⅰ级,未见心、肝、肾损害。结论:玉叶金花清热片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
-
季静华;
黄洁;
徐浩;
邵亮;
江晓婷
-
-
摘要:
目的:观察解散汤治疗急性咽喉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风热证急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8例)和观察组(n=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雾化吸入等),观察组在其治疗方案中加入解散汤治疗,疗程为7 d。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炎症与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56/58)和81.03%(47/5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喉疼痛时间、咳嗽时间、声嘶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咽部黏膜充血、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悬雍垂软腭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CD8^(+)水平均降低(P<0.05),CD3^(+)、CD4^(+)、CD4^(+)/CD8^(+)比值则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IL-6、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散汤可明显提高急性咽喉炎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缩短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
-
-
李永芝;
彭华;
刘国玲;
刘自力
-
-
摘要:
目的观察交替针刺健侧与患侧治疗急性期风热型贝尔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急性期交替针刺健侧与患侧35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35例),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第7、15、25次就H-B分级和面部损伤程度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观察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7、15次两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25次,两组间的面部评分、H-B分级、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期采取健、患侧交替针刺是治疗风热型的优势方法,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患侧腧穴。
-
-
郑娇娇;
孙伟芬;
李毅俊;
张旭岗
-
-
摘要: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药物靶向治疗是肺癌治疗的热点,但靶向治疗获益的同时亦会引起皮肤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靶向治疗方案的完成,因此有必要对靶向治疗所致皮疹进行干预。临床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对抗肿瘤有一定疗效,对靶向药物所致皮疹亦有独特优势。孙伟芬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泉州地区气候特点,自拟祛风透疹汤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本研究就孙伟芬教授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所致皮疹的临床经验展开讨论,以期为临床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周袁;
王建锋;
张虹亚
-
-
摘要:
目的:探讨消风散加减联合西替利嗪治疗风热型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HTK]方法:将60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另加用消风散治疗,疗程8周。评估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药物剂量评分、发作频次,并比较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4、6、8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8周后治疗组发作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散加减联合西替利嗪治疗风热型荨麻疹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发作频次和复发率均优于单用西替利嗪。
-
-
莫玲岚;
李永仪;
李华;
汪曼
-
-
摘要:
目的:观察银翘散泡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感发热风热证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和补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温水泡浴,治疗组予银翘散泡浴方,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h后,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治疗24 、48 、72 h后,治疗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翘散泡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及退热效果.
-
-
黄洪伟;
李芳娅
-
-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瘾疹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风热证)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瘾疹方,连续服药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自拟瘾疹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可显著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 E水平,治疗慢性荨麻疹(风热证)有确切疗效.
-
-
孙妍;
方芳;
弭澜;
曹岩
-
-
摘要:
目的:探讨寻常痤疮(风热证)患者应用耳穴贴压法联合拔罐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32例寻常痤疮患者(风热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4例.三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A组联合拔罐,对照B组给予耳穴贴压法,观察组给予拔罐+耳穴贴压法,共治疗4周.比较三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红肿、脓疱、脱屑、疼痛)、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激素水平[雌二醇(E2)、雄激素(T)、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并于治疗后随访3~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A组(70.45%)和对照B组(72.73%)(均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38%、7.14%)与对照A组(7.32%、12.20%)、对照B组(5.00%、10.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联合拔罐治疗寻常痤疮(风热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h1/Th2、性激素有关.
-
-
刘勇进;
张泽英;
姚亚克;
周华;
马文江;
周建英
-
-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酚麻美敏、阿奇霉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鱼腥草合剂,疗程6d.检测临床疗效、恢复情况、细胞因子(TNF-α、IL-2、IL-6)、CRP、IgA、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情况(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除外)更优(P<0.05).治疗后,2组细胞因子、CRP、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IgA升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常规治疗可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6、CRP水平,提升血清IgA水平有关.
-
-
-
胡咏华
- 《2018年杭州市针灸推拿学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风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板蓝根颗粒、氨加黄敏胶囊,治疗组给予疏风解毒胶囊,两组均以3d为疗程,3d后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变化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平均解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治疗组有效率86.79%,优于对照组的72.34%(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风热证)患者疗效确切,临床疗效满意.
-
-
YUAN Qian;
袁千;
WANG Ling;
王凌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治疗风热证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抽取门诊风热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利用该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中嵌入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分析了250张风热证处方信息,最常使用药物包括生甘草、陈皮、茯苓、当归、生地黄等,常用药对包括陈皮-生甘草、陈皮-茯苓、姜半夏-陈皮等,置信度大于0.9的关联规则包括“姜半夏,茯苓->陈皮”、“生地黄,炒白术->当归”、“太子参,山药->陈皮”等.结论:我院门诊处方治疗风热证用药以理气健脾、化痰止咳、养阴清肺为主,二陈汤为核心方剂.
-
-
-
谢强;
邓峥峥;
杨淑荣;
刘文杰;
操建
- 《2006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
| 2006年
-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针刺开音1号穴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风热证的临床研究结果,判断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急性创伤性喉炎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针刺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痊愈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P<0.05)和第6天的愈显率与西医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针刺开音1号为主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安全有效的治法.
-
-
-
-
刘建忠;
刘书堂;
肖明中;
汪受传;
赵霞
- 《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
| 2008年
-
摘要:
清热化滞颗粒是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中成药制剂,由河北省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申报中药3类新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医学院附属二院、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承担了初步临床观察、Ⅱ期、Ⅲ期临床研究任务。显示该药疗效显著优于对照药,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原有药理研究的基础上,就该药物对胃肠激素的相关影响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
-
-
-
王启;
谢强
-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嗓音言语听力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谢强教授的经验效方--上感清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探索其治疗急性单纯性喉炎的机理.方法:将60例病人按1:1比例随机分中药试验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病例均行超声雾化吸入,采用试验组自身前后对照及试验组与对照组相互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试验组治疗3天的痊愈率为50%,疗程结束的愈显率为86.7%;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其EPQ、APQ、H/N值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感清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风热证急性单纯性喉炎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