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速度向量成像

速度向量成像

速度向量成像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47907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2012中国·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大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速度向量成像的相关文献由66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军、智光、张玉奇等。

速度向量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7907 占比:99.83%

总计:148158篇

速度向量成像—发文趋势图

速度向量成像

-研究学者

  • 张军
  • 智光
  • 张玉奇
  • 周启昌
  • 张海滨
  • 徐勇
  • 钟舒文
  • 周肖
  • 朱霆
  • 许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振; 夏纪筑; 王文渊; 彭雪莲; 黄志强; 欧三桃
    • 摘要: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弹性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0例MHD患者,根据弗雷明汉风险评分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同期选取该院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超声测量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等指标,VVI技术获取颈动脉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及血管面积改变率(ΔS),用脉压差(PP)校正CS,即CS/PP。比较各组常规超声参数和VVI技术参数。Spearman法分析颈动脉常规超声参数与VVI技术参数的相关性和VVI技术参数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VI技术参数对高危型MHD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及对照组的RI、PSV、EDV及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CS、CSR、ΔS、CS/PP较对照组低(P<0.05),中危组和高危组的CS、CSR、ΔS、CS/PP较低危组低(P<0.05);中危组和高危组的CS/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CS、CSR、ΔS、CS/PP呈负相关(r_(s)=-0.452、-0.397、-0.464和-0.540,均P=0.000);PSV与CS、CSR、ΔS、CS/PP呈正相关(r_(s)=0.293、0.267、0.384和0.266,均P=0.000);EDV与CS、CSR、ΔS、CS/PP呈正相关(r_(s)=0.334、0.342、0.390和0.426,均P=0.000);RI与CS/PP呈负相关(r_(s)=-0.214,P=0.011),但RI与CS、CSR、ΔS无关(r_(s)=-0.086、-0.156和-0.117,P=0.311、0.065和0.170)。CS、CSR、ΔS、CS/PP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呈负相关(r_(s)=-0.388、-0.529、-0.560和-0.397,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738,0.895),敏感性为78.6%(95%CI:0.683,0.868),特异性为81.3%(95%CI:0.544,0.960);CS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95%CI:0.613,0.798),敏感性为48.8%(95%CI:0.377,0.600),特异性为87.5%(95%CI:0.617,0.984);Δ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0.645,0.825),敏感性为53.6%(95%CI:0.424,0.645),特异性为87.5%(95%CI:0.617,0.984);CS/P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10,0.943),敏感性为81.0%(95%CI:0.709,0.887),特异性为87.5%(95%CI:0.617,0.984)。结论VVI技术能较好地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其参数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相关,为临床干预提供新的影像学证据。
    • 金琳; 李萍; 钮培玉; 诸文晔; 王迎春
    • 摘要: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并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85例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为高危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集心尖四腔、三腔、二腔长轴二维图像,测量各节段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分析左心室GLS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结果 高危组各亚组LVEF、LVEDD、LAESD、IVS、LVPW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左心室GLS(21.83±1.80)%,小于对照组的(23.00±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左心室整体平均纵向应变值与TG、LDL-C及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相关性(r=-0.148,P=0.086;r=-0.168,P=0.052;r=-0.098,P=0.260;r=-0.075,P=0.386).结论 VVI可通过心肌纵向应变评价左室心肌的收缩功能,发现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的亚临床左心收缩力异常.
    • 张振; 夏纪筑; 彭雪莲; 邓家琦; 冯健
    • 摘要: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而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早期发现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另选颈动脉超声检查阴性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VVI技术获取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圆周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CSR)及血管面积改变率(ΔS),并用脉压(pulse pressure,PP)校正CS,即CS/PP。比较各组相关参数并评价其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力。结果共纳入MHD患者8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30例、无斑块组56例;正常对照组30例。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ΔS、CS、CSR、CS/PP显著低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P均<0.01);而无斑块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ΔS、CS、CSR、CS/PP与IMT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5、-0.321、-0.341、-0.461,P均<0.001),但相关度不高。ROC曲线显示ΔS、CS、CSR、CS/P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704、0.669、0.682、0.757(P均<0.05),CS/PP的预测能力最高。结论VVI技术能够有效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改变,可早期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 朱飞; 王庆庆; 彭雪莲; 夏晓蓉; 刘洁; 夏纪筑
    • 摘要: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不同左室构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房功能.方法 选取我院117例MHD患者,根据患者左室构型情况分为:正常构型组(24例)、向心性重构组(33例)、向心性肥厚组(36例)、离心性肥厚组(24例),另选同期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测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比值(E/e);VVI技术于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取左房整体收缩峰值应变(Ss)及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e)及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a)及应变率(SRa),比较各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分析Ss、SRs、Se、SRe、Sa、SRa与E/e的相关性.结果 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LAD、LVEDd、IVSd、LVPWd均较对照组及正常构型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正常构型组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MHD各组E/e、LVMI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除正常构型组与向心性重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比较,离心性肥厚组LVEF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MHD各组Ss、SRs、Se、SRe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构型组Sa、SRa均增大,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Sa、SRa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Ss、SRs、Se、SRe、Sa、SRa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向心性肥厚组比较,离心性肥厚组SRs、Se、Sa、SRa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HD患者Ss、SRs、Se、SRe、Sa、SRa与E/e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VVI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评价MHD患者左房功能减退,为早期实施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 张振; 夏纪筑; 彭雪莲; 邓家琦; 冯健
    • 摘要: 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而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早期发现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vector?imaging,VVI)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另选颈动脉超声检查阴性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VVI技术获取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strain,CS)、圆周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rate,CSR)及血管面积改变率(ΔS),并用脉压(pulse?pressure,PP)校正CS,即CS/PP.比较各组相关参数并评价其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力.结果 共纳入MHD患者8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30例、无斑块组56例;正常对照组30例.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ΔS、CS、CSR、CS/PP显著低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P均<0.01);而无斑块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ΔS、CS、CSR、CS/PP与IMT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5、-0.321、-0.341、-0.461,P均<0.001),但相关度不高.ROC曲线显示ΔS、CS、CSR、CS/P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704、0.669、0.682、0.757(P均<0.05),CS/PP的预测能力最高.结论 VVI技术能够有效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改变,可早期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 戴丽雅; 周晨晖; 陈君美; 周宁; 陈方红
    • 摘要: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断为HCM的患者36例(HCM组),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VVI技术获取左心房功能及容积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HCM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峰值(LA-GLP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舒张早期排空率峰值(dv/dte)、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速率峰值(dv/dts)、舒张晚期排空率峰值(dv/dta)、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定量、准确评估HCM患者的左心房容积及功能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 房亮; 管向红; 白春强; 徐安娜; 吴文瑛
    • 摘要: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出生的0.05),但oPDA组LASs、LASRs、LASa和LASRa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产儿PDA时左房收缩及存储功能降低,随着PDA的关闭,左房功能得以改善.
    • 郑英杰; 郑宝群; 观志强
    • 摘要: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非同步性运动的价值。方法:收集50例超声检查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冠心病组(25例)和冠心病组(25例),冠心病组再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0例)和多支病变组(15例)。使用VVI技术分析患者左室的连续动态二维图像。计算16节段心肌纵向、径向、周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并用心动周期时间校正,以16节段心肌纵向、径向、周向应变延迟指数作为非同步化运动参数。结果:冠心病组患者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校正标准差与纵向应变延迟指数均大于非冠心病组(均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校正标准差与纵向应变延迟指数均大于非冠心病组(均P<0.05)。结论:VVI可有效评估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非同步性运动。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校正标准差与纵向应变延迟指数均升高,心肌纵向运动的非同步性增加。
    • 郑磊; 迟婷婷; 王圣凯; 胡苏琴; 陈斌; 李剑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1型糖尿病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EGB组),每组10只.其中后两组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以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制模成功后,EGB组腹腔注射EGB溶液[8mg/(kg·d)],另两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12周后所有大鼠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速度向量成像(VVI)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乳头肌水平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s)、径向应变(Sr)及径向应变率(SRr),行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压力(LVESP)、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max).处死大鼠后取出心肌组织,分别通过天狼星红染色、TUNEL凋亡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凋亡指数(AI).结果 EGB干预12周后,DM组大鼠LVEF、LVFS、Vs、Sr、SRr、LVESP、+dp/dtmax及- dp/dtmax明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LVEDP、CVF及AI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EGB组LVEF、LVFS、Vs、Sr、SRr、LVESP、+dp/dtmax及- dp/dtmax较DM组均明显增高(均P<0.05);LVEDP、CVF及AI测定值均明显减低(均P<0.05).结论 EGB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从而有效改善DM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