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9416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临床内科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论坛、中华护理学会2016全国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5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静萍、冉群钗、刘贤铭等。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4160 占比:99.94%

总计:294327篇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张静萍
  • 冉群钗
  • 刘贤铭
  • 夏碧桦
  • 杨菲
  • 王健
  • 韩克跃
  • 柏晓玲
  • 逄锦
  • 于长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秦园生; 唐秀娥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8例NSTE-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发病时测量的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分为非STaVR段抬高组(65例)、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58例)与STaVR段抬高≥0.1 mV组(45例)。记录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及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史、左心射血分数(LVEF)、Killip分级、病变血管支数及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VR段抬高≥0.1 mV组、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的cTnI、CK-MB、BNP及hs-CRP水平高于非STaVR段抬高组,STaVR段抬高≥0.1 m V组高于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6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及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VR段抬高≥0.1 mV组、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及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非STaVR段抬高组,STaVR段抬高≥0.1 m V组高于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发生与未发生MACE的NSTE-ACS患者在非STaVR段抬高、STaVR段抬高0.05~<0.1 mV及STaVR段抬高≥0.1 mV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β=0.288,OR=1.586,95%CI=1.267~2.831)、Killip分级(β=0.271,OR=1.716,95%CI=1.359~2.498)、病变血管支数(β=0.743,OR=2.247,95%CI=1.664~3.576)、cTnI(β=0.553,OR=2.093,95%CI=1.537~3.498)、CK-MB(β=1.105,OR=2.358,95%CI=1.239~3.869)、BNP(β=0.934,OR=1.529,95%CI=0.913~2.722)、hs-CRP(β=0.326,OR=1.768,95%CI=1.175~2.246)及STaVR段抬高(β=0.179,OR=1.452,95%CI=1.123~2.051)为NSTE-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电图STaVR段抬高≥0.1 mV的NSTE-ACS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率较高,且心电图STaVR段抬高是NSTE-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
    • 王文斌; 闫明聪; 程国杰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早期介入治疗时机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06例高危NSTE-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时机不同将其分为A组(发病<12 h)和B组(发病12~24 h),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于高危NSTE-ACS患者,发病<12 h行PCI可以明显减少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谢雪琼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NST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否再发将其分为未发生组(158例)和发生组(72例)。回顾性统计老年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复发情况,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老年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230例老年NSTE-ACS患者中共72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发生率31.3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高、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水平高(P<0.05,OR=4.354、4.315、3.955)。结论老年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合并高血压、血清BNP水平高、NEUT水平高密切相关,可据此针对性制定临床治疗方案,以降低老年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率。
    • 杨烽华; 王娇娇
    • 摘要: 目的:探讨IL-6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老年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疾病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7例作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65例。实验组又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分别比较IL-6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组之间差异。同时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IL-6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否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实验组中IL-6水平与对应患者Gensini评分、GRACE评分的相关性检验及IL-6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ROC曲线。结果:IL-6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UA与NSTEMI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水平的IL-6对NSTEACS的发生有促进作用(P<0.05);实验组中IL-6水平与相应Gensini评分及GRACE评分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51、0.316(P均<0.05);IL-6水平有助于对UA与NSTEMI的鉴别诊断,ROC曲线下面积0.872(P<0.05)。结论:高水平的IL-6对于NSTEACS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早期IL-6水平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疾病分型的诊断。
    • 侯维维; 郭良敏; 巫文丽
    • 摘要: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NSTE-ACS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利伐沙班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浆心力衰竭标志物指标[心房利钠肽(ANP)、心室脑钠肽(BN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指标[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及血浆ANP、BNP、PRA、AngⅡ、IL-1、IL-6、CRP、ET-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NSTE-ACS病人,可有效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抑制RAAS活性与炎症反应,并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良好。
    • 温小琴; 黄奎; 陈永利; 高波
    • 摘要: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本综述梳理近期发表的NSTE-ACS临床研究,重点论述该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相关进展,以及利用心肌坏死标志物进行早期诊断及应用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进行危险分层的相关进展,为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借鉴.
    • 吴丽华; 王倩敏; 王月刚; 杨京山; 杨镝; 张翠霞; 肖洁莹; 王石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室壁激动时间(VAT)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NSTE-ACS患者97例,按VAT是否延长分成两组:VAT明显延长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VAT不明显延长的69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VAT、CK-MB峰值、心脏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年龄和合并糖尿病明显高于对照组[(68.0±12.6)岁比(62.4±13.2)岁、16/28比19/69,均P<0.05];观察组CK-MB峰值、cTnⅠ峰值、Killip分级Ⅱ级以上人数、冠状动脉造影3支血管病变加左主干血管病变的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4±51.5) U/L比(36.6±23.1)U/L、(18.16±14.51)ng/ml比(6.11±4.98)ng/ml、9/28比7/69、12/15比27/53,均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50.3±8.6)%比(57.1±5.3)%,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VAT明显延长的NSTE-ACS患者由于心肌功能损害严重,心脏功能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为多支心血管病变,提示该组患者预后不良.因此,临床研究者和医师对NSTE-ACS并VAT明显延长患者的预后应该提高警惕,积极降低其预后风险因素,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及诊断、改善其预后的意义更大.
    • 石兆峰; 关曼柯; 魏旭煦; 蒋寅; 胡嘉元; 张晓雨; 赵晨; 商洪才
    • 摘要: 目的:比较并评价中成药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差异和在不同评价指标间的治疗优势.方法: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主流医学数据库检索中成药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以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减停率作为评价指标,并选用GRADEpro软件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GeMTC和Stata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随机对照试验和22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通贴散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和常规西药、解毒通脉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较好;心痛舒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于改善心电图疗效较好;解毒通脉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养阴活血颗粒联合常规西药对于硝酸甘油减停率效果较好.结论:心脉通贴散、芪参益气滴丸、解毒通脉胶囊、心痛舒胶囊、养阴活血颗粒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评价指标中具有一定治疗优势,但因受到文献质量限制,今后仍需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 徐景涛; 刘召粉; 潘丽胜; 袁义秋; 邵静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峰值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NSTE-ACS患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2 h内的NSTE-ACS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两个亚组,计算患者GRACE评分并依据其评分范围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3个亚组.选取同期住院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H-FAB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析其与患者GRACE评分的相关性和对患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H-FABP、cTnI峰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FABP、cTnI峰值水平均与GRACE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834,r=0.912,P<0.001).血清H-FABP峰值预测NSTE-ACS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95%CI:0.712~0.875).血清cTnI峰值预测NSTE-ACS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844~0.954).血清H-FABP峰值高水平组中MACE事件发生率为10.71%,低水平组中MACE事件发生率为4.46%(P=0.021).结论 NSTE-ACS患者血清H-FABP峰值水平与其病情风险程度GRACE评分密切相关,且对NSTE-ACS患者的病情风险程度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陈海锋; 黄绍丹; 王少珠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为对照组(早期介入治疗)与研究组(延期介入治疗),以探讨血运重建的最佳时机.结果 研究组的病变血管数、病变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支架置入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PCI相关并发症、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选择延期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