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高血压
原发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243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吉林医学、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年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全国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等;原发高血压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振威、刘莉、吴伟冰等。
原发高血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439篇
占比:99.76%
总计:42539篇
原发高血压
-研究学者
- 余振威
- 刘莉
- 吴伟冰
- 张景艳
- 杨吉
- 潘建强
- 王英
- 纪淑姣
- 罗林佳
- 苏燕
- 袁建军
- 业淑娟
- 严文魁
- 严相默
- 乔莉
- 付彦君
- 代淑华
- 仲姝妤
- 任晓红
- 何敏
- 关怀
- 刘冬秀
- 刘应江
- 刘建华
- 刘慧芬
- 刘晓萍
- 刘海涛
- 刘淑贤
- 刘维刚
- 刘霞
- 卢荣丽
- 叶文静
- 吴仕刚
- 吴基炳
- 吴英红
- 周志敏
- 周旭红
- 周鸿雁
- 唐代洲
- 唐信群1
- 唐文如
- 夏清德
- 姜华
- 姜红
- 孙伟
- 孙文伟
- 孙永娜
- 孙洪娟
- 季宏权
- 安新
-
-
苏燕
-
-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92例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46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出率进行比较;对比两组ST-T改变与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心肌缺血、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86.96%、89.13%、86.96%,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18.178、7.014,P<0.05);研究组ST-T改变、I°传导阻滞、Ⅱ°I型传导阻滞及Ⅱ°Ⅱ型传导阻滞检出率73.91%、69.57%、60.87%及39.13%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8,4.483,4.348,4.246,P<0.05).结论 临床将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提高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能为临床早诊断及早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
仲姝妤;
项冉;
赵晓东
-
-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9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此90例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n=45)和研究组(n=45)两组,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对研究组患者采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对于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可以有效提高检出情况.
-
-
苏燕
-
-
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92例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46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出率进行比较;对比两组ST-T改变与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86.96%、89.13%、86.96%,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18.178、7.014,P<0.05);研究组ST-T改变、I°传导阻滞、Ⅱ°I型传导阻滞及Ⅱ°Ⅱ型传导阻滞检出率73.91%、69.57%、60.87%及39.13%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8,4.483,4.348,4.246,P<0.05)。结论临床将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提高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能为临床早诊断及早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
姜华
-
-
摘要:
原发高血压和冠心病都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也有大量的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病程较长,发病后受血压异常影响,机体的血流动力学也随之受到负面影响,从而激活相应的血小板机制,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阻塞、狭窄、粥样硬化,造成心肌细胞缺氧、坏死,最终导致心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使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结果表明,脂肪代谢异常是导致两种疾病并发的重要因素,当LDL每增加1%,其发病风险就增加2%~3%。
-
-
-
-
桂锋
-
-
摘要: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15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硝苯地平组、综合治疗组.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硝苯地平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日1次,口服.每日监测血压,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量,最大用量为60mg/d.共计8周.综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天麻钩藤饮随证加减.共计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化以及疗效.结果:硝苯地平组4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84.13%,综合治疗组显效率76.34%,总有效率93.55%,综合治疗组的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具有组间差异(P<0.05),但综合治疗组较硝苯地平组血压降低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优于单独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
-
李芮;
苑爱萍
-
-
摘要: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30例患者,均是于2018年6月-2020年4月在我院中接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的患者,随意分两组,其中包含m组与n组,前者有患者65例,施以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后者有患者65例,施以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压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无明显不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有明显不同,与n组相比,m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情况有明显不同,m组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更明显,相比于氨氯地平治疗,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张景艳
-
-
摘要:
目的研究将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在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所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46)予以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实验组(n=46)予以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方案,将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与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程度与参照组比较更为显著,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参照组也更低,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为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方案,对控制血压、调节糖代谢均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
-
赖黛黛
-
-
摘要: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时间段某社区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共60例,单一使用缬沙坦治疗)和联合组(共60例,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血压和血糖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优势更明显,能更好的控制血压和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
-
刘海涛;
蒋荷娟;
梁燕
-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探讨无左室重构原发高血压患者心肌应变和应变率特点。方法:选取80例左室心肌质量正常的无左室重构高血压患者并以8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常规超声测量左室壁径值,射血分数,E/A.在VVI条件下采集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二维图像,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动态灰阶幽像后储存以待脱机分析.进入VVI T作站操作界面,将图像定帧后,于单帧图像上逐点沿左室心内膜边界取点,并根据需要修正曲线轮廓,点市“计算”即示带有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动态速度向量图像.跟踪分析,得出感兴趣区各节段应变、应变率曲线.重复三次并取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心率左室舒末内径、左室心肌质量及左室推体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利舒张压对照组与无左室重构组差异显著,高血压无左室重构组仅舒张早期应变率低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VI技术可对左室局部功能进行定最评价,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舒张早期庶变率减低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最早期改变。
-
-
-
张素英;
安海琴;
李改香
- 《全国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探讨了依那普利合并科素亚对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在达到同等降压水平可减少ACEI的用量,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率,二者在改善肾功能损害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并相互协同。
-
-
张素英;
安海琴;
李改香
- 《全国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探讨了依那普利合并科素亚对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在达到同等降压水平可减少ACEI的用量,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率,二者在改善肾功能损害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并相互协同。
-
-
张素英;
安海琴;
李改香
- 《全国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探讨了依那普利合并科素亚对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在达到同等降压水平可减少ACEI的用量,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率,二者在改善肾功能损害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并相互协同。
-
-
张素英;
安海琴;
李改香
- 《全国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探讨了依那普利合并科素亚对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在达到同等降压水平可减少ACEI的用量,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率,二者在改善肾功能损害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并相互协同。
-
-
张素英;
安海琴;
李改香
- 《全国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探讨了依那普利合并科素亚对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在达到同等降压水平可减少ACEI的用量,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率,二者在改善肾功能损害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并相互协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