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原油
重质原油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806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国际石油经济、炼油技术与工程、石化技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年度全国乳化沥青学术交流会 、第三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第十六届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等;重质原油的相关文献由53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梅、戴立顺、刘涛等。
重质原油
-研究学者
- 李梅
- 戴立顺
- 刘涛
- 杨清河
- 牛传峰
- 邵志才
- 李海华
- 江雪连
- 肖立光
- 郭宗斌
- M·玛奇昂纳
- R·蒙塔纳里
- S·罗西
- 刘宇恒
- 卢朝霞
- 黄伊琳
- 吴青
- 崔莉
- 晁可绳
- 钱伯章
- A·德比安科
- A·迪尔彼安科
- M·马奇昂那
- N·帕纳里蒂
- N·帕那里蒂
- 丁秋炜
- 张洪
- 张艳芳
- 徐辉军
- 徐鹏宇
- 李亮
- 李剑新
- 李康春
- 王栋
- 董凯
- 董松涛
- 黄占凯
- 代小丽
- 史方军
- 宋华
- 张帆
- 李庚
- 杨元彬
- 杨光
- 滕厚开
- 王松
- 王磊
- 瞿国华
- 石泽
- 等
-
-
徐春明
-
-
摘要:
“十四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正处于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面临环保日趋严格、能源结构调整、炼油能力过剩等诸多挑战。随着我国炼制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的加剧,重质原油(以下简称重油)加工已成为各大石化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迫切需要深入认识重油组成与结构及转化化学,研制新型催化材料与催化剂,发展重油高效催化转化新方法和专用工程装备,创新开发具有原创性的清洁油品生产利用技术。
-
-
张芯
-
-
摘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微波能量吸收原理的自动脱水器在重质原油储罐的应用,通用长期的不间断使用验证了良好的脱水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重质原油在脱水过程中水中带油,VOC超标的问题,实现了重质原油储罐脱水自动化,极大地减轻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全天候运行,避免了跑油事件的发生,减少了油品浪费和环境污染。
-
-
刘鑫
-
-
摘要:
为探究蒸馏装置电脱盐系统波动原因,分别考察了电脱盐罐操作条件及原油性质两方面因素,并结合原油混合相容性理论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两种性质差异较大的原油混合时,存在不相容的可能,沥青质析出,增大原油乳化程度,导致电脱盐系统运行波动;重质原油掺炼比例越低,不相容程度越明显,随着重质原油混合比例增加,原油不相容状态逐渐得到缓解;在加工混合原油出现不相容时,可通过降低混合强度的方式,减轻原油的过乳化程度,平稳生产;在加工混合原油时,宜掺炼性质相近的油品,若混合的油品性质差异较大时,可适当增加重质油混合比例,降低发生不相容的可能,保证装置平稳运行.
-
-
姜蔚;
邵子奇;
黄宏海
-
-
摘要: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Mo/γ-Al2O3.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氧硫比(O/S)对催化氧化重质原油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C,氧硫比为5,催化剂用量0.25 g,反应时间90 min时,硫含量为2.9%(质量分数)的重质原油的脱硫率可达到57.7%,硫含量可以降低为1.2%(质量分数).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后,催化剂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
-
姜蔚;
邵子奇;
黄宏海
-
-
摘要:
以γ-Al_(2)O_(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Mo/γ-Al_(2)O_(3)。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N^(-)_(2)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氧硫比(O/S)对催化氧化重质原油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C,氧硫比为5,催化剂用量0.25 g,反应时间90 min时,硫含量为2.9%(质量分数)的重质原油的脱硫率可达到57.7%,硫含量可以降低为1.2%(质量分数)。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后,催化剂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
-
-
-
姜传东;
黄玮;
丛玉凤;
苏建
-
-
摘要: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LPG)中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及危害;对目前LPG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脱硫机理及各种脱硫技术的优势与弊端;对未来LPG脱硫技术进行了展望.单一的脱硫技术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需要充分利用各技术的优势,将各种脱硫技术有机结合,如吸附与氧化脱硫相结合、生物脱硫与加氢技术相结合等.
-
-
-
李鑫源;
李春雨;
姬鹏举;
黄玉明;
渠慎亮;
程建康
-
-
摘要:
随着苏丹Blend2*等油田的不断开发,原油出现重质化、劣质化的现象,而以前油田使用的沥青质抑制剂(KS-20-11)效果一般,油田开始大范围的出现沥青质沉淀.现为选择高效沥青质抑制剂,用APD瓶测试不同种类抑制剂对苏丹原油的沥青质抑制效果,选取对苏丹原油效果最好的产品.
-
-
赵耀;
钟广文;
王俊;
于焕良
- 《第九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某石化企业在对伊朗重质原油进行电脱盐过程中,出现脱后原油含盐量高、含水量大、含盐污水带油量大等问题.本文对伊朗重质原油的脱盐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破乳剂应用于电脱盐前,可将原油盐含量降低40%以上;实验室电脱盐环节破乳剂量在25μg/g,脱盐效果最明显;改善注水水质、增加注水量、增长脱盐时间对于伊朗重质原油工业电脱盐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
-
周雅萍;
刘家林;
肖传敏;
滕倩
- 《第十六届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针对NB35-2块重质原油油藏特点,开展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水的配伍性、与原油间的界面活性、抗盐性、长期热稳定性和驱油效果等实验研究得出,应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可行性.所筛选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0.1%聚合物+0.36%表面活性剂,与原油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数量级以下,体系溶液黏度19.7mPa·s;注入0.3PV可提高驱油效率达32.35%。
-
-
纪召启;
马启敏
- 《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对悬浮颗粒物(SPM)与重质原油的吸附规律进行研究,在40分钟可以达到吸附平衡,颗粒粒径越小吸附量越大。温度与pH是影响吸附的因素,K的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从实验中发现,随温度的降低吸附能力增大,酸性增大与碱性增大均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
-
方新湘
- 《2002重质油加工利用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微生物采油技术近几十年已在世界各地投入应用,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大的采油技术.通过几十年来在现场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用微生物方法开采重质原油,是微生物技术在采油领域的延伸,也是人们对重质原油开采的一种新的尝试.就其机理来说,主要是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对重油进行降解,使得重油粘度变小,或者,微生物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使得重油能够很好的分散,降低原油的粘度,从而利于原油的采出.
-
-
路志乾;
王城
- 《2016中国油气储运技术交流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概述了塔河原油顺序输送的背景、塔轮线基本概况,简述了塔河中质原油、重质原油在塔轮线的顺序输送方案,研究、总结了顺序输送过程中的混油机理、混油因素、管线水力特性的基本规律,指导塔轮线高质高效安全运行.
-
-
-
董玉明;
赵少游;
朱焕军;
张帆;
白云平
- 《第三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根据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简称KRC)延迟焦化装置加工的六区原油的性质,结合装置在长期运行期间对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和处理经验,总结出加工高酸高钙重质原油焦化装置在运行期间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对已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和解决的方法,以保证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本文通过对KRC焦化加工原料性质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加工高酸高钙原料的难度。对生产和检修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焦粉携带间题、腐蚀问题、电脱盐效果低和放水线堵塞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造成这些间题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并且给出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一些建议。总之,装置加工的原料性质、腐蚀特点、设计方案及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都影响着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一一分析和根据装置几年运行以来的经验,总结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保证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
-
-
贺西宝
- 《2002重质油加工利用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对塔河原油性质做了详细介绍,对利用塔河原油研制重交通道路沥青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大量试验,找到了利用塔河原油的减压渣油馏分调和糖醛抽出油及复合增延剂研制符合GB/T15180-94标准的90、110和130重交通道路沥青的方法,为塔河原油的加工提供了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