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90751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2009’中国生物药物创新研究论坛等;金属β-内酰胺酶的相关文献由84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珩、钱元恕、劳兴珍等。

金属β-内酰胺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0751 占比:99.94%

总计:390984篇

金属β-内酰胺酶—发文趋势图

金属β-内酰胺酶

-研究学者

  • 郑珩
  • 钱元恕
  • 劳兴珍
  • 卓超
  • 张恩
  • 秦上尚
  • 李从荣
  • 周丹丹
  • 徐元宏
  • 李崇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东华; 郭延磊; 曲海军; 周长凯; 全香花; 崔萌纳; 李静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耐氨曲南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例婴儿肝移植术后耐氨曲南的产MBL肺炎克雷伯菌致腹腔感染的临床资料。患儿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致病菌为产MBL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提示对氨曲南耐药。初始方案基于药敏结果选用了多黏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的方案,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出现病情反复和休克性花斑。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头孢他啶阿维巴坦0.5 g,q8 h联合氨曲南0.18 g,q6 h的治疗方案;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实体器官移植术后产MBL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该患儿最终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成功治愈出院。多篇国外文献报道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可以有效治疗器官移植患者因耐氨曲南的产MBL肠杆菌科细菌导致的感染,该方案有望成为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该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案。
    • 刘敏娟; 庞彩莲; 吴品; 陈凯妮; 黄嘉莹
    • 摘要: 目的:了解东莞市大朗医院2018-2020年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产碳青霉烯酶情况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方法:收集东莞市大朗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CRPA菌株66株,采用eCIM实验筛查碳青霉烯酶,双纸片扩散法检测产酶表型,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EK2-Compact对66株CRPA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46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出CRPA菌株66株(检出率为14.2%),标本来源以呼吸道痰液标本为主,占65.2%,非呼吸道占34.8%。在临床科室分布中,ICU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呼吸内科及烧伤整形外科。在66株CRPA中,产碳青霉烯酶占33.3%,其中单一产丝氨酸酶占16.7%,单一产金属酶占12.1%,同时产丝氨酸酶和金属酶占4.5%,不产碳青霉烯酶占66.7%。66株CRPA的药敏结果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0%和71.2%,其次为氨曲南51.5%,其余耐药率均<30%,哌拉西林为27.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2.7%,头孢他啶16.7%,头孢吡肟12.1%,环丙沙星12.1%,左旋氧氟沙星9.1%,庆大霉素9.1%,妥布霉素9.1%,阿米卡星为4.5%。结论: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主要分布在ICU及呼吸内科,产碳青霉烯酶不是东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耐药分析中耐药率绝大部分<30%,其中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防止CRPA的蔓延及传播。
    • 朱致熹; 张洁琳; 陈依军
    • 摘要: 革兰氏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为表达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s,MBL)可以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几乎全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成为全球公共健康挑战。开发MBL的抑制剂是应对产MBL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手段。螯合剂构成一类重要的MBL抑制剂,通过螯合、剥离、结合MBL活性中心的Zn以发挥对MBL的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螯合剂类MBL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介绍包括EDTA及其相关化合物、aspergillomarasmine A(AMA)及其衍生物、NOTA及相关化合物、吡啶羧酸类及吡啶甲基胺类化合物在内的几类重要螯合剂类MBL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抑制活性、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选择性和作用机制,为后续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的MBL抑制剂提供参考。
    • 陈毅红; 杨汉才; 莫家金
    • 摘要: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特性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2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为CRAB感染将其分为两组:76例CRAB感染的患者为耐碳青霉烯类组,154例非CRAB感染的患者为非耐碳青霉烯类组.比较两组的耐药特性,并分析CRAB的分布与来源.结果 耐碳青霉烯类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明显高于非耐碳青霉烯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类组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高于92.25%,但其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6.92%;非耐碳青霉烯类组对本次试验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低于23.51%.44.74%的CRAB分布于ICU,15.79%分布于神经内科;标本的主要来源为痰液,占比为81.58%,其他来源均未超过10.00%.结论 CRAB的耐药性较高,金属β-内酰胺酶是CRAB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医院应增强对AB耐药性的重视,加强院内的消毒与患者之间的隔离,防止造成院内大范围的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与患者死亡率.
    • 崔灿; 杨海涛; 王泽方
    • 摘要: 在过去的10年中,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为代表的金属β-内酰胺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近些年这些酶的突变体的出现使得耐药菌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更加复杂和困难的挑战.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研发有效广谱的抑制剂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针对NDM-1及其相关抑制剂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解析工作进行综述,希望从生物学机制研究的角度带给相关研究人员一点启发和帮助.
    • 王玺; 李彬春; 张晟; 谢斌; 吴长新; 李深伟; 孟庆来
    • 摘要: 文章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为模型,研究在氨曲南存在的条件下,MBL对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活性的影响.研究数据显示氨曲南能够显著抑制NDM-1对头孢硝噻吩或美罗培南的水解.用氨曲南处理固相于玻璃珠的NDM-1(NDM-1酶珠),结果显示处理后的NDM 1酶珠对青霉素G的水解活性有显著抑制,且即使经过多次充分冲洗,经氨曲南处理过的NDM-1酶珠对青霉素G的水解活性仍只是部分恢复,说明氨曲南与NDM-1酶具有强烈、稳定的结合活性,从而可有效竞争性抑制NDM-1酶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
    • 赵雨佳; 廖湉毅; 范培蕾; 梁亮; 王晓阳; 赵海波
    • 摘要: 抗生素滥用造成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卫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能水解碳青霉烯在内的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产该酶的细菌仅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敏感,因此也被称为超级细菌NDM-1。编码该酶的blaNDM-1基因大多定位在质粒上,能通过水平传播,加剧多重耐药菌的产生,由于缺乏特效抑制剂,导致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难度进一步增加。为满足临床实验室、应急检测和现场监测的需求,表型筛查、表型确证、快速筛查、基因确证和宏基因组测序等一系列方法被研发出来,用于监测和预防NDM-1的全球扩散。对超级细菌NDM-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和流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监测和预防NDM-1的全球大扩散提供参考。
    • 周海英; 曹原; 邓劲; 廖全凤; 吴思颖; 刘雅; 张为利; 康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氨曲南(aztreonam,ATM)与头孢他啶邝可维巴坦(ceftazidime averbatan,CAZ/AVI)联合使用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s,MBLs)肠杆菌目细菌的体外协同作用.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4月临床分离的32株产MBLs且同时满足对ATM及CAZ/AVI耐药;采用PCR扩增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ATM及CAZ/AVI的MIC及棋盘稀释法检测ATM联合CAZ/AVI对产MBLs的肠杆菌目细菌的协同作用.结果 32株产MBLs的菌株中,产NDM-1型金属酶19株,产NDM-5型金属酶12株及产IMP型金属酶1株;ATM联合CAZ/AVI对其中26株产MBLs的菌株有体外协同作用,占比81.3%;未出现无关和拮抗作用.结论 ATM联合CAZ/AVI对产NDM金属酶菌株体外有协同抗菌作用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有条件情况下,如果临床治疗需要最好做联合药敏试验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 王穆群; 张永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非鮑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药敏情况;检测其金属β-内酰胺酶和整合酶基因。方法用K-B法对安徽省2家教学医院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各种标本分离出的非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16版判断结果。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其进行扩增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Ⅰ-Ⅲ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分析结果。结果44株非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29株、琼氏不动杆菌9株、醋酸钙不动杆菌3株、溶血不动杆菌2株及不动杆菌基因型13TU 1株),来源于心内科、呼吸内科等临床科室,分离于痰液、尿液、分泌物及其他标本。其中3株为多药耐药菌株(2株洛菲不动杆菌及1株溶血不动杆菌),17株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余24株为完全敏感菌株。金属β-内酰胺酶SIM-1阳性率为20.45%(7株洛菲不动杆菌、2株琼氏不动杆菌);VIM-2阳性率为9.09%(2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溶血不动杆菌及1株琼氏不动杆菌);IMP-4、NDM-1均未检测出。IntI-1阳性率为11.36%(3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溶血不动杆菌及1株琼氏不动杆菌);IntI-2阳性率为13.64%(3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溶血不动杆菌及2株琼氏不动杆菌);IntI-3未检测出。结论非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已经发现多药耐药菌株;其耐药机制可能与金属β-内酰胺酶及整合酶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