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4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797篇;相关期刊294种,包括社会工作、钟山风雨、名人传记:上半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2002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西学与清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金陵大学的相关文献由377位作者贡献,包括章开沅、郑锦怀、顾烨青等。
金陵大学
-研究学者
- 章开沅
- 郑锦怀
- 顾烨青
- 孙健三
- 孙明经
- 李金萍
- 赵飞飞
- 东方明
- 余光中
- 姜庆刚
- 孙宅巍
- 张生
- 程千帆
- 辛显铭
- 何志明
- 储朝晖
- 冷天
- 刘波儿
- 刘超
- 唐宝民
- 庄莹
- 张勇
- 张同道
- 张德明
- 徐雁
- 曹必宏
- 朱庆葆
- 李响
- 李龙
- 杨夏鸣
- 王思明
- 王成
- 章楷
- 苏众
- 苏艳萍
- 莫砺锋
- 蔡丹丹
- 赵子云
- 郁青
- 郭洋
- 马啸
- 高兴祖
- 黄小英
- 黄新宪
- 黄雪婷
- 丁丁
- 丁文静
- 严仲仪
- 乐韦其
- 乔治·费区
-
-
刘国忠
-
-
摘要:
金陵大学成立于1910年,是由汇文、基督、益智三个传教士所办的书院发展、合并而来。它虽然是外国传教士创办,但在这些传教士中也有很多“开明派”,在注重西学的同时,也注重国学,实行“开放式”的办学模式。金陵大学教学模式与美国接轨,校内师生对西方社会、思想动态了解较为深入。
-
-
胡理琛
-
-
摘要:
《余森文园林论文集》正式出版发行是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的一大盛事,对此表示热烈地祝贺!逢此盛事,桂花飘香。桂花正是余老为杭州推荐的市花,而今绽放似乎是为发行助兴。余森文先生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界的老前辈。1904年出生于广东梅县,长逝于1992年。他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农林科,之后留学英国,在伦敦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参与过学术研究。他是一位纵览古今、学通中外,既有深厚民族文化功底,又有丰硕现代文化素养的学者,同时也是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的政治家。
-
-
肖学军
-
-
摘要:
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带我走进中国抗战艰危的六年(1940-1946年)。掩卷沉思,李庄,名不见经传的李庄,地图上我不到它。如果没有同济大学迁往李庄,没有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北大文科研究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相继内迁至此。李庄就不可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
-
-
王龙
-
-
摘要:
抗战爆发后,电影宣传备受重视。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电影教育委员会与金陵大学合作,在该校理学院增设电化教育专修科。1942年1月,又在重庆北碚北温泉公园设立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以集中摄制教育电影。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电影制片厂,1946年,该厂回迁南京。1945年,中国学典馆馆长杨家骆、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冯四知等15人组建“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大足石刻考察团”。
-
-
崔传昊
-
-
摘要:
高校底色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源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院等时期;另一源头则是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成为金陵大学,该校于1951年与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为基础,合并公立金陵大学的师范科系,在原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址上建立南京师范学院,并最终于1984年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改办师范大学以来,学校潜心耕耘、培育后学,率先进入全国师范高校第一方阵,并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以及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
-
赵广军
-
-
摘要:
研究史家章开沅的史学思想,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其史学专业教育到底来自哪里?在章开沅的自述中,频频被提及的是其历史学专业的最初阶段——金陵大学历史系的两年肄业教育对其深刻的影响。民国时期的金陵大学史学迥异于其他高校的史学传统,具有明显的金大特点,因此被王绳祖称之为“新史派”。金陵大学“新史派”强调近世史领域、史料和现实关怀、开放研究的观念教育、交叉方法的专业培养等,对章开沅有着终身的影响。从章开沅之后的学术作品中可以“索隐”到其与“新史派”史学理念相呼应的学承关系。
-
-
任平芳
-
-
摘要:
一流学科: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获评A+,公共管理获评A,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获评A-高校底色在2021年第九届江宁湖熟菊花展上,占地120多亩的南京农业大学菊花基地中足足有3000多个品类的菊花傲然盛放.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菊花基因库.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规模,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多年的传承与坚守——1942年起,金陵大学李鸿渐教授便开始从事菊花的种植搜集.这一传承与坚守是学校精神的延续.
-
-
赵新
-
-
摘要:
一流学科:林业工程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林业工程、林学获评A+,风景园林获评A-高校底色南京林业大学,犹如一本书写了百十年的厚重书本.当你打开她,不禁被她深厚的学术底蕴与独特的林学魅力所触动.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中央大学森林系和金陵大学森林系,历经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华中农学院等发展阶段,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办学历史.
-
-
郑永田;
庞弘燊
-
-
摘要: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是一本优秀的图书馆学断代史著作。任家乐博士从职业化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重视对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史的研究,正视“满铁”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问题,关注女性在图书馆职业化和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地位和趋势,是国内图书馆学界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不可多得的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专著。《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以丰富的史料和流畅的文字,完美展现了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突出成就和历史功绩,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
张德明
-
-
摘要:
金陵大学农学院为推动中国乡村建设,于1923年在乌江地区进行棉种推广试验,1930年又与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合作创办乌江农业推广实验区。实验区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开展了多样的改良活动,在农业经济上,推广优良种子,设立各种合作社;在农村教育上则是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同时还改进乡村卫生,设立乌江农会,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乌江实验区借助社会各方的优势资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面貌的改观,促进了农村、农业及农民各方面的改善。
-
-
-
-
赵辰;
冷天
- 《2002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从南京大学大礼堂(原金陵大学礼拜堂)维修保护工程的个案出发,通过深入地历史与技术分析,从而揭示了存在于此个案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妥协.这成为我们今天很好地认识这类中国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的特殊视角.作者以此作为一种策略,成功地完成了保护性修复工程的全过程.
-
-
刘先觉;
楚超超
- 《200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史料为参考,从建筑和规划的角度解析了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的校园建筑,分析了这三所大学校园的规划和建筑形态,并简要剖析其建筑形态产生的内在原因,以此管窥南京近代建筑形态的发展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