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村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8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566939篇;相关期刊766种,包括今日浙江、农村工作通讯、农村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湖北省土地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2008年新农村人才战略研讨会等;农村现代化的相关文献由1387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林毅夫、苏杨等。

农村现代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8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6939 占比:99.77%

总计:568251篇

农村现代化—发文趋势图

农村现代化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林毅夫
  • 苏杨
  • 丁元竹
  • 游海华
  • 潘涌
  • 韦人
  • 张文茂
  • 徐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晨; 李瑾; 赵春江; 张骞; 孙宁; 宋太春; 冯献; 曹冰雪
    • 摘要: 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是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需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我国22个省份乡村公共服务治理情况的调研,梳理了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的历史演进与制度变迁,剖析了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2050年的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发展路线图和重点任务。研究发现,当前乡村公共服务治理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亟需深入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后续的重点任务为:构建城乡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改善乡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应明确乡村公共服务重点治理对象与供给清单,加快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治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 冯献; 李瑾
    • 摘要: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对不同类型村庄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可为各地合理规划乡村治理现代化分类推进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了包含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以及公共环境治理现代化5个评估维度,36个具体指标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以21个典型村庄为例进行了评价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其中12个典型村庄基本实现治理现代化,其余均处于发展阶段。分指标看,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处于较高水平,而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乡村治理现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与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相当;分村庄类型看,城郊融合类与特色保护类村庄治理短板在于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集聚提升类与拆迁撤并类村庄短板在于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各地未来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精准发力。
    • 赵洁
    • 摘要: 近年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很少有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来回顾农业农村现代化领域相关的文献。基于此,笔者在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范围内,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的321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确定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和趋势。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也是研究的趋势,表明它们仍然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献中的首要研究内容。
    • 李中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亿万农民持续推进农村现代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新发展阶段,应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创新乡村治理,培育新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世界农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贺艳
    •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农村现代化相对比较落后。当前,推进农村现代化面临着不少难点,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产业发展滞后、乡村建设短板突出、农村基层治理薄弱等,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因此,需要从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及乡村治理的现代化等几方面着力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 李志平; 田小坤
    • 摘要: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农村现代化未来演变趋势是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归纳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然后构建了包括政府、城市、农村地区的易返贫群体和一般群体、农村村集体组织这五类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模型,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进行动态模拟,以此预判中国特色农村现代化未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特色农村现代化水平呈现总体向上的发展趋势,但这种上升趋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波动点将发生在2035年前后;(2)2035年前后的这次波动主要是由易返贫人口占比和乡村治理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所推动的;(3)农村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村级债务、人口老龄化和资金缺口也会对农村现代化进程产生显著的冲击。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2035年前后的这个特定阶段,及时消除村级债务、人口老龄化、农村外部生态环境以及乡村金融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冲击。
    • 孙朝云; 邢春燕; 苏冬梅; 房月华; 马世龙
    • 摘要: 乡村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未来乡村发展的方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乡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化人才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融合缓慢等问题,通过分析与总结,提出培养与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基层组织和乡村居民素养、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等解决以上问题的具体实施途径。
    • 王翠玉; 胡雨霞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七大战略中唯一一个首次提出的战略思想,可见其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要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积极推进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从发展动力、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以及城乡发展差距四方面对当前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促进现代化发展、加快社会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解决策略,从而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助力。
    • 赵早
    • 摘要: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但由于农村面广、人多、基础薄弱,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河南省应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在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乡村建设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 李冰; 张凌
    • 摘要: 为了了解当前乡村民居的变迁状况,采用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现代性视角下的乡村民居在整体布局以及内部空间结构上的变化,分析认为乡村民居呈现出现代空间与传统习惯的张力、村落扩展与空间闲置的矛盾以及经营空间的出现等方面的现代转变。同时也要明确,在现代化发展中形成的民居变迁,需要人们理性看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