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载药微球

载药微球

载药微球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83128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论坛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首届(2016)冶金反应工程学术年会、第一届生物颗粒制备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技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学术年会暨“江中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等;载药微球的相关文献由12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臻、李鑫、韩新巍等。

载药微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3128 占比:99.95%

总计:383326篇

载药微球—发文趋势图

载药微球

-研究学者

  • 李臻
  • 李鑫
  • 韩新巍
  • 赵远锦
  • 王月桐
  • 常津
  • 纪坤
  • 詹鹏超
  • 石洋
  • 高勤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安田田; 许燕; 陈慧明; 张旭婧; 谭浩
    • 摘要: 背景:目前治疗骨关节结核最常选择的方案是口服和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但易产生耐药结核菌株和药物不良反应,病灶处局部药物浓度较低.可降解载药微球置埋在病灶处能够定点给药,延缓药物释放并控制释药速率,对治疗骨关节结核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目的:设计正交实验对负载利福平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制备出形貌圆整、粒径均匀、载药率和包封率高的缓释微球,并探究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行为.方法:以丝素蛋白溶液为水相、液体石蜡为油相、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出负载利福平的丝素蛋白微球.设计正交实验考察搅拌转速(300,500,700,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1:1,2:1,4:1,6:1)、水油体积比(1:6,1:8,1:10,1:12)、乳化剂含量(2%,4%,6%,8%)及温度(25,35,45,55°C)对载药微球粒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影响.结果 与结论: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最佳载药微球制备工艺为:搅拌转速为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为1:1,水油体积比为1:6,司盘80浓度为2%,温度为55°C.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成球效果好,微球粒径约为11.18μm,载药量为10.56%,包封率为42.78%,在144 h内累计释药率为68.4%,释药速率持续平稳,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 姜朝瑞; 许燕; 熊莹; 张旭婧
    • 摘要: 背景:重度骨结核治愈率低且需要长期服药,但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大.将载药缓释微球定量置于病灶处不仅可以确保药物浓度和精准治疗,还能有效调控药物释放速度,减少不良反应.目的:优化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利福平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利福平微球,在确定丝素蛋白浓度3.5%、水油比为1:6、司盘80与石蜡比1:10、温度为50°C、利福平与药物载体溶液比50 mg:1 mL作为定量的前提下,考察不同搅拌速度(200,500,800 r/min)、不同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1:1、4:1、6:1)及不同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丝素溶液溶质比(0.1%,0.25%,0.5%)条件下制备出载药微球的微观形貌、载药率和包封率,确定较佳的制备工艺.结果 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500 r/min制备的微球大小均匀,成球性较好;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4:1制备的微球成球效率较好;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丝素溶液溶质比为0.1%制备的微球成球率较高.②综合载药率和包封率检测结果,再结合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微球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选择在搅拌速度500 r/min、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4:1、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丝素溶液溶质比为0.1%的条件下制备微球,微球的成球率高,载药量为13.5%,包封率为61%,并且该微球在体外可稳定释放药物,在96 h内累计释药量约为67.3%,药物缓控释过程由扩散和溶蚀共同作用.
    • 安田田; 许燕; 陈慧明; 张旭婧; 谭浩
    • 摘要: 背景:目前治疗骨关节结核最常选择的方案是口服和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但易产生耐药结核菌株和药物不良反应,病灶处局部药物浓度较低。可降解载药微球置埋在病灶处能够定点给药,延缓药物释放并控制释药速率,对治疗骨关节结核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目的:设计正交实验对负载利福平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制备出形貌圆整、粒径均匀、载药率和包封率高的缓释微球,并探究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行为。方法:以丝素蛋白溶液为水相、液体石蜡为油相、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出负载利福平的丝素蛋白微球。设计正交实验考察搅拌转速(300,500,700,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1∶1,2∶1,4∶1,6∶1)、水油体积比(1∶6,1∶8,1∶10,1∶12)、乳化剂含量(2%,4%,6%,8%)及温度(25,35,45,55°C)对载药微球粒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最佳载药微球制备工艺为:搅拌转速为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为1∶1,水油体积比为1∶6,司盘80浓度为2%,温度为55°C。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成球效果好,微球粒径约为11.18μm,载药量为10.56%,包封率为42.78%,在144 h内累计释药率为68.4%,释药速率持续平稳,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 姜朝瑞; 许燕; 熊莹; 张旭婧
    • 摘要: 背景:重度骨结核治愈率低且需要长期服药,但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大。将载药缓释微球定量置于病灶处不仅可以确保药物浓度和精准治疗,还能有效调控药物释放速度,减少不良反应。目的:优化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利福平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利福平微球,在确定丝素蛋白浓度3.5%、水油比为1∶6、司盘80与石蜡比1∶10、温度为50°C、利福平与药物载体溶液比50 mg∶1 mL作为定量的前提下,考察不同搅拌速度(200,500,800 r/min)、不同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1∶1、4∶1、6∶1)及不同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丝素溶液溶质比(0.1%,0.25%,0.5%)条件下制备出载药微球的微观形貌、载药率和包封率,确定较佳的制备工艺。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500 r/min制备的微球大小均匀,成球性较好;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4∶1制备的微球成球效率较好;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丝素溶液溶质比为0.1%制备的微球成球率较高。②综合载药率和包封率检测结果,再结合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微球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选择在搅拌速度500 r/min、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4∶1、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丝素溶液溶质比为0.1%的条件下制备微球,微球的成球率高,载药量为13.5%,包封率为61%,并且该微球在体外可稳定释放药物,在96 h内累计释药量约为67.3%,药物缓控释过程由扩散和溶蚀共同作用。
    • 赵鹏
    • 摘要: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栓塞(DEB-TACE)化疗对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就诊的80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组行DEB-TACE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客观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TACE治疗肝癌安全性与传统TACE化疗相当,前者能够提高疾病客观缓解率,改善肝功能。
    • 张明宵; 申冀阳; 蒋梦园
    • 摘要: 目的:观察载药微球联合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05~2020-05于医院治疗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8例研究组给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TACE治疗,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TACE治疗,治疗前、治疗1周后检测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水平,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AST、DBIL、ALT水平升高,两组ALB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72.92%(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载药微球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 张耐
    • 摘要: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功能、血管新生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栓塞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水平,以及治疗后2个月血管新生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HIF-1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LT、AST、HIF-1α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OPN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VEGF、OP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血流0级患者的占比分别为70.00%、3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级患者占比分别为3.33%、26.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相比于常规栓塞,可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损伤,进而改善肝功能,并可降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能力,控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疗效显著。
    • 于广计; 刘松; 徐慧超; 王庆东
    • 摘要: 目的观察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难治性肝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难治性肝转移癌患者46例,均接受加载表柔比星或伊立替康的DEB-TACE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4、7、30天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变化,观察术后2、4、6个月患者肿瘤应答,记录12个月生存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46例患者平均行DEB-TACE(2.78±1.02)次。依据mRECIST标准,DEB-TACE术后2、4、6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93.48%、89.13%及76.0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95.65%及89.13%。12个月生存率为95.65%。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糖类抗原125在术后4、7、30天均较术前下降,术后30天可降至正常范围。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在术后4天升高,术后7天恢复术前水平;白蛋白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无变化。DEB-TACE术后2个月,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升高,疼痛、恶心呕吐、失眠和食欲减退评分降低。结论DEB-TACE治疗难治性肝转移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 王玉峰; 何东风
    • 摘要: 肝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继发性肝癌则多源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化疗灌注、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根据巴塞罗那分期(BCLC)及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TACE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载药微球的兴起与发展,载药微球-TACE(D-TACE)开始在各个分期的肝癌治疗中崭露头角。本文就TACE尤其是D-TACE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肝转移瘤中的应用,TACE与其他治疗方式的临床获益及不良反应,以及TACE治疗后的肿瘤复发和影响预后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冯超凡; 胡继红; 张学贤; 游占亮; 王飞; 赵卫; 万程; 熊峰
    • 摘要: 目的探讨DEB-TACE联合MWA及阿帕替尼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载药微球(DEB)-TACE联合MWA及阿帕替尼治疗的23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评估DEBTACE及消融术后并发症及口服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6、12个月,总生存率(OS)分别为91.3%、78.3%;在1、3、6、12个月,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6.5%、87.0%、78.2%、87.0%,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4.0个月,mOS为27.0个月。DEB-TACE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肝功能损伤等,消融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肝包膜下出血、疼痛等,阿帕替尼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蛋白尿、脱发及皮肤色素沉着症等。所有并发症均通过支持治疗得到缓解,所有不良反应均未超过3级,且通过支持治疗或调整药量得到控制。结论DEB-TACE联合MWA及阿帕替尼对巨块型中晚期肝癌具有明显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