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合谷穴

合谷穴

合谷穴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4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6539篇;相关期刊253种,包括长寿、内蒙古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年会、山东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等;合谷穴的相关文献由997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勇、李传富、杨骏等。

合谷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1 占比:6.42%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6539 占比:93.08%

总计:7025篇

合谷穴—发文趋势图

合谷穴

-研究学者

  • 罗勇
  • 李传富
  • 杨骏
  • 许能贵
  • 任晓暄
  • 张庆萍
  • 楼新法
  • 蒋松鹤
  • 韩颖
  • 刘家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滢; 李艳梅; 宋沂晓; 陈少宗
    • 摘要: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得出临床上使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两穴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年限为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应用合谷穴、太冲穴相配伍治疗疾病的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法分析等分析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的优势病种及与其他腧穴相配伍的规律。结果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临床运用合谷穴、太冲穴或者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穴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可治疗74种疾病,优势病种分别是面瘫、头痛、郁证等。病种涉及多个系统,频次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妇科疾病等。对配伍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临床上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是百会、印堂、风池、太阳等。配穴归经前3位分别是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对穴位刺激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以毫针针刺、电针及针药结合为主。结论临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或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配伍其他腧穴治疗优势病种为面瘫、头痛、郁证等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类疾患。
    • 吕沛宛
    • 摘要: 小明平素体质偏寒湿,喜欢艾灸,不管是感冒,还是腹泻、胃痛,都喜欢灸一下,每次0.5~1小时。但一次受寒,艾灸合谷穴、鱼际穴后,出现了口干、口渴等上火症状,喝水也不缓解。这是怎么回事呢?
    • 孙小琴
    • 摘要: 目的:探讨雷火灸下关穴和针刺合谷穴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水肿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水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雷火灸下关穴和针刺双侧合谷穴,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以及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34/35),较对照组82.86%(29/35)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面神经功能(H-B)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下关穴和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水肿期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改善,并可缩短疗程,减轻痛苦。
    • 姜春颜; 吴松
    • 摘要: “合谷穴”是现代针灸临床应用频率极高的腧穴,其功效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笔者认为这与合谷穴腧穴特性及理论特色密切相关。为提高合谷穴针刺效果,笔者探究认为运用合谷穴治疗疾病不仅需要考虑针刺得气,还应考虑针刺方法细节,注重腧穴层次性、人体整体气血阴阳、病位病性等与合谷穴本身特性的联系,根据病位选择不同进针部位,结合透刺调整方向角度,从腧穴层次和病位病性把握针刺深度,根据治疗目的运用不同针刺手法,充分发挥多样化、精细化的针刺操作优点,提高合谷穴的靶向疗效。
    • 杨开银; 张凌云; 张国欣; 汪佳明; 张普; 薛建军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合谷穴联合静脉麻醉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因胆胰疾病行ERCP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A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针刺(B组),各40例。B组取双侧合谷穴和内关穴行针刺麻醉,两组诱导方案、麻醉维持和氧流量等均相同。观察两组ERCP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结果:B组在T1、T2、T3时间点MAP、HR、SpO_(2)、BIS的值和NE、E、血糖浓度低于A组(P<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较A组缩短(P<0.05);B组恶心呕吐、术后躁动、谵妄发生率和麻醉药物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内镜医师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合谷穴复合静脉麻醉可减轻ERCP围术期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降低麻醉药物剂量和提高了内镜医师的满意度。
    • 张磊; 张欣宇; 肖雯婧; 袁璐; 王佳莉; 朱书秀
    • 摘要: 目的分析古代医家运用合谷穴治疗牙痛的选穴规律和治疗方法,为合谷穴治疗牙痛提供古代文献依据。方法运用《中华医典》第5版以“合谷”作为检索词,选择“正文”为检索范围,检索民国以前古籍中合谷穴主治病症相关的文献条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建立合谷穴治疗牙痛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明确的治疗牙痛的条文93条,涉及44本书籍;其中单穴47条,配穴46条,明清时期合谷穴治疗牙痛较前明显增多,达到80条,其处方腧穴归经以手阳明大肠经为主;在治疗方法上其他疗法39条,针刺22条,艾灸21条,针灸11条,刺血1条。结论合谷穴具有明确治疗牙痛的作用,使用频率随朝代逐渐增高,单穴略高于配穴,在明确的治疗方法上以针刺和艾灸为主。
    • 赵彦萍; 陈媛媛; 方继良; 洪洋; 王珺; 孙黎; 王智
    • 摘要: 目的 探讨手针针刺健康受试者右侧合谷穴,前额叶Glu^(+)、Glx^(+)及GABA^(+)浓度变化差异及相关性,从兴奋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关系方面初步探讨针刺效应的脑机制。方法 录入健康志愿者76名,随机接受手针及纤毛针两种刺激,并采集刺激前和刺激时BOLD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手针和纤毛针组刺激前与刺激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及相关性,以及Glu^(+)、Glx^(+)与GAB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手针及纤毛针组间和组内各亚组(依据不同BOLD信号)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手针组整组的Glu^(+)、Glx^(+)、GABA^(+),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和零激活GABA^(+)针刺前与针刺时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前手针组整组、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均与GABA^(+)呈正相关q(P均<0.05);纤毛针组整组、正、负激活亚组Glu^(+)、Glx^(+)均与GABA^(+)及零激活Glu^(+)与GABA^(+)均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时手针组整组、负激活亚组Glu^(+)与GABA^(+)呈正相关,零激活亚组Glx^(+)与GABA^(+)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与GABA^(+)多呈正相关,可作为针刺脑机制研究的神经递质观察指标。
    • 程中贵; 孙杨; 叶玲玲; 黄园鹭; 马龙先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在分娩镇痛中采用电针三阴交加合谷穴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360例产妇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纳入自然分娩未采取镇痛措施产妇120例)、观察组(纳入电针三阴交加合谷穴镇痛产妇120例)、常规组(纳入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产妇120例),观察三组产妇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情况、分娩方式、镇痛不良反应、血清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结果镇痛后,观察组、常规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常规组变动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常规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加合谷穴在分娩镇痛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产妇分娩疼痛,保持产妇血流动力学情况稳定,产妇剖宫产率不高,不会明显增加镇痛不良反应,改善血清神经递质表达水平,可推广应用。
    • 摘要: 盐水漱口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待冷却后,频频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之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冷敷——用湿冷毛巾或冰袋、冰块敷近牙痛部位的脸颊部。掐合谷穴——用指甲或指尖掐压合谷穴(拇指骨与食指骨交叉处),可使牙痛减轻或消除。左侧牙痛掐右合谷,右侧牙痛掐左合谷。
    • 彭易雨; 彭瑛; 孟海婷; 郭晟
    • 摘要: "面口合谷收"是医疗实践过程中对合谷治疗口面部疾病功效的高度总结.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经络辨证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其生理机制的研究,探讨支撑其证治规律的理论实质;同时对临床运用合谷穴治疗口面部疾病的报道进行举案归纳,浅析"面口合谷收"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