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缓释

缓释

缓释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077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工业、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8822篇;相关期刊810种,包括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四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及装备研讨会——“中国混凝土周”活动、第8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等;缓释的相关文献由34915位作者贡献,包括孔庆忠、孙娟、不公告发明人等。

缓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8 占比:9.28%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8822 占比:90.62%

总计:20771篇

缓释—发文趋势图

缓释

-研究学者

  • 孔庆忠
  • 孙娟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明刚
  • 陈阳生
  • 陈庆
  • 任莉
  • 曲韵智
  • 吕庆淮
  • 叶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安田田; 许燕; 陈慧明; 张旭婧; 谭浩
    • 摘要: 背景:目前治疗骨关节结核最常选择的方案是口服和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但易产生耐药结核菌株和药物不良反应,病灶处局部药物浓度较低.可降解载药微球置埋在病灶处能够定点给药,延缓药物释放并控制释药速率,对治疗骨关节结核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目的:设计正交实验对负载利福平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制备出形貌圆整、粒径均匀、载药率和包封率高的缓释微球,并探究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行为.方法:以丝素蛋白溶液为水相、液体石蜡为油相、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出负载利福平的丝素蛋白微球.设计正交实验考察搅拌转速(300,500,700,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1:1,2:1,4:1,6:1)、水油体积比(1:6,1:8,1:10,1:12)、乳化剂含量(2%,4%,6%,8%)及温度(25,35,45,55°C)对载药微球粒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影响.结果 与结论: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最佳载药微球制备工艺为:搅拌转速为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为1:1,水油体积比为1:6,司盘80浓度为2%,温度为55°C.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成球效果好,微球粒径约为11.18μm,载药量为10.56%,包封率为42.78%,在144 h内累计释药率为68.4%,释药速率持续平稳,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 安田田; 许燕; 陈慧明; 张旭婧; 谭浩
    • 摘要: 背景:目前治疗骨关节结核最常选择的方案是口服和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但易产生耐药结核菌株和药物不良反应,病灶处局部药物浓度较低。可降解载药微球置埋在病灶处能够定点给药,延缓药物释放并控制释药速率,对治疗骨关节结核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目的:设计正交实验对负载利福平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制备出形貌圆整、粒径均匀、载药率和包封率高的缓释微球,并探究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行为。方法:以丝素蛋白溶液为水相、液体石蜡为油相、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出负载利福平的丝素蛋白微球。设计正交实验考察搅拌转速(300,500,700,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1∶1,2∶1,4∶1,6∶1)、水油体积比(1∶6,1∶8,1∶10,1∶12)、乳化剂含量(2%,4%,6%,8%)及温度(25,35,45,55°C)对载药微球粒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最佳载药微球制备工艺为:搅拌转速为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为1∶1,水油体积比为1∶6,司盘80浓度为2%,温度为55°C。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成球效果好,微球粒径约为11.18μm,载药量为10.56%,包封率为42.78%,在144 h内累计释药率为68.4%,释药速率持续平稳,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 魏征; 杨森; 罗正康; 沙鸥; 罗志丹; 张建
    • 摘要: 目的 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壳聚糖(CTS)双层修饰的载肉桂醛(CA)脂质体(BSA/CTS-Lip-CA),以提高脂质体纳米粒子对药物的缓释效果和储存稳定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药脂质体(Lip-CA)和空白脂质体(Lip-Blank),然后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制备CTS修饰脂质体(CTS-Lip-CA)和BSA/CTS-Lip-CA。对所制脂质体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 所制BSA/CTS-Lip-CA的粒径为(177.8±4.0)nm、Zeta电位为(-15.6±1.5)mV,呈类球形;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BSA、CTS的修饰未对脂质体的内部结构产生影响。体外释药特性考察结果显示,Lip-CA、CTS-Lip-CA、BSA/CTS-Lip-CA在10 h内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2.9%、74.1%、72.9%。储存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储存30 d后,Lip-CA、CTS-Lip-CA和BSA/CTS-Lip-CA的粒径分别为(134.2±2.1)、(151.7±0.4)、(164.8±1.5)nm,其对模型药物CA的保留率分别为65.4%、82.5%、90.2%。结论 成功制得BSA/CTS-Lip-CA;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的储存稳定性。
    • 夏诗琪; 王培玲; 陈尚钘; 范国荣; 廖圣良; 王宗德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柠檬醛脂质体(Citral Liposome,CL)和柠檬醛-壳聚糖复合脂质体(Citral Liposome-Chitosan,CL-CS)这两种柠檬醛缓释制剂的稳定性及对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抑菌效果、抑菌机理,为后期开发绿色、高效、安全的柠檬醛缓释抑菌剂提供数据支撑。通过设定不同的温度及pH条件,以外观、粒径、Zeta电位和保留率为指标探究储藏稳定性;用孢子计数法测定柠檬醛缓释制剂的瞬时抑菌率,并分析抑菌长效性;根据细胞通透性变化揭示柠檬醛缓释制剂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柠檬醛缓释制剂均具有纳米级粒径且粒径均一,经壳聚糖修饰后,体系Zeta电位由-16.63±1.67变为35.72±3.29。4°C条件下储藏28 d后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较小,保留率更高,且CL-CS比CL更稳定;pH为4~6时,两种柠檬醛缓释制剂更稳定,CL和CL-CS的粒径别在150和200 nm左右。CL、CL-CS在48 h内对黄曲霉菌的瞬时抑菌EC_(50)分别为77.88和68.20 mg·L^(-1),继续培养48 h后CL和CL-CS的抑制率分别为67.69%和82.89%,而柠檬醛只有30.26%,表明CL-CS具有良好的瞬时抑菌效果和长效抑菌效果。这两种柠檬醛缓释制剂处理后黄曲霉菌的胞外电导率和核酸含量均升高,说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且所需要的作用时间比游离柠檬醛更短。综上,两种柠檬醛缓释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通过改变细胞通透性、使内溶物渗出,从而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且具有长效抑菌能力,CLCS比CL性能更好,具有开发成植物源防霉剂的潜能。
    • 崔建通; 黑俊皓; 贺慧霞
    • 摘要: 通过人工种植体表面结构改变或涂层改性,赋予其携带生物活性分子或药物的功能,使种植体植入后随着加载药物的缓释作用,成骨活性增强,种植体骨结合效能提高,增加抗感染作用或其他不同的药物作用。为解决种植体表面加载药物后出现初期爆发性释放,引起局部副作用及远期药物浓度下降导致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种植体表面缓释载药系统应用而生。
    • 王朦朦; 谢勇; 蔡梦思; 卫子颜; 刘雄
    • 摘要: 本研究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 annan,KGM)为壁材,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为芯材,利用KGM在乙醇体系下吸水微溶胀的特性制备载PC的KGM微粒,为PC结肠靶向递送提供新的技术思路。实验利用KGM吸附溶于乙醇水溶液中的PC这一方法来制备KGM/PC微粒,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KGM/PC微粒的制备工艺,通过粒径分析、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微粒的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该微粒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KGM能成功包封PC,且PC的负载率受KGM及PC添加量的显著影响;正交优化确定KGM负载P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10%(v:v)乙醇溶液中添加16%(w:v)的KGM(粒径为50~90μm)及11%(w:v)PC时,微粒对PC的负载率为(14.75%±0.27%);同时,经过胃和小肠各消化4 h后,KGM/PC微粒中的PC有79.47%未被释放,可到达结肠部位。综上,该包封微粒在结肠靶向递送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为工业生产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包封技术。
    • 汪佳慧; 卢佳佳; 赵明杰; 刘晓静; 栗勇田
    • 摘要: 以戴河某河段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固化微生物载体对河道黑臭水体中COD,NH_(3)-N,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底泥间歇性曝气联合固定化微生物载体的组合技术在常温条件下,pH值为7.09,ρ(DO)为1~3 mg/L,载体与水体投加质量比为1:10^(3),反应时间为3d时,净化效果较好。ρ(COD)由74.62mg/L下降至8.20 mg/L,去除率为89%;ρ(NH_(3)-N)由1.31 mg/L下降至0.31 mg/L,去除率为76%;ρ(TP)由1.18 mg/L下降至0.71 mg/L,去除率为40%。载体缓释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载体在第3次使用时,反应初期的微生物量、微生物增长速率均高于前2次,循环使用可缩短微生物活性恢复的时间。
    • 关琛; 李萌; 李宁; 周航庆; 张建红; 李琳
    • 摘要: 为了扩大大豆分离蛋白(SPI)纤维冷凝胶的潜在使用范围,通过体外缓释模型,探究SPI纤维冷凝胶对核黄素的控释效果。结果表明,SPI在pH 2.0下加热20 h后形成纳米纤维,导致Th T荧光、ζ-电位上升,表观粘度、稠度系数提高。将pH调至8.0后加入CaCl_(2)制得的冷凝胶对核黄素具有荷载及控制释放效果。与传统的SPI凝胶相比,这种纤维冷凝胶可以在较低的蛋白浓度下形成凝胶网络,可以用作核黄素的包封体,在食品科学、药物输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周仁鹏; 吴娟; 张茜; 秦慧玲; 吴宗好; 杨士伟; 鲁超; 胡伟
    • 摘要: 目的比较餐后状态下两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本试验入组26例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两序列、双交叉给药设计,单次口服受试或参比制剂(75 mg)后,运用LC-MS/MS测定血浆中文拉法辛(VEN)及其活性代谢产物O-去甲基文拉法辛(ODV)浓度,经PhoenixTM WinNonlin 6.4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VEN的药动学参数作为评价指标,ODV作为参考,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餐后服用受试或参比制剂后,血浆VEN的Cmax分别为(58.50±19.47)和(60.14±22.18)μg·L^(-1),AUC0-t分别为(1074.1±526.7)和(1057.9±539.7)μg·h·L^(-1),AUC0-∞分别为(1084.7±536.8)和(1067.8±554.0)μg·h·L^(-1);ODV的Cmax分别为(101.63±29.64)和(101.45±31.62)μg·L^(-1),AUC0-t分别为(2694.0±834.5)和(2702.9±946.4)μg·h·L^(-1),AUC0-∞分别为(2753.9±885.5)和(2753.2±988.4)μg·h·L^(-1),VEN和ODV的Cmax,AUC0-t,AUC0-∞几何均数比值90%CI均在80.00%~125.00%等效区间内。结论餐后状态下,两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 马雪英; 刘烨
    • 摘要: 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JS-L0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为:n(HPEG2400)∶n(AA)∶n(HEA)∶n(AM)=1∶1.5∶4∶0.5,母液黏度为800 mPa·s。并将其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后进行净浆和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该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能够达到3 h保坍,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