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德治理

道德治理

道德治理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7165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求实、理论视野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第十次应用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等;道德治理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蒲丽娟、张溢木等。

道德治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165 占比:99.35%

总计:27342篇

道德治理—发文趋势图

道德治理

-研究学者

  • 王伟
  • 蒲丽娟
  • 张溢木
  • 冯国锋
  • 曹会龙
  • 殷殷
  • 王乐
  • 黄富峰
  • 何菁
  • 凡景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全胜
    • 摘要: 中国古代有很多法律思想,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与儒家有很大关系,让中国古代法律一直走着儒家化的道路。董仲舒作为儒家的重要人物,其司法判决思想在中国古代司法思想中起着发端的作用,他提出了"春秋决狱"思想,主张以心治罪,让儒家思想有指导现实司法实践的效力。"春秋决狱"让儒家教义高于了法律条文,让儒家思想成了法律的源头,开启了法律儒家化,让中国古代司法实践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用思想管制维护政权稳定。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司法建设仍有一定的启示,能推动法治建设和道德教育的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需要深度挖掘"春秋决狱"的时代意义,坚持程序正义,秉持司法公正,继承古代优秀的治理思想,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
    • 王乐
    • 摘要: 道德治理的目标,既是道德治理理论亟须探讨的首要和中心问题之一,也是现实道德治理活动的着眼点和归宿点。道德治理的目标,往往决定着道德治理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且对整个道德治理活动起着指导、调节、控制的作用,使整个道德治理过程不断趋近于目标并最终实现既定的治理效果。基于此,从道德治理目标的内涵出发,分析道德治理目标的层次性依据,提出道德治理的目标所具有的理想性、层次性、实践性特征,有助于依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进路对道德治理的目标问题进行相应的考察,进而对推动道德治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所裨益的启示。
    • 曾建平; 黄以胜
    • 摘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或即将颠覆传统的人伦关系,带来传统主客体关系的演变,并可能进一步加深技术化生存的困境。信息技术在重塑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重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国家治理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影响我们现存的法律、传统的道德甚至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具有挑战性的道德治理难题:算法歧视妨碍社会公正、网络霸权挑战网络主权、技术异化威胁人类文明。为此,信息技术问题的道德治理,要以“关心人的本身”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以价值敏感性设计保障科技向善,以前瞻性道德责任构建信息时代的责任伦理,进而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整体性、长远性和应用性发展创设公认的、共同的、全面的道德构架。
    • 刘海龙
    • 摘要: 道德治理是健全社会规范、涵养公民道德品格、培育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会环境变化,为道德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必须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风险,充分结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在道德治理的内容与要求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应积极转换治理思路,通过价值与导向、资源与方法、技术与载体、策略与手段等多维路径创新提升道德治理成效。
    • 陈化; 马永慧
    • 摘要: 医患关系本质上是以共同体形式出现的,然而,医患共同体的断裂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危机,它表现为医患信任的瓦解与共同体“善”的流失。在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构建共同体治理机制也是我们回应医患危机的重要出路。知情同意是生命伦理学原则,统合了患者权利与医者义务,成为形塑现代医患共同体的公共机制。从治理角度阐释知情同意,既是对医患关系现状与社会治理能力的反思,更是对知情同意功能的延展。知情同意与道德治理在医患共同体中的汇通,根源于知情同意的道德基础、问题视域与价值理念,其实践必须依托于患者参与、医患理性协商与知情同意的公共制度安排。
    • 阎国华
    • 摘要: 受限于人类认知进展或技术自身特性,部分技术尤其是一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可能存在未知风险,呈现出技术应用不确定性。技术应用不确定性是潜在风险难以识别、链式反应难以估量、社会预警难以实现、利弊共存难以抉择和主观影响难以避免等诸多原因复杂交织的结果。道德治理在削弱技术应用不确定性上大有可为,可以起到推动社会与个体价值维度的统一、破解道德困境对技术发展的束缚、抑制技术实践中的个体不确定性以及补强技术应用的社会公共监督力等显著作用。针对技术应用不确定性的道德治理可以通过明确技术道德治理的基本原则、细化技术道德治理的工作机制、提升全链全员的主体道德意识和培育科技人员宏观道德想象力等措施来加以综合推进。
    • 唐俪玲
    • 摘要: 荀子有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定是有邪恶和阴暗的一面,需要利害法度加以驱策.无论善恶之辩,人性都是复杂的,我们要承认人性中有恶的一面,同时又要认识到性善论在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身处群体中的人不可能都是道德完美的追求者,而是容易受到各种现实的诱惑的普通个体.正因为如此,社会才有必要设立基本道德标准,在道德上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又需要法律机器来规范人的举止,划定行为的边界,用理性与教化来劝人向善.
    • 王王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国家治理经验与思考,主要分为德治与法治两个方面,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中德治的因素则更多一些。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劳动的观点,为我们厘清腐败问题找到了逻辑起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顶峰的贞观时期与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有很多相似之处,解构《贞观政要》这部赞颂初唐国家治理得失的作品中关于腐败问题的道德治理思想,对建构新时代国家治理中关于腐败问题的道德治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王玉玲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道德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内隐工具.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在道德建设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理论创新方面表现出引领性和根本性特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向,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调道德兴国、立德树人、生态道德等新理念;道德治理和制度保障方面突出规范性和针对性,坚持德法并重、立破并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道德实践和教育方面具有丰富性、有效性的特点,抓关键少数和重点人群,以党风、家风为示范,政德、公德、私德、家庭美德齐抓共进,有效提升了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些创新举措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重要体现.
    • 范毅强; 李侠
    • 摘要: 鉴于发展新兴技术的坚定信念以及新兴技术的伦理风险,在道德治理中采取逆周期审慎管理,有利于应对系统性风险,有益于维护新兴技术的稳定和发展,有助于提升科技伦理治理的可通约性.基于不确定性的内涵和结构以及新兴技术道德风险的顺周期特征,确证了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与伦理风险之间存在间断平衡关系.参照影响逆周期道德治理的维度和因素,依据技术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特点,提出了道德治理逆周期调节的道德适应路径与道德情绪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