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集成
过程集成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工业、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31390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石油化工、机械科学与技术、火力与指挥控制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1年中国兵工学会学术年会、第五届泛珠三角塑性工程(锻压)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等;过程集成的相关文献由503位作者贡献,包括阿克拉姆·哈米德·穆罕默德·卡迈勒、阿卜杜勒阿齐兹·A·阿尔纳贾尔、马哈茂德·巴希耶·马哈茂德·努尔丁等。
过程集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1390篇
占比:99.92%
总计:231574篇
过程集成
-研究学者
- 阿克拉姆·哈米德·穆罕默德·卡迈勒
- 阿卜杜勒阿齐兹·A·阿尔纳贾尔
- 马哈茂德·巴希耶·马哈茂德·努尔丁
- 杨友麒
- 许锡恩
- 范玉顺
- 刘俊先
- 刘智勇
- 吴澄
- 孟祥堃
- 宁汝新
- 朱云龙
- 王维平
- 王静康
- 罗雪山
- 许志宏
- 赵雯
- 龚俊波
- A.G.斯拉夫科夫
- A.V.桑
- B·S·多伊尔
- F·迪比
- H·W·田
- K·罗林
- M.J.加拉赫
- M·拉多萨夫列维奇
- N·慕克吉
- R.J.亨德肖特
- R·皮拉里塞泰
- S.P.甘戈利
- S·达斯古普塔
- W·勒菲弗
- 乔旭
- 于歆杰
- 付广磊
- 冯纪章
- 冯霄
- 叶军
- 吴建军
- 哈罗德·A·赖特
- 唐任仲
- 塞尔吉奥·莫赫达斯
- 孟祥坤
- 崔咪芬
- 张宇
- 徐尹生
- 曾熠
- 李伯虎
- 李保国
- 李瑞鑫
-
-
孟文亮;
李贵贤;
周怀荣;
李婧玮;
王健;
王可;
范学英;
王东亮
-
-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传统煤制甲醇工艺存在CO_(2)排放强度大、能耗高等问题成为制约煤制甲醇工艺发展的瓶颈问题。本研究基于外源性的绿氢,重构粉煤气化煤制甲醇工艺,省掉了空分单元、变换单元,开发了短流程低温甲醇洗单元,提出了粉煤气化集成绿氢的近零碳排放煤制甲醇新工艺。从碳元素利用率、CO_(2)排放、成本分析等角度对新工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煤制甲醇工艺相比,新工艺碳元素利用率从41.50%提高到95.77%,CO_(2)直接排放量由1.939降低至0.035 t·(t MeOH)^(-1),通过分析H_(2)价格与碳税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发现,当氢气价格和碳税分别为10.36 CNY·(kg H_(2_)^(-1)和223.3 CNY·(t CO_(2))^(-1)时,两种工艺的产品成本相当。新工艺不仅减少了煤制甲醇过程碳排放,而且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荆淑莹;
史策;
姚善泾;
林东强
-
-
摘要:
连续生物制造是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其中连续流层析是关键环节.作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连续流层析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产物捕获和精制阶段的连续流层析技术,分析了不同模式的技术差异、各自特点和应用现状.针对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介绍了整合连续流层析过程,以及用于抗体连续生产的难点和挑战.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抗体连续生产具有提高过程产率和产品质量、促进设备小型化和流程自动化、拓展过程灵活性和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等显著优势,但尚有不少方面需要改进和深化,包括过程设计、过程分析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等,特别是基于模型的预测分析和控制方法.
-
-
无
-
-
摘要:
本发明集成了CO_(2)捕集系统、动力循环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动力循环工质的冷凝过程和吸收式制冷中工质的发生过程集成于同一发生器中实现,降低了冷却水消耗;动力循环系统回收高温烟气余热,为捕集系统提供部分电能,动力循环中工质冷凝放热驱动吸收式制冷对烟气预冷。同时结合不凝气的回冷过程,实现了工业设备烟气中CO_(2)的低能耗捕集。
-
-
周鑫;
闫昊;
赵辉;
刘熠斌;
陈小博;
杨朝合
-
-
摘要:
加强环烷基重油深加工具有极其重要的工业和经济意义.以环烷基秦皇岛原油减压蜡油馏分(350~500°C)为原料,提出了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与催化裂化柴油(LCO)深度加氢处理耦合的D H T M P新工艺.基于中试试验数据,对以生产低碳烯烃和轻质芳烃为目的产物的DHTMP工艺进行了模拟和优化,得到了优化的操作参数.采用优化的操作参数,即一段和二段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温度分别为520°C 和540°C,DHTMP工艺得到汽油和液化气产率之和超过83%.此外,DHTMP工艺的经济性良好,对于加工能力2.0 M t/a装置,其财务净现值为2.16×109元,内部收益率为21.57%.碳排放分析结果表明,创造每百万元生产总值,DHTMP工艺排放二氧化碳70.08 t.
-
-
吴彪;
李桐
-
-
摘要: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生命一直怀有敬畏之心。随着时代的更迭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涌现出大量先进技术,以服务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微流控技术便是其中一种。与传统单一科学技术相比,微流控技术能够将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中样品的反应、分离、检测等过程集成到一块微米级的芯片上,高效、自动地完成分析全过程。它不仅具备小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等诸多优点,还能大大缩短样本处理时间,精密控制液体流动,节约试剂耗材,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微流控技术的诞生,是研发人员对自动化及效率更为极致的追求。
-
-
-
-
摘要:
Advanced Membranes期刊致力于发表膜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理论、先进制备技术、先进表征方法、过程集成以及在水处理、气体分离、能源、电池、生物医用膜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搭建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交流平台,共同打造国际膜科技领域的一流学术期刊和创新高地.Advanced Membranes首刊文章包括1篇首刊词,6篇综述和4篇研究型论文,内容涉及MOF、ZIF、二维多孔有机聚合物等先进材料以及气体分离、渗透汽化、纳滤.
-
-
白汉利;
陈晓梦;
蒲巧
-
-
摘要:
在当前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各类求解计算程序缺乏与其配套的前后处理平台,容易降低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软件的实用性.针对这一问题,NNW集成框架系统作为国家数值风洞项目(NNW)中数值模拟软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前处理软件、求解计算程序、后处理软件集成于统一的集成环境,针对未来E级高性能计算的特点,以中间件为框架核心,按照一定的工作流模型集成多种功能模块,通过过程集成的方式,实现数据集成、计算集成、分析集成.同时,NNW集成框架系统支持对各类求解器的调度、作业管理、实时监控,为用户提供自动化多学科计算平台.通过在实际计算环境下运行计算案例,表明该集成框架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计算工具链,快速定制一套或多套网格,并将与之配套的前处理和后处理计算结果可视化.
-
-
张绪帅;
王磊;
武传欣
-
-
摘要:
针对目前闸门设计过程中过度考虑安全系数导致质量冗余和材料浪费的问题,借鉴多学科优化设计对闸门结构进行优化.通过使用三维建模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与多学科优化设计软件进行过程集成,以闸门强度和落料口通过量为约束条件,以闸门设计参数为优化设计变量,实现闸门结构的优化,有效地降低了闸门质量.该方法可应用于其他常规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
-
莫可璋
-
-
摘要: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精馏从基础到应用的研究概况.从转化率、选择性、塔内温度、组成分布等方面,分析了精馏与传统反应精馏的等效性,指出精馏的优势在于工况的灵活选择利于实现反应与分离能力的最佳匹配.介绍了精馏在稳态模拟与优化、动态模拟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不同工况反应与精馏集成技术的应用、便捷的催化剂装填与反应器设计应用两个角度归纳了该技术的应用进展.最后,从优化设计理论、先进控制方法、能量综合利用以及强化酶催化反应等方面对精馏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
-
陆佳伟;
孔倩;
汤吉海;
张竹修;
崔咪芬;
陈献;
乔旭
-
-
摘要:
"背包式"反应精馏是一种反应器与精馏塔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耦合的离散集成技术.由于反应与分离处于不同空间位置,能够突破传统反应精馏对工况的限制,拓宽应用范围,且便于工程放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背包式"反应精馏从基础到应用的研究概况.从转化率、选择性、塔内温度、组成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背包式"反应精馏与传统反应精馏的等效性,指出"背包式"反应精馏的优势在于工况的灵活选择利于实现反应与分离能力的最佳匹配.介绍了"背包式"反应精馏在稳态模拟与优化、动态模拟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不同工况反应与精馏集成技术的应用、便捷的催化剂装填与反应器设计应用两个角度归纳了该技术的应用进展.最后,从优化设计理论、先进控制方法、能量综合利用以及强化酶催化反应等方面对"背包式"反应精馏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
-
范昭楠;
于歆杰
- 《2009年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年会(CTATEE'09)》
| 2009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数值仿真方式研究电磁轨道炮脉冲电源系统----多级电容储能系统,在系统仿真软件Simplorer V7下搭建脉冲电源模型,进而仿真观察发射过程。弹丸发射速度和脉沖电源系统效率是设计者最关注的两个参数,而导轨及电枢材料又对弹丸的最大加速度有了限制,因此有必要找出在一定储能下的最佳参数配合——弹丸质量、各级储能段触发时间,使得弹丸发射速度最大,同时系统有较高的效率。本研究基于过程集成的思想,使用优化软件iSIGHT,应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优秀算法——NSGA-Ⅱ来求解上述的多目标问题的Pareto最优解。优化后的参数配置明显提升了发射速度,同时提高了系统效率。Pareto解集的多样性也给设计者在权衡速度和效率时更大的选择范围。
-
-
赵雯;
王悦;
李烁;
廖馨
- 《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过程集成的概念,在对运载火箭等复杂产品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复杂产品总体设计的过程集成支撑环境体系结构,即HyperDesign过程集成框架.接着针对框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HyperDesign的下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
-
-
-
徐亮;
熊为水;
杨国峰
- 《2011年中国兵工学会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通过iSIGHT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平台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过程集成,以结构质量最小为目标,对推土铲刀单铲进行了协同优化分析,并分析了优化前后铲刀质量和应力变化情况,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比初始模型在质量上减轻了12.1%.
-
-
-
-
-
-
-
李保国;
曾利群
- 《第六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使用Recurdyn软件建立6连杆机构性能分析模型,利用计算得到的各交接点的反力结合Abaqus软件进行连杆强度校核,评估机构性能。利用Isight软件集成Recurdyn软件和Abaqus软件形成自动化性能分析、强度校核和优化流程,以优化算法、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优化该机构性能,达到提高产品性能、缩短设计周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