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脏肿瘤

肝脏肿瘤

肝脏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187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2篇、会议论文190篇、专利文献43129篇;相关期刊517种,包括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4种,包括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2009年首届全国中西医肿瘤博士及中青年医师论坛、第六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等;肝脏肿瘤的相关文献由467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孟超、戴洪修、廖苗等。

肝脏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2 占比:3.50%

会议论文>

论文:190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43129 占比:96.07%

总计:44891篇

肝脏肿瘤—发文趋势图

肝脏肿瘤

-研究学者

  • 吴孟超
  • 戴洪修
  • 廖苗
  • 赵于前
  • 丛文铭
  • 刘卫红
  • 吴沛宏
  • 张伟
  • 方驰华
  • 谷家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你是否了解化疗和放疗之外的全新抗癌技术?最近,美国密西根大学就带来了一项非侵入式的声波抗癌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持续不断地分解大鼠的肝脏肿瘤。这一过程可以杀死部分癌细胞,并且激活免疫系统功能,防止癌细胞进一步的转移和扩散。这或许能够解决癌症复发问题,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s上。该研究介绍,这一疗法被称作组织切除术(histotripsy)。
    • 王少霞; 林文婧; 柯晓郑
    • 摘要: 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因创伤小、手术视野较好,在临床上应用较广,该类手术中需要使用电凝切割器,在电凝处理时难免出现烟雾[1].术中烟雾存在毒害性,可能造成肝脏肿瘤扩散或转移,术中烟雾也对术中视野造成影响,妨碍手术进行,影响术中操作精准度.此外,手术烟雾也影响手术房间环境质量,危害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健康[2-4];因此,有效消除手术烟雾非常必要.在该手术中,需要以吸烟装置消除烟雾,降低烟雾影响.常规腔镜术中吸烟采用腔镜吸烟器,但其吸烟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频繁停止切除操作擦拭处理腔镜[5].为促进手术优质高效进行,本院研发了自制简易装置用于术中吸烟.本文从我院手术室收治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选取73例,观察自制简易吸烟装置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消除烟雾的应用效果.
    • 马铎; 赵健; 蔡强; 蒋龙; 林嘉明; 胡春海; 喻智勇
    • 摘要: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一种可发生于全身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的初级细胞,通常起源于胃肠道、肺、胰腺、胆囊、胸腺、卵巢和睾丸。大多数肝脏NET都是胃肠道、胰腺、肺等原发部位转移所致;原发于肝脏的NET相对罕见,1958年,Edmondson等首次描述了原发性肝NET(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HNET),此后,文献报道的PHNET病例少于150例^([1])。然而,由于PHNET临床表现、影像学等方面不具有非特异性表现,其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同时,必须排除肝外NET肝转移的可能,才能确定PHNET的诊断^([2])。
    • 叶俊
    •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诊断过程中实施超声造影的鉴别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青海省中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8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有效性。结果:经病理证实,80例患者中有36例为良性肿瘤,有44例为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检查的准确性(96.2%)、灵敏度(97.8%)与特异度(94.4%)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78.7%、65.9%、75.0%)(P <0.05)。经比较肝脏良性肿瘤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时相变化时间,结果提示肝脏良性肿瘤患者的起增时间、达峰时间、减退时间均长于恶性肿瘤患者,且峰值强度低于恶性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鉴别肝脏肿瘤具有较高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能够对瘤体内血流灌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动态观察,因此,超声造影可作为临床主要诊断肝脏肿瘤方式,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此种诊断方法具备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的价值。
    • 周兵; 康玉斌; 王洁
    •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肝脏原发的PEComa,观察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相关免疫组化表型,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9~60岁之间。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因腹部胀痛入院。镜下见肿瘤与肝组织界限尚清,上皮样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或巢状生长,胞浆嗜酸或透亮,间质见丰富的血管网,2例可见脂肪空泡。免疫组化主要表达Vim、HMB45、Melan-A和SMA。平均随访3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肝脏PEComa罕见,易与其它肝脏肿瘤相混淆,特异性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 朱志文; 黄海丽
    • 摘要: 胆管上皮细胞(biliary epithelial cell,BEC),又称胆管细胞,是排列成肝内胆管树的一种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BEC兼具分泌吸收、损伤修复和免疫屏障等多种功能,其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它的异常改变却与急慢性肝损伤、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病以及肝脏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就BEC生理学特点及其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各种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探寻新方案。
    • 赵君禄; 聂关伟; 赵德园; 郑立冬; 刘冲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过程中,采用低剂量CT进行引导的可行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患者,按照引导CT剂量分为常规组(管电流为250 mAs)和低剂量组(管电流为50 mAs),各50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CT图像均能满足射频消融治疗要求,均顺利完成治疗。常规组辐射剂量:CTDIvol(18.14±6.16)mGy、DLP(4887.19±1879.80)mGycm、ED(73.31±28.20) mSv;低剂量组辐射剂量:CTDIvol(3.79±1.21)m Gy、DLP(1264.76±639.45)m Gycm、ED(18.97±9.59)m Sv。低剂量组辐射剂量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治疗可以采用低剂量CT引导治疗。
    • 曾虎; 肖广发
    • 摘要: 目的:研究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湘雅常德医院行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的5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肝中叶切除术、肝Ⅴ段切除术及肝左外叶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73±27)min、(123±9)min、(246±33)min、(96±18)min和(92±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5±97)ml、(134±28)ml、(252±36)ml、(108±25)ml和(107±36)ml;住院时间分别为(16±6)d、(12±1)d、(14±3)d、(11±2)d和(8±2)d。结论: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具术中出血少、分离管道结构更清晰、并发症少、手术用时短、康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左立平; 范金蕾; 石硕; 田子玉; 卢飞; 于德新
    • 摘要: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2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我国HCC年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肝癌总人数的55.4%和53.9%^([2])。HCC的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管理、改善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多个指南指出,在HCC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等)中,CT、MRI等检查出现对比剂“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即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或延迟期肝内病灶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被认为能够临床诊断HCC^([3-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