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黄

二黄

二黄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1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专利文献432704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当代人、上海戏剧、戏剧之家等; 二黄的相关文献由107位作者贡献,包括蒋莘、王祥生、苏英杰等。

二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32704 占比:99.98%

总计:432811篇

二黄—发文趋势图

二黄

-研究学者

  • 蒋莘
  • 王祥生
  • 苏英杰
  • 卢玉振
  • 张长庚
  • 景徐
  • 王振麟
  • 王硕
  • 董彬
  • 许世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郑传寅
    • 摘要: 汉剧是古老剧种,但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汉剧史》,涉及汉剧的文字,争辩西皮、二黄是否出自湖北者众,而对于汉剧的轨迹——特别是其创生的时间,通常作模糊处理。因此,汉剧的历程——特别是其创生的具体时间、起落盛衰之情状等至今还是比较朦胧的。
    • 陈亦权
    • 摘要: 小时候,我家养着一只大狗,我们都叫它“小黄”。后来,小黄做了妈妈,生下了三只小狗,它们和小黄一样也都是黄色的,我给它们起名叫“大黄”“二黄”“三黄”。农村里一般养一只狗看看门就够了,生下来的小狗往往都是用来送人的,断奶之后,母亲就把它们送给了几个亲戚。
    • 沈承宙
    • 摘要: 2018年国庆节前夕,武汉京剧院的原创现代京剧《光之谷》在琴台大剧院隆重首演。当舞台上呈现出直播场景和光谷地铁站场景时,观众脸上现出会心的笑容,演出结束后,我问一位老演员:"你看这还是不是京剧?"他瞪大了眼睛:"怎么不是,只要开口唱的是西皮、二黄,就是京剧!"30年前,武汉创建了光谷,如今到了而立之年,终于成为共和国的骄子,全球瞩目的高新科技园区。如果没有30年前的超前意识,跨出勇敢的第一步,哪有今天辐射八方的能量?
    • 魏冠儒
    • 摘要: 胡琴曲牌在京剧曲牌音乐中是最能体现剧种风格的曲调,其特点是清脆明亮,流畅婉转。剧中登殿、摆宴、打扫厅堂、更衣、模拟表演、舞蹈等场面多用胡琴曲牌,它在渲染舞台气氛、刻画人物、配合表演动作方面有独到之处,能把剧中情绪烘托得生动自然、节奏鲜明、惟妙惟肖。我们在听曲牌伴奏时能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这是为什么呢?对曲牌音乐分析研究即可看出,它是与乐曲的曲式结构及旋律发展密切相关的。音乐是听觉艺术,也是时间艺术。
    • 王振麟
    • 摘要: 记得小时候请琴师吊嗓,如果是吊零碎段子,只要说吊一段[二黄原板]或[西皮慢板],琴师就定弦开拉过门,并不需要问是哪出戏的哪一段,你只管张嘴唱,琴师自然就随上了。如果是吊整出戏,只要报上戏名,从头唱就可以了。但二十几年前,情况发生了变化。市里的广播电台搞了一个京剧演唱比赛,参赛者预先交一盘个人唱的[西皮]、[二黄]唱段的录音带,经预选后进电台录音播出。我有幸被选上,兴致勃勃按指定时间到达广播电台。
    • 陈亦权
    • 摘要: 小时候,我家养着一只大狗,我们都叫它“小黄”。后来,小黄做了妈妈,生下了三只小狗,它们和小黄一样也都是黄色的,我给它们起名叫“大黄”“二黄”“三黄”。农村里一般养一只狗看看门就够了,生下来的小狗往往都是用来送人的,大黄二黄三黄的命运自然也是一样。尽管我很舍不得,但这不是我能改变的。断奶之后,母亲就把它们送给了几个亲戚。
    • 张永和
    • 摘要: 从1840年到同治初年(1862)这二十多年,初期的京剧经过进一步的提升改造,更趋于完善成熟,风格鲜明,独树旗帜,这是京剧的定型期。可以这样说,从京剧诞生至今,约有一百七八十年历史,但是早时还不称为京剧,而称为皮黄或京调皮黄,也称黄腔、二黄等。
    • 陈玉泉
    • 摘要: 我非常喜欢听二胡乐曲。记得儿时看采茶戏,我会挣脱父亲的手,爬到演奏乐器的侧台上去听二胡,听得十分专注;街上卖唱的盲人,边走边演奏《过街龙》二胡曲招揽顾客,我会紧随其后,一路跟听,直至离家很远了,我才肯转身返回。那时,我总是想:我要是会拉二胡该有多好!新中国成立后,我幸运地加入了家乡的文娱宣传队,学会了拉二胡,尽管水平不高,但总算圆了童年的二胡梦,心里喜滋滋的。
  • 10. 论粤剧二黄的调式衍生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孔庆夫
    • 摘要: 相对于原生[二黄]*的齐言对偶词格结构,以及“交替旋宫”基础上的“宫起徵落”调式结构而言,粤剧[二黄]不但在词格上打破了齐言对句模式,改以齐言句和长短句交替行之,而且在调式结构上以“段体类”和“句体类”词曲关系为基础,衍生出了更多的调式布局、调式结构和调式形态.另一方面,由于粤剧[二黄]几乎不旋宫,因此极少运用原生[二黄]“变宫为角”和“清角为宫”的旋宫手法.这两点,对于梆黄音乐本体内部结构的发展,以及梆黄音乐的“粤地化”衍变而言,尤其值得注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