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分析技术
过程分析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98779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世界中医药、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七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等;过程分析技术的相关文献由210位作者贡献,包括乔延江、史新元、徐冰等。
过程分析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8779篇
占比:99.98%
总计:398849篇
过程分析技术
-研究学者
- 乔延江
- 史新元
- 徐冰
- 杨辉华
- 罗国安
- 臧恒昌
- 吴志生
- 褚小立
- 乔基姆·施密德
- 刘超
- 卞正岗
- 吴春蓉
- 姜玮
- 宋昊鲲
- 尹利辉
- 张万林
- 张惠
- 托马斯·施特肯赖特
- 朱业伟
- 朱明文
- 杨海龙
- 柳东明
- 汉斯-彼得·勒斯勒尔
- 王义明
- 王学重
- 王斐
- 王金凤
- 田福成
- 申永祥
- 肖雪
- 胡甜
- 臧立轩
- 蒋曙光
- 许思敏
- 过芳
- 郭姣
- 陆婉珍
- 高映敏
- 黎珊珊
- 龚俊波
- GONG Junbo
- Hans-Jürgen Bittermann
- Hao Hong-xun
- JIANG Lili
- Knut Georgy
- LI Huachang
- LIU Sheng
- LU Hai-jiao
- TANG Shufang
- WANG Na
-
-
Hans-Jürgen Bittermann
-
-
摘要:
在药品生产中该如何优化核心流程以实现“卓越运营”(OPEX)——当前行业公认的解决方案便是不断优化其生产效率,但这通常需要使用实时数据监控来提高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在这方面,Hermes Pharma公司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他们通过采用“Tempris”PAT(过程分析技术)工具实现了对粉末制粒机的实时温度监测。虽然流程工业领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工业4.0)。
-
-
荆淑莹;
史策;
姚善泾;
林东强
-
-
摘要:
连续生物制造是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其中连续流层析是关键环节.作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连续流层析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产物捕获和精制阶段的连续流层析技术,分析了不同模式的技术差异、各自特点和应用现状.针对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介绍了整合连续流层析过程,以及用于抗体连续生产的难点和挑战.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抗体连续生产具有提高过程产率和产品质量、促进设备小型化和流程自动化、拓展过程灵活性和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等显著优势,但尚有不少方面需要改进和深化,包括过程设计、过程分析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等,特别是基于模型的预测分析和控制方法.
-
-
邹文博;
周桂勤;
罗苏秦;
尹利辉
-
-
摘要:
固体剂型连续制造(CM)中,物料通过完全集成设备的装配线,节省操作时间并降低人为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已逐渐发展成为药物产品的优选平台.欧美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已批准了数个商业化连续生产的药品,其生产工艺控制策略的要素是采用科学框架来寻找降低制造过程发生变异的风险.过程分析技术(PAT)监控方法可实时控制产品质量,促进制造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从而实现先进过程控制和产品的实时放行.其最终目标是以更高效和更低的成本将更安全的药品迅速推向市场,实现制药工业4.0数据化及过程控制系统集成的目标.本文探讨了过程分析技术在实施连续制造工艺中的模型分类与风险考虑,先进控制策略、当今监管法规关注重点和可能面临的施行挑战,并介绍欧美制药企业基于连续制造的上市新药审批结果与PAT应用项目.
-
-
秦晓东;
赵瑜;
杭太俊;
尹利辉;
宋敏
-
-
摘要:
《中国药典》中涉及的生物制品和生化药品的生物检查是保障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红外光谱(IR)、近红外光谱(NIR)、拉曼光谱(Raman)、荧光光谱(MFS)和紫外光谱(UV)等分子光谱法在微生物鉴别及生物制品和生化药品生物检查中的应用,例如生物制品和生化药品快速质量筛查中的应用;工艺杂质控制中的应用;蛋白质聚合物分析中的应用;生物活性和效价测定中的应用以及生物制品过程分析技术中的应用.分子光谱法快速、绿色、高效的特点,使其在生物制品和生化药品质量控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空间.
-
-
尚献召;
孟昭平;
李德坤;
张磊
-
-
摘要: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中药制造过程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建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质量标志物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工艺特点与质量要求确定过程分析技术应用方式,介绍该制剂生产过程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构建,详细描述该系统建立过程工艺监测点的筛选原则、检测方式的选择依据.同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提出了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运用于中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需注意的问题(包括系统构建的前期准备、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开发与运行管理体系完善等)并进行讨论.
-
-
钱海忠;
蔡莉莉;
王进华
-
-
摘要:
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当前中药制药的工艺水平仍比较低,缺乏过程质量监控手段,阻碍了中药制药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文章通过采用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研究中药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采用过程分析技术设计了一套中药质量控制方案,对整个流程的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有效地解决了中药质量复杂性和质量控制系统性难题.
-
-
尹赛楠;
过芳;
张留杰;
蒋曙光
-
-
摘要:
热熔挤出在制药行业是一项有前景的制药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尤其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的特性,受到制药业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热熔挤出还可用于固体制剂的连续生产,在过程控制方面应用过程分析技术,利用在线光谱技术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加快难溶性药物处方的优化和开发,保证连续生产的稳定,推动热熔挤出在制药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
-
-
吴思俊;
龙之祥;
彭祖仁;
仇萍;
李正;
李文龙
-
-
摘要:
结晶是一种传统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目前在高纯度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等领域.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过程分析技术为结晶过程的监测、反馈及其控制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支持.该文对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聚光束反射测量技术等多种过程分析技术在结晶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上述技术的现状、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结晶工艺的在线监控提供有效参考.
-
-
刘伟;
何勇;
吴斌;
蒋轲磊
-
-
摘要:
该文通过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原料药(API)的浓度调节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介绍了在良好生产规范条件下过程分析技术(PAT)的实施过程.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开发出两个校正模型分别用以监控原料药和水分含量,并通过模型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以及对应的决定系数(R2)来评估模型的性能.为保证模型性能,按照分析方法验证要求对模型的线性和范围、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专属性以及稳健性指标进行验证.最后通过系统性能测试确认检测系统满足商业化运行的要求.结果 显示,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控制浓度调节过程,可以大幅度缩短浓度调节时间,节约蒸汽能耗和检测费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偏差,提升产品工艺水平和批次间一致性.
-
-
-
梅特勒-托利多
- 《第七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仪器部所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更快开发重复性高的工艺过程,生产更优质的化学和生物制药产品.为加速化学研究与开发提供的解决方案涉及:实时在线反应分析技术(ReactIR TM),实时在线颗粒分析技术(FBRM(R)和PVM(R)),全自动实验室反应器和反应量热技术(EasyMax TM、OptiMax TM、RC1 TM),以及与仪器相配套的具有强化分析功能的iC软件系列.梅特勒一托利多自动化化学所提供的先进技术、可靠软件和专业人员,帮助促进更快地开发高重现性的制造I艺,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化学和生物制药产品。通过使用液相分析工具(ReactIR TM)和固相分析工具(FBRM(R)和PVM(R)),将过程分析技术(PAT)应用到机理探究和工艺研发中,大大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ReactIRTM实时在线反应分析系统,能实时监测反应或者结晶过程中组分浓度的变化。FBRM(R)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能够在当前工艺条件下,实时原位在线追踪颗粒和颗粒结构的变化程度和变化比率。而通过PVM(R)颗粒录影显微镜技术,可以实时观测颗粒和颗粒结构的变化。通过探头式的观测工具,能提供瞬间的丰富信息,深入了解颗粒和液滴体系,帮助用户筛选实验参数,并在早期确定工艺可放大性和产品质量。
-
-
-
-
-
-
-
-
-
朱明文;
朱业伟;
田福成;
张万林
- 《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利用积分球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法检测了7种动物用冻干疫苗中的水分含量,结果准确.采用了PLS算法,全交互验证建立定量校正模型,SECV为0.0293,SEP为0.0493,R2为0.9936.对27个样本的预测偏差范围为-0.47~0.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19%~2.24%之间,F检验表明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动物疫苗中水分含量与卡尔费休法无明显差异,为近红外方法在动物疫苗水分含量无损检测的应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