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冲穴

太冲穴

太冲穴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6411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人人健康(医学导刊)、河北中医、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2013中医针灸北京论坛等;太冲穴的相关文献由4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清国、王朝阳、井明鑫等。

太冲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3.3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6411 占比:96.33%

总计:6655篇

太冲穴—发文趋势图

太冲穴

-研究学者

  • 刘清国
  • 王朝阳
  • 井明鑫
  • 支建梅
  • 王丽
  • 卢俊
  • 梁繁荣
  • 唐勇
  • 唐纯志
  • 曹丹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滢; 李艳梅; 宋沂晓; 陈少宗
    • 摘要: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得出临床上使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两穴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年限为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应用合谷穴、太冲穴相配伍治疗疾病的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法分析等分析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的优势病种及与其他腧穴相配伍的规律。结果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临床运用合谷穴、太冲穴或者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穴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可治疗74种疾病,优势病种分别是面瘫、头痛、郁证等。病种涉及多个系统,频次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妇科疾病等。对配伍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临床上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是百会、印堂、风池、太阳等。配穴归经前3位分别是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对穴位刺激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以毫针针刺、电针及针药结合为主。结论临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或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配伍其他腧穴治疗优势病种为面瘫、头痛、郁证等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类疾患。
    • 谭乔芮; 王宇; 赵晓峰
    • 摘要: 通过检索CNKI、PubMed中针刺太冲穴脑功能核磁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生理状态下针刺太冲单穴、太冲配伍合谷穴、太冲配伍其他穴位所引起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病理状态下针刺太冲穴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痛症、抑郁症等多种病症中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加以综述。以期为今后太冲穴的临床运用及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效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仲桂林; 陈尚云; 尹丽丽
    • 摘要: 气泄,即肝气乘脾之泄泻,以脾虚肝旺为根本病机,选取太冲穴治疗属对症选穴。至骨针法是邹德辉老师在研习《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探寻而来,目前已通过临床实践并获得良效。太冲针刺至骨作为新针刺方法,在多层次的信息传递和调整过程中发挥重要价值,其不仅是对传统针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本研究将从至骨针法选穴、操作和针效三大方面探析太冲穴治疗气泄的机理,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治疗思路。
    • 李保朋; 李春林; 苏珊珊; 霍勇军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烦躁焦虑患者脑功能的调节,为针刺太冲穴治疗中医“郁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招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针刺组在针刺太冲穴后即刻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针刺太冲穴即刻针刺组双侧梭状回低频振荡振幅(ALFF)信号较对照组增高;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ALFF信号较对照组减低。以ALFF信号增高的右侧梭状回为种子点行功能连接分析,发现左侧角回,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以ALFF信号增高的左侧梭状回为种子点行功能连接分析,发现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下回、后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增强。以ALFF信号减低的左侧额中回、额上回为种子点,发现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小脑半球功能连接减弱。以ALFF信号减低的右侧额中回为种子点,发现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增强;左侧小脑半球、双侧丘脑、右侧尾状核体部、左侧角回功能连接减弱。结论:针刺太冲穴对负责情绪的脑区产生了调制效应,为针刺太冲穴治疗烦躁焦虑的脑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 姬文慧; 华宇; 陆军; 金辉华; 方宁远; 王占成
    • 摘要: 目的:探讨茱萸贴敷双侧太冲穴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8例和对照组135例。治疗组在原降压治疗基础上,辅以自制吴茱萸贴于晚间敷贴双侧太冲穴,持续8~10 h,每2日1次;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两组均观察4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SBP)从(140.6±11.2)mmHg下降至(136.9±10.4)mmHg(P<0.05);DBP从(88.2±9.4)mmHg下降至(86.8±8.0)mmHg(P<0.05)。治疗组SDS和SAS评分也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BP和DBP以及SDS和SA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辅以吴茱萸敷贴双侧太冲穴,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SBP和DBP,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杨凯航; 吴清明
    • 摘要: 《针灸甲乙经》由西晋·皇甫谧撰,全书共12卷,是对魏晋之前针灸成就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后世的针灸发展影响深远。通过对《针灸甲乙经》中太冲穴的相关文献整理,发现西晋以前的诸多医家常运用该穴治疗消化系统、心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外科及官窍疾病等病症,其功效主要与定位、归经及穴性相关,具有疏肝解郁、理气调血、疏通经络、平肝潜阳等作用。太冲穴为临床常用穴位,可单独使用,也可联用其他穴位一起使用。
    • 林敬
    • 摘要: 肝喜欢伸腰按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刘大铭:俗话说,年轻气盛,容易动肝火。长时间玩手机、玩电脑、熬夜,饮食过于辛辣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也容易导致肝火旺,进而使得身体容易出现易怒、失眠等症状。此时,可以揉揉太冲穴
    • 蔡正清; 唐金玲
    • 摘要: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天麻钩藤饮汤剂治疗.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太冲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压.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配合针灸太冲穴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 李紫明; 王军
    • 摘要: cqvip:《黄帝内经》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肝系病在上焦有肝犯肺胃之呃逆,在中焦有肝经阻滞之疼痛,在下焦有肝肠相犯之泄泻,西医治疗往往伴有便秘、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针灸作为常用的疗法获效甚佳,太冲穴为肝经第一大要穴,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凡肝系之病,皆可用之。太冲穴出自《灵枢》“肝出于大敦……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肝也,其原出于太冲。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俞穴,别名大冲。肝系病可在原穴太冲穴上有反应点,太冲穴既有诊断作用,也有治疗作用,“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肝经起于大趾,与督脉会于巅,原穴汇集脏腑经络之精气行于三焦,畅达全身,针刺太冲穴即可通调三焦,调节经络脏腑功能,御病抗邪。肝藏血,主疏泄,太冲穴为极要之塞,冲解气机之大关,主司人体气血枢机,本在疏肝治肝,肝病患者源在邪实郁肝或气血失调,从调和气血来论治可提高临床疗效。根据临床观察笔者发现针刺太冲穴对肝系病一些常见症的治疗有明显作用,欲以三焦各部常见症为中心探析太冲穴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更加明确地指导临床应用。
    • 陈颖哲; 刘巍; 张天宇; 郭菲宇; 褚福永
    •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泻法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针刺泻法组、针刺留针组及假针刺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进行常规西药降压治疗,3组分别用不同的手法针刺太冲穴,均以28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及血清NO、ET-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针刺泻法组与针刺留针组均较假针刺组降压效果更明显(P<0.05),针刺泻法组较针刺留针组降压效果更明显(P<0.05);治疗后,针刺泻法组及针刺留针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假针刺组(P<0.05);治疗后,针刺泻法组与针刺留针组血浆ET-1和血清NO水平与假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留针组比较,针刺泻法组血清NO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针刺太冲穴治疗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人降压效果、中医证候及血清ET-1、NO水平,其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双向调节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