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风散

消风散

消风散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53794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中国便秘高峰论坛、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暨2013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等;消风散的相关文献由61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中方、梁秀宇、温炬等。

消风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7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3794 占比:99.78%

总计:154126篇

消风散—发文趋势图

消风散

-研究学者

  • 林中方
  • 梁秀宇
  • 温炬
  • 陈宝田
  • 兰海梅
  • 关洪全
  • 冯林
  • 冯洁莹
  • 周萌
  • 屠庆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伍漫漫; 梁皓; 廖丹丹; 陈启帆; 梁瀞云; 罗伟生
    • 摘要: 皮肤瘙痒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治疗效果欠佳,服用西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易复发,导师罗伟生教授根据30余年行医经验,将风邪和血虚归为主要病因,主要采用"祛风解表""养血活血"的治疗原则进行诊治,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 崔子朋; 陈慧
    • 摘要: 小儿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涉及小儿鼻鼽、风咳、哮喘、荨麻疹、紫癜等,该类疾病易反复,迁延难愈。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因风邪具有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的特点,为小儿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对小儿过敏性疾病从“风”论治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举例说明。
    • 董照阳; 陈茜; 魏伟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消风散所有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en Cards)、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 Ge NET)和疗效药靶标数据库(TTD)筛选出AC的相关靶点;并利用Venn软件获取化合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结合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关键靶点;通过DAVID在线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Swiss Dock进行目标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消风散中共筛选出治疗AC的主要活性成分23个和共同靶点49个,PPI网络发现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细胞介素6(IL-6)、JUN、白细胞介素4(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可能是消风散治疗AC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免疫反应、内皮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炎性反应、调节血压、T淋巴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IBD)信号通路等,这些作用通路可能是消风散防治AC的活性途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Quercetin)与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消风散干预AC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该方剂的临床应用和深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周庆倩
    • 摘要: 扁平苔藓是一种炎症细胞浅层浸润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肤、黏膜,少数发于指、趾甲及毛囊。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人认为主要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有关[1]。笔者自2019年以来运用消风散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扁平苔藓风湿蕴肤证30例,收效较好,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皮肤科就诊患者。
    • 徐美芝
    • 摘要: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消风散加减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6月东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玉屏风散合消风散加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湿疹生活质量量表(EQOLS)、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炎性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情况、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EQOLS、EASI、炎性因子水平、CD8^(+)值低于对照组,CD4^(+)/CD8^(+)、CD4^(+)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消风散加减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好,还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状态,改善其免疫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李紫薇; 唐志坤
    • 摘要: 文章旨在探讨中药消风散临床治疗面部炎症性皮肤病疗效。西医认为面部炎症是皮肤受各种因素刺激后产生的防御性反应,治疗以抗组胺药和非甾体抗炎药为主。而中医认为,面部炎症性皮肤病多属于热性疾病,初期治疗常以疏风清热为主。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具有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笔者导师应用消风散加减治疗脂溢性皮炎、面部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 徐圆杰; 原丽琼; 吴酉霆; 韩婷婷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消风散加味治疗湿热证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消风散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和疗效指数。结果研究组患儿IgE水平、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消风散加味治疗湿热证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可明显改善患儿皮肤瘙痒程度,降低血清IgE水平,减小皮损面积,减轻患儿痛苦。
    • 周袁; 王建锋; 张虹亚
    • 摘要: 目的:探讨消风散加减联合西替利嗪治疗风热型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HTK]方法:将60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另加用消风散治疗,疗程8周。评估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药物剂量评分、发作频次,并比较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4、6、8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8周后治疗组发作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散加减联合西替利嗪治疗风热型荨麻疹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发作频次和复发率均优于单用西替利嗪。
    • 许康春; 魏善斋; 张以来; 姜丽; 孙杰; 李佳; 李一北; 王嫚
    • 摘要: 目的 探讨消风散加减、西替利嗪内服联合血液灌流对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4例.所有患者给予血液透析,A组给予血液灌流治疗,B组给予消风散加减、西替利嗪内服治疗,C组给予消风散加减、西替利嗪内服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改良Duo氏瘙痒评分(Duo's pruritus score,Duo's VAG)评估患者瘙痒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睡眠质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Ca)、血磷(P)等指标变化.结果 三组治疗前VAS评分、Duo's VAG评分、PSQI评分、Scr、BUN、β2-MG、CRP、PTH、Ca及P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Duo's VAG评分、PSQI评分、β2-MG、CRP、PTH、P水平均降低(P0.05);C组治疗后VAS评分、Duo's VAG评分、PSQI评分、β2-MG、CRP、PTH、P均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A组(74.07%)和B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风散加减、西替利嗪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瘙痒症状,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血清PTH、β2-MG、CRP、P等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满意.
    • 柯敏; 李麟颖; 王成锑; 熊飞
    • 摘要: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消风散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计算机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Medline、EMbase等平台上检索国内外期刊,收集已发表的所有关于消风散加减合并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文献.按标准筛选文献后提取数据,再对所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4软件对纳入的符合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合计510例患者,对照组251例,试验组2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风散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缺乏高质量试验进一步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