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乐
非乐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1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音乐、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专利文献132734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求索、齐鲁学刊、环球企业家等;
非乐的相关文献由15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健、卫世诚、吴迪等。
非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2734篇
占比:99.87%
总计:132904篇
非乐
-研究学者
- 胡健
- 卫世诚
- 吴迪
- 张梦思
- 强中华
- 李宇赜
- 李强
- 杨小华
- 石应宽
- 肖劲飞
- 袁薇
- 韩笑
- 于文杰
- 任佳
- 任媛媛
- 何丽华
- 何鼎鼎
- 修建军
- 傑理
- 刘北峥
- 刘博
- 刘城淮
- 刘婷婷
- 刘曦
- 刘禾
- 刘蓝
- 匡检洪
- 卢枫
- 卫茂平
- 吉联抗
- 吴进安
- 吴齐
- 周乐
- 周忠陵
- 周才珠
- 唐应龙
- 墨子
- 姬宁
- 孙星群
- 孟荣荣
- 宁子
- 宫华
- 尼耶纳莫利比丘
- 岳圣东
- 嵇伏枥
- 幼英
- 康绳法
- 张为民
- 张勇
- 张岱年
-
-
陆扬
-
-
摘要:
在蒋孔阳看来,音乐美学思想不是美学家给音乐规定的法则,先秦音乐美学思想不是先秦乐官的音乐理论,而是诸子百家关于音乐的看法和想法,是诸子百家政治和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蒋孔阳的《先秦音乐美学论稿》立足实证考究音乐的社会生成和社会功能,论述"省风""宣气",孔子"正乐"和墨子"非乐",贯穿着一种虚怀若谷的人文意志.这是蒋孔阳音乐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蒋孔阳美学思想体系的鲜明特点.
-
-
陈小刚
-
-
摘要:
春秋战国"天下乱"的失序社会,凸显一系列异化的精神境遇."执有命者""喜音沉湎"不仅消解了治理者治道实践的本质力量,更危害了"天民"的精神生活秩序.意识到这种生活世界的异化和精神价值的割裂,墨家强非之而力主非命非乐的治道.非命尚力、非乐尚俭,是墨家面对失序化精神生活进行反思批判和治理的基本场域,其意在力命统一、苦乐相参,确立实践可行的治道逻辑和价值排序,重构良性有序、公共适宜的精神生活.
-
-
李彦慧
-
-
摘要:
墨子的“非乐”思想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学的角度出发,“非乐”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美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阅读与分析“非乐”的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从中把握其内涵和意义。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墨子“非乐”思想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墨子的思想理论。
-
-
-
-
-
邵珠春12
-
-
摘要:
“非乐”是墨子美学的表象而非墨子美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它是建立在“利人”与“实用”等基础条件之上的“今”时观点。墨子美学是“有用为美”的实用主义美学,是“利人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是“合宜为美”的辩证主义美学,其本质是建立在“有用为美”、“利人为美”、“合宜为美”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主体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
-
邵珠春
-
-
摘要:
"非乐"是墨子美学的表象而非墨子美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它是建立在"利人"与"实用"等基础条件之上的"今"时观点.墨子美学是"有用为美"的实用主义美学,是"利人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是"合宜为美"的辩证主义美学,其本质是建立在"有用为美"、"利人为美"、"合宜为美"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主体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
-
程宜山
-
-
摘要:
在秦汉以后中绝的墨子思想中,最重要的要数义利统一和德力并重的价值观。价值观属于文化结构的深层,与世界观一起构成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基本内容。一个在一定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对该民族的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