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品红
酸性品红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3061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德州学院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十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第六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及管理研讨会等;酸性品红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之荣、刘占孟、李红等。
酸性品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061篇
占比:99.04%
总计:13188篇
酸性品红
-研究学者
- 周之荣
- 刘占孟
- 李红
- 杨武
- 郭昊
- 刘志成
- 刘振荣
- 孙国英
- 孙威
- 成莉燕
- 欧晓霞
- 王君
- 王晓淼
- 申湘忠
- 胡巧开
- 胡锋平
- 董川
- 薛再兰
- 赵景联
- 郭宝东
- 高锦章
- 龚正君
- 佟健
- 刘梅
- 卞伟
- 双少敏
- 吴东
- 吴和舟
- 吴晶
- 吴永娟
- 周庆宇
- 周文波
- 周洁
- 康平利
- 张向东
- 张文皓
- 张斌
- 彦俊英
- 彭道锋
- 施翔宇
- 时佳荣
- 李家其
- 李敏
- 李烨
- 江虹
- 王丽华
- 王学松
- 王驭晗
- 罗道成
- 薄丽丽
-
-
赵文得;
陈丽萍;
车力木格;
宋雅丽
-
-
摘要:
以商品活性炭为原料,先用稀盐酸浸泡预处理,然后采用浸渍—微波法制备了负载型Fe/AC催化剂,对酸性品红模拟印染废水进行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CWPO),研究处理工艺条件对Fe/AC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商品活性炭进行预处理能显著提高Fe/AC的催化活性,同时Fe/AC的CWPO工艺对酸性品红的脱色效果优于其吸附能力。当Fe/AC投加量浓度为3.2 g/L、30%H_(2)O_(2)加入量为0.2 m L、初始酸性品红溶液浓度为200 mg/L、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55°C、p H为3时脱色率最大,达到了94.07%。
-
-
李冬梅;
王梓良;
杨磊;
刘金彦;
杨慧敏
-
-
摘要:
采用水热合成了掺杂微量Sr、Cs的钨酸铋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电化学阻抗(EIS)等技术对制得催化剂的表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酸性品红实验研究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微量的Sr、Cs掺杂未对钨酸铋的物相结构造成影响,掺杂后纳米片的排列更规整,纳米花球直径变小,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由于Cs^(+)的半径(167 nm)大于Sr^(2+)的半径(118 nm),所以取代Bi^(3+)(103 nm)进入晶格后造成Cs-Bi_(2)WO_(6)的晶格失陪度更高,所以Cs-Bi_(2)WO_(6)的禁带宽度减小更多,吸收光谱红移增大,氧缺陷增多,导致Cs-Bi_(2)WO_(6)光催化降解酸性品红的性能显著高于Sr-Bi_(2)WO_(6)和Bi_(2)WO_(6)。
-
-
赵文得;
陈丽萍;
焦燕
-
-
摘要:
为提高生物炭对染料废水的去除效果,以向日葵秸秆为原料,H_(3)PO_(4)为活化剂,浸渍质量比m(秸秆)/m(H_(3)PO_(4))为1∶1和1∶2,一步活化法制备生物炭(BC),使用初始浸渍法制备铁基催化剂(FeBC),研究其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实验中对酸性品红的去除效果。通过元素分析、SEM-EDS和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浸渍比的增大使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小,表面亲水性和极性增强。比表面积越大负载Fe的量越多,催化氧化性能越高。酸性品红质量浓度500 mg/L,初始pH=3,反应温度50°C、催化剂和30%H_(2)O_(2)投加量分别为0.5 g/L和113 g/L时,酸性品红脱色率最大,分别为99.38%和99.47%。5次循环实验中,FeBC2保持了对酸性品红最高的脱色率。
-
-
陈奕桦;
胡俊俊;
丁同悦;
杨本宏;
黄智锋
-
-
摘要:
采用微波超声法,以ZnO为基体原位生长CeO2晶体,得到CeO2/ZnO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TEM、PL、UV-Vis DRS等方法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并通过可见光降解AF对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ZnO为纳米片互相穿插形成的花形球状结构,其表面附着有纳米CeO2颗粒,分散性较好.ZnO和CeO2的摩尔比为20∶1的CeOjZnO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光照90 min后对AF的光降解率达到96.44%,较纯相ZnO和CeO2有显著提高.CeO2/ZnO的稳定性较好,6次使用后对AF的光降解率仍达到93.53%.机制研究发现,·O2-是光催化降解AF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
-
冯霞;
袁敬敬;
赵义平;
陈莉
-
-
摘要:
为解决酸性品红染料和氨氮对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将绿色环保的无机矿物电气石(TM)粒子通过共混的方式加入到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中,制备了一系列PVA/PAM/TM水凝胶,并探究了TM含量对PVA/PAM水凝胶去除染料和氨氮废水以及净化水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VA/PAM水凝胶相比,负载TM质量分数为2.0%时,水凝胶的水接触角从60.6°降低到41.9°,拉伸强度从1.01 MPa增加到1.05 MPa,说明在PVA/PAM水凝胶中掺入电气石可以提高水凝胶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并且发现P-TM2.0%水凝胶具有66.90%的酸性品红染料去除效率和72.91%的氨氮废水去除效率;同时,PVA/PAM/TM水凝胶中的TM与水接触时,也能改善水质,净化水体,水体的pH值和电导率分别从5.95、2.38μS/cm提升到7.04和10.03μS/cm.
-
-
-
-
-
刘歆瑜
-
-
摘要:
本文对比了壳聚糖—二氧化钛及壳聚糖对酸性品红染料废水的脱色性能,研究了酸性品红初始浓度、温度以及二氧化钛和壳聚糖配比、投加量等因素对于酸性品红脱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酸性品红初始浓度为5 mg/L时,壳聚糖投加量为1.0 g时,最高脱色率为93.80%;同样条件下,配比为30:5的壳聚糖—二氧化钛的投加量仅为0.10 g,脱色率可达92.45%,其用量明显少于壳聚糖.
-
-
高晓明;
张蓉;
费姣;
尚艳岩
-
-
摘要:
为了获得高效处理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剂,采用水热-焙烧法制备了球形钙钛矿型LaFeO3,并对其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XRD、SEM和BET的表征.以典型的有机物作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LaFeO3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结果 表明:制备的LaFeO3半径约为5-8 μm、比表面积为11.6 m2/g的微球,在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pH值为5,温度为25°C,吸附剂添加量为0.03 g时,LaFeO3对酸性品红(AF)的移除率可达99%;LaFeO3对AF的吸附符合三参数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该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物理吸附过程,且随温度升高,LaFeO3对AF的吸附量下降.LaFeO3是一种物理化学优良的吸附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
-
-
-
WU Yongjuan;
吴永娟;
YAN Junying;
彦俊英;
ZHANG Qian;
张茜;
CHEN Rufen;
陈汝芬;
WEI Yu;
魏雨;
WU Dong;
吴东
- 《第十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为了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阴离子型染科,本文以酸性品红为援拟污染物,采用批量吸附-解吸平衡实验,研究了水合氧化铁(FH)对水中酸性品红(AF)的吸附、解吸特性,并就pH值和温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数据表明,pH值对吸附影响较大,pH值为4.0时.FH对AF的吸附效果最佳.297K时饱和吸附量达到392.2mg·g-1.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更好地描述了FH对AF吸附的行为,表明此吸附是优惠单分子层吸附.FH对AF吸附过程的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数据表明,该吸附是自发、放热的不可逆吸附.FH对AF的解吸也很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但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效应随溶液中AF初浓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不同温度或同一温度、不同初始浓度下,FH对AF的解吸率均低子9%.说明FH对AF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
-
杨武;
郭昊;
张文皓;
薛再兰;
成莉燕;
薄丽丽;
高锦章
- 《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暨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以钛酸四丁酯为前躯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量Pr的TiO2光催化剂,利用XRD,TG-DTA,AFM,UV-Vis,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通过酸性品红光催化降解实验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考查了实验条件,如催化剂用量,烧结温度,掺杂量等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Pr2O3的掺杂阻碍了TiO2晶相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使TiO2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催化活性增强。当镨掺杂量为0.8﹪,催化剂用量为0.03g,烧结温度为500°C时,酸性品红的降解率达到97﹪以上,酸性品红的降解反应为准一级反应。
-
-
李红;
王君;
刘振荣;
郭宝东;
佟健;
张向东;
吴晶
- 《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
| 2004年
-
摘要:
采用活化处理过的纳米锐钛矿型与普通金红石型TiO为催化剂,研究了各种因素对酸性品红溶液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TiO对超声降解酸性品红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而且纳米锐钛矿型TiO的催化效果好于普通金红石型TiO,在超声功率为50W,频率为40kHz,纳米锐钛矿型TiO催化剂用量0.5g/L,品红溶液初始浓度为20mg/L的条件下,超声反应3小时,降解率达到85﹪以上.通过对数据进行动力学方程拟合,发现品红溶液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
-
-
-
郭广亮;
景焕平;
王鹏;
王崇臣
-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生物陶是以优质黏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多孔材料,平均微孔直径约为200μm,比表面积为800-1600m2/g,孔容积为0.15-0.5ml/g,其发达的孔隙结构对有机染料具有极强的定向性,具有较活性碳纤维更强的吸附脱色性能.rn 本研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KBr 压片)确定吸附前后生物陶的主要官能团,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其形貌特征,采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生物陶的热稳定性,采用BET 法测定其比表面和孔结构,测定ξ电位以确定生物陶颗粒在分散体系中的稳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